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建设
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充分体现“为个人谋生之准备”和“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的需要,并以之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从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课程体系设置到师资队伍建设都是紧贴职业岗位的需求。下面以一普通商业科为例做分析。
普通商业科以教授商业基础知识兼培养商业应用才能,使学生将来适于自立生活,并能研究专门学术为人才培养目标。在这一目标指引下,普通商业科开设的主要科目有:修身(包括人伦道德、商业道德)、国文(包括尺牍、读文、习楷行书、作记事文、作论说文、商业文)、数学(包括代数、珠算、商业算术、几何)、英语(包括译作、读本、会话、文法、商业读本)、商业地理(包括中国商业地理、外国商业地理)、商业历史(包括中国商业史、外国商业史)、理科(理化学大意)、法制(包括法制概要、民法要论、商法要论)、经济概要、簿记(包括中国记账法、商业簿记、银行簿记)、商品(包括水产品、农林产品、矿产品、制作品)、商事要项、商业实践。1924级开始修业五年,前两年为商业基础类课程,后三年为专业类课程;前两年的科目为必修,国文、数学等科目贯穿五年学习始终,后三年为选科制分科教授,学校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选修指导课,辅导学生加深对文书、贸易、银行三大类职业和对今后三年的选课的认识。课程教学尽量选用新教材,包括英文原版教材,对找不到现成教材的,学校组织教师自编,如买卖论、运输学、交易所论、关税论、国际私法、民法、票据、契约、社会学等教材和补充讲义。
从开设课程来看,立足于宁波经济特点和社会需求,充分考虑未来职业岗位要求,因宁波是通商口岸,进出口贸易强劲,需要大量熟知外贸规则和西方经营管理知识的人才,所以学校特意开设英语、外国商业地理、外国商业史等课程,并从美国订购簿记、会计书及有关账册、单据等,充分考虑到就业岗位需求。而学校强化学生对文书、贸易、银行三大类职业的认识,都是为学生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另外,考虑到当时社会动荡,及由于家道变故等原因,学生退学率较高,学校在前两年的必修科目中,增加了商业通论等商业基础课程,还提前设置了簿记等专业技术科目,以便于中途退学的学生自谋职业。
要开展专业教学,必须有相应的师资队伍。当时该校有一支相当于“双师型”的教学队伍,校长和部分教员具有相应的专业或产业背景,如代理校长林斗南后任上海大陆银行行长;校长蔡同浩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商科;教员纪育鸿在学校教习英文,并兼任过英商太阳保险公司代理人等职务;教员王守锷曾参与创办沈家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还出任过沈家门商会会董、会长等职,另外学校还向社会聘请不少兼职教师来开展教学,如聘请钱庄的店员来开设验币课等。这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能够保证学校专业教学所需,并使学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保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