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训看近代以来宁波教育对浙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从校训看近代以来宁波教育对浙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邓 凯

校训校风被认为是学校的一张“名片”,不仅在校园文化体系中地位重要,而且关乎国家、社会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追求。然而,“校训”的出现大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之后成为表达学校办学主张、价值追求、文化精神的代名词。校训的本质是“体现学校办学传统和办学特点、反映传统文化和时代特点、具有规范性的座右铭”,并且“承载了一系列的价值观,经过学校、社会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等各行动主体间权力的抗衡与斗争的结果,是为了引导学生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所制定的教育原则”。尽管近现代意义上的“校训”是个舶来品,但“中国自古便有教育类的训育及训词,一些箴铭类的帝训、家训、师训、蒙训、塾训、学训颇似现代校训”。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与校训相关的内容,而我们对校训的研究,也不能完全脱离开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浙东文化。宁波地区的古代教育历史底蕴厚实,近代以来在教育制度转型方面尤其走在前列。教育本身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文化通过教育得到传承与发展。校训内涵丰富,正是一个考察宁波教育对浙东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