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余论
实际上,比校训更突出的学校标识是校名,而有些宁波学校的校名也能够体现浙东文化的精神。校名中传统文化色彩浓厚的,比如“宁波至诚学校”“居敬小学”(校训为“格物致知、居敬持志”)。还有校名与校训用字关系非常密切的学校——宁波国家高新区信懋中学。该校的历史可追溯到1911年王信懋先生等人创建凤育完小,后又重建,命名为信懋小学。校训“信以立人、才德并懋”,巧妙地在首尾嵌入“信”“懋”二字。校名、校训都留下创办人姓名的印迹,而且不失妥帖。宁波还有一所知名的“效实中学”,以“效实”为名,据其“效实学校校训释义”所言:“本校之命名,不曰‘崇实’‘尚实’,而必曰‘效实’,其取义盖深矣!夫‘效’之云者,‘可推而施行之’之谓也,徒实不足与言学。责效于实,期在可行,此学会同人建立本校之旨趣也。”该校创办者在校名用词上用心良苦,在“实”的问题上要求见效果,强化“可行”性。以宁波校训为视角,考察近代以来的宁波教育业传承并发展着浙东文化的“务实”与“拓新”精神。
近代以来,宁波籍人士之所以能够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功,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通过接受教育而传承、发展了浙东文化,正如创建于1913年的宁波江东实验小学,校训为“高远务实,追求卓越”,即树立远大的目标,实践务实的作风,追求卓越的成绩。2021年是宁波建城1200周年,而宁波教育所走过的历程比这还要久远。学校教育对城市发展的意义重大。城市建设需要各种人才,需要能够“务实”的应用型人才,也需要勇于“拓新”的研究型人才。进入21世纪的城镇化大潮中,宁波的城市建设离不开外来务工人员,而他们的子弟入学问题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无疑是一大善举。乔梓学校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校训突出“明理有爱”的精神。宁波市镇海区务实学校,也是一所招收外来民工子女的学校,其校名的“务实”,在校训中展开为“务本求实”。这两所学校的经营,让我们回想起浙东文化名人陈训正先生的“积极兴办普通教育”的实践。宁波的职业技术教育就是由陈训正先生开其端,他与卢洪昶创办育德农工小学堂两所,主张教育平等。时至今天,教育依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宁波教育从近代以来的探索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应该更多地去挖掘整理,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汲取,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作者简介:
邓凯,男,湖南东安人,古典文献学博士,宁波工程学院阳明文化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历任中国传统文化教研室主任,宁波市王阳明研究促进会理事,方太大学特邀文化讲师。本、硕、博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学、阳明文化、古文字学等。承担并完成省部、市厅等各级课题十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专著《王阳明年谱校注》《浙中王门亲传孙应奎良知学研究》,合编《宁波王门集》等。宁波教育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