目前研学、游学教育融合发展激活宁波红色基因的主要形式
红色产业的形成,包含着红色资源嵌合与红色消费活动两大环节,两者相辅相成。目前,宁波红色景区受众还是以本地和周边人群为主,他们对宁波革命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喜爱。已从中老年群体和研究者群体,逐渐扩大到家庭亲子游、高品质深度游、“95后”“00后”青少年户外游等具有特定需求的文旅消费群体。其中,作为主要群体的中小学生的研学、游学,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和指导推动,以培养学生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主要通过学校组织的集体旅行或家庭亲子旅行、安排在外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教育活动。其作为目前师生普遍参与的文旅载体,是活化红色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成为很多单位建设团队凝聚力的首选节目。因此,宁波红色基因的外观表现和红色研学、游学教育的服务模式,已经呈现多元化、时尚化、社群化、数字化的态势。
1.以“红色+文创”实现红色研学、游学教育的参与感
需要通过生动的表达方式,让党史教育走入生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客群推出适合其年龄段的产品,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红色基因的传承,使得原本似乎有些距离感的党史教育变得活跃起来,和年轻人的表达方式贴得更近。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宁波艺术实验学校“纸为媒”学生手工坊用折纸制作红色党建灯笼以及河姆渡遗址全景实体模型;江北区慈城冯定故居的马哲书局开辟专门展室,陈列由大学生制作的红色主题文创产品,像刻着 “青年的自我修养”字样的徽章,“人生就是进击”字样的钥匙扣,马克思、恩格斯样式抱枕、中共历次重大会议会址建筑造型书签等,吸引不少游客拍照、购买。通过生活物品的方式呈现,用设计语言、鲜活色彩,对红色资源和相关文旅元素进行“链接” “提炼”,能既展现出红色文化庄严厚重的特点,又和年轻人现代审美口味相契合,用时尚元素让红色研学、游学教育变得灵动起来。
2.以“红色+研学”聚合红色研学、游学教育的体验感
截至2020年8月末,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有177个。在宁波,市总工会发布10条职工红色走读线路,市文旅局发布首批5处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10处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和10条红色旅游线路。而市教育局在2020年设计出红色精神之旅、文化传承之旅、海洋探索之旅、宁波帮文化之旅、科技创新之旅、美丽乡村之旅、文明风尚之旅、综合实践之旅等8条宁波首批研学精品线路,其中以“追溯红色基因,探寻红色印记”为研学目的的红色精神之旅,其线路主要包括四明山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宁波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梁弄横坎头村—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每一条线路都与当地的山水人文资源紧密结合,在探寻“红色基因”的同时,感受当地别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地域文化。宁波6家单位为浙江省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包括了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同时,县市区也相应形成丰富各异的红色线路推荐。例如,余姚推出首批22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包括丹山赤水红色旅游基地等。鄞州推出22处红色胜迹、8条红色之旅精品线路,并启动“童心向党”学党史主题实践暨“致敬先锋、红色寻访”研学活动,充分发挥红色之旅精品线路资源优势,开展“我与先锋合个影”“党史故事我来讲”“我向党旗敬个礼”等特色活动,汲取奋进力量。海曙区委宣传部主办“红色走读守初心,为民办事践承诺”活动,在“皓哥读书”团队带领下,市民、学子走访老城区三江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传承线,探寻深藏时代印记的历史纪念场馆,途经宁波爱心公园、中共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开明街鼠疫灾难陈列馆、中山广场“明州双英亭”,最后来到宁波教育博物馆,学习革命史脉等。宁波教育博物馆作为党员红色教育基地、中小学社会实践示范性基地,承接开展各类活动,如2021年5月的思政直播课——“寻找教育的光亮”,由来自宁波大学的学生们参与,《觉醒年代》中高君曼扮演者周显欣也与现场学生进行了视频交流。海曙区小学生第二期“亲青课堂”公益暑托班正式开班,全区共设置12个办学点,开设为期两周的丰富课程和趣味活动,继续坚持“公益+志愿”理念,强化团教协作,提供公益看护、课业辅导、红色教育、劳动实践等服务,如“我为烈士来寻亲”团队发起人孙嘉怿受邀在镇明中心小学(云石校区)为孩子们介绍成立寻亲团队初衷等,坚持素质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在具体方式上,以红色资源、研学路线、研学营地、研学课程、研学导师等作为红色研学、游学教育达到研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再结合景点展示、角色模拟、演艺表演、运动拓展等活动方式。例如海拔730米的宁海县双峰山区逐步村,山绝水秀,景色宜人,曾是解放战争时期台东会议召开地,故一些拓展机构据此设计红色主题的趣味团建项目,通过新四军服装、战斗道具、草鞋、忆苦思甜饭等物料,深入挖掘台东会议故事的背景,设立浙东游击纵队、中共浙东临委、国民党自卫队等不同角色,重现革命场景,互动式地学习党性教育和单位员工团结成长,效果口碑很强。同时,奥运4金等突出成绩正在促发宁波民众的体育热潮,而宁波不少红色景区也将攀岩、定向运动、真人CS游戏、登山健步等体育项目,充分结合红色资源元素,提升了红色体旅的内容吸引力和竞技协作力,让民众集学习党史、锻炼身体、加强联谊等于一体。
3.以“红色+剧场”创设红色研学、游学教育的代入感
剧本杀、室内情景剧、先锋戏剧等,通过结合红色主题的情感沉浸和剧情推理,让民众自我演绎,已经成为红色研学、游学教育内容领域的新兴产业业态。其中,2021年《觉醒年代》《大决战》等主旋律佳作推动全国掀起一股“红色剧本杀”热潮,剧本杀线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红色剧本杀”大多聚焦在抗日战争或是解放战争时期,例如福州古城遗址公园《兵临城下》、长沙图书馆《与妻书》等,以谍战题材的阵营本或者红色主题的情感本将家国背景和可玩性结合起来,形成当地文旅品牌。宁波也涌现出不少红色剧本杀活动,以及原创红色主题话剧《张人亚》、先锋戏剧《听·见阳明》、校园民国话剧《四明银行1938》《风雨半生路》《四明公所》等优秀作品,加大了民众对宁波红色资源以及历史人文的感知深度。
同时,宁波的“红色+剧场”也充分结合本地风土资源,进行突破。例如,位于三江口甬江女中遗址的宁波教育博物馆积极引入相关小剧团合作,针对参访师生或者游客进行10分钟左右的情景剧表演、党课互动或者小组参演,展示金维映、陈修良、柔石、朱枫等不同时期宁波教坛英烈代表的先进事迹,将革命人物近距离生动显现。而作为全国目前唯一的遥感式大型民国演义,奉化银泰武岭坊打造“民国+”小镇夜游,以光影秀、全息科技、真人演绎,解锁三段民国情景故事,并以沉浸式游戏剧场一比一复刻实景剧场,打破传统密室游戏的空间和剧情限制。全开放式剧情,全程演技高能,多维感官互动,让游客参与其中,过足戏瘾。
4.以“红色+园区”迸发红色研学、游学教育的场景感
对红色资源的集成式开发运营,既需要对其历史底蕴的纵向挖掘推广,也需要将其与周边文旅资源或者同城其他红色研学、游学教育资源的横向联动,通过全景式展现和技术支撑,形成红色研学、游学教育的场景规模效应。例如,奉化溪口民国风情街是以特定历史积淀和民国建筑风貌为特色的省级旅游街区,建筑风貌以20世纪民国时期建筑立面为参考,通过对民国时期文化元素、时代背景、建构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涵盖了文化演艺、亲子互动、国学教育、主题餐饮、艺术展览、当地民俗手工作坊等业态。而2021年7月初,华东地区首座红色文化高科技主题公园——方特东方欲晓正式开园,园区策划六大历史主题区域,通过AR、VR、高清巨幕、球幕等前沿技术,将红色经典和英雄事迹打造成《巾帼》《铁道游击》《岁月如歌》等系列互动体验项目,演绎中华民族寻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近现代历史,让游客全方位感受红色文化。两者代表着宁波红色景区或者园区的不同开发模式,依托红色资源的表现形态不同,但都能较好地发挥出各自文旅运营优势,获得不错的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