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筹办专业音乐学院和机构,培养音乐人才
上海:由宁波商人乌始光和宁波人女婿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1]是当时最早开始专业音乐培训的学校,比之后的国立上海音专要早了7年。学校从1924年开始开设高等师范图画音乐课,学习者可以两者兼修。1920年,上海美专学校在暑期学校和1921年高等师范科设立音乐专业,1925年正式建立音乐系。其间聘请多位国内音乐教育家任教,如丰子恺、马思聪、黄自、丁善德、贺绿汀、谭抒真等,其中宁波籍音乐家4位。如赵梅伯由欧美载誉回国,被聘为声乐教授及主任;应尚能回国后就任于该校的和声学、作曲法老师。在校学习小提琴的斯义桂正是因为应尚能的建议改学声乐。前后共培养了287名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很多成为国民艺术教育的主力军。并且创造了多个中国音乐史上的第一,如美专在校生刘诚甫编写的中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辞典》;中国当时唯一的专业音乐教师的学术期刊《音乐教育的良友》;该校生黄源洛创作的中国第一部西洋歌剧《秋子》;被学术界称为音乐活词典的钱仁康;等等。
1929年,石人望在上海创办大众口琴会。他认为小小口琴是普及音乐教育最大众化的乐器。自大众口琴会创建以后,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事口琴音乐活动,多方努力于口琴艺术实践。在口琴编曲、作曲、演奏、教育和理论等各个方面,他都做出了很多宝贵贡献。1935年,宁波姜山走马塘人陈光楣与陈剑晨、王允功合作,建立了上海口琴会。日后,上海口琴会与中华口琴会、大众口琴会,成为上海“三大口琴会”。
另外,由吴子琳、董世魁与友人发起创办的“雅乐社”,陈宗晖创办的陈宗音乐馆等音乐社团,是专业音乐机构外的有益和必要的补充。
重庆: 1940年11月1日,国立音乐院在重庆青木关建立。1939年秋,教育部派顾毓琇、戴粹伦、应尚能、胡彦久等组成国立音乐院筹备委员会,指拨青木关民众教育馆馆长训练班为校址,派应尚能赴沪聘请教授、购置音乐书籍,并将国立艺专音乐系(组)师生及器材归并该院,共有学生90人,并将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的管弦乐团改为国立音乐院实验管弦乐团。应尚能、李抱忱、陈田鹤先后任教务主任。该院为五年制专科学校,招收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分国乐、理论作曲、声乐、键盘乐器、管弦乐等五组。组主任分别由杨荫浏、陈田鹤、黄友葵、易开基、张洪岛担任,拥有抗战期间全国最强的音乐师资阵容,如胡然、江定仙、陈振铎、曹安和、储师竹、蔡绍序、李俊昌、刘雪庵、刘北茂等。1945年,实验管弦乐团并入中华交响乐团,同年5月,创设十年制幼年班,招收6岁至12岁的儿童,除学习普通科目外,专攻器乐演奏技术。
西安:1943年,赵梅伯婉拒汪伪政府与褚民谊请他出任南京国立音乐院院长后,携妻女离开上海,冒险穿越日寇封锁线,辗转到达西安。在旧友胡宗南将军、刘宦女士和社会的赞助下创办了西北音乐学院。学校设施简陋,音乐教师多数没有受过正式训练。赵梅伯招收了西北地区热爱音乐的青年学生,还收留了许多从沦陷区流亡到西安的爱国音乐师生。他的办学宗旨不只是培养人才,而且更注重提高西北音乐教育水平,因此,在设立专修科的同时,还设有师范科。日军占领上海后,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被迫改为汪伪国立音乐学院,不少爱国师生愤然离校,相继流亡到西安,使学院充实了高质量的授课老师,令梅伯和学生感到欣慰。
西北音乐学院自1943年建立到1946年抗战胜利后停办,时间虽短,但对西北地区的音乐教育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培养了一批像张树楠这样的音乐人才,开展了一些社会活动,传播了音乐知识。在3年时间里,该院曾在西安多次举办音乐会。学生演唱的歌曲有法文、英文、意文和中文的;有古典的,也有最新派的作品;有神曲,也有歌剧。有人称西北音乐学院为“西北荒漠土地上的一棵音乐萌芽,有几位伟大的培植家在抚养”,称赵梅伯是“一位不愿屈服在敌人统治下的文化英雄”。
北平:鉴于创办西北音乐学院成效卓著,1946年,赵梅伯与徐悲鸿受教育部长朱家骅之命,去北平重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赵梅伯在北平艺专期间,除发展西洋音乐之外,便一心一意推动中国新音乐运动。1946年9月,艺专开始招生。赵梅伯在短短一两年之内,已将艺专音乐系办得有声有色,聘有三十多位中外教授,均为音乐界的杰出者。其中键盘组 5位, 除了奥地利、俄国、德国教授外还包括朱工一和刘育和;理论作曲组共 6位,陆仲任位列其中;声乐组共 4位,赵梅伯亲自担任教授,还有2位外籍教授和张树楠。1946年9月12日的北平 《华北日报》报道称:“名音乐家赵梅伯先生到北平来了,他来给沙漠中的北平挖掘甘泉。”
为提高市民音乐欣赏力,赵梅伯特约北平音乐爱好者多人,共同创办了北平歌咏团,每周在南河沿礼拜堂练习,由梅伯担任指导,深获北平人士好评。1947年,为加强北平音乐气氛,赵梅伯组织了联合音乐演奏会,并经常演出。这些活动打破了北平乐坛沉闷的空气,进而发挥领导北平音乐工作的作用。
香港:赵梅伯离开北平辗转前往香港,团结国立上海音专在香港的同事们,于1965 年创立了香港音乐学院 ,成为香港有正规学制和规模的最高音乐学府。赵梅伯在香港前后创立了两个重要的合唱团,一为乐进团,二为梅伯少女合唱团。
广东:陆仲任筹建星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的前身是广州音乐专科学校,陆仲任时任广州乐团第一任团长。在1956年冬,在省委书记陶铸召开的广东音协同志座谈会上,陆仲任分析了广州创办专业音乐院校的有利因素。1957年初,他被任命为广州音专筹备组组长。从学校的选址,到校园结构的设计,从师资队伍的建设,到教学管理工作的安排, 不仅发扬民主,而且事必躬亲。当年10月广州音乐学校建立,次年更名广州音乐专科学校。他主张民乐先行,以岭南音乐的研究为学校学科建设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