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为满足学龄前儿童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学。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特征及儿童文学界以读者角度的划分,儿童文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

(一)什么是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的儿童文学是指以3—15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作的适应儿童审美需要的文学。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特征,儿童文学又可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此即广义的儿童文学。狭义的儿童文学专指三个层次中的“儿童文学”。从儿童文学的概念可以看出,儿童文学有两大特征:一方面它是文学,另一方面它必须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征。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支,它对应于成人文学。儿童文学遵循文学的一般规律,即是以语言为材料,通过典型的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正因为儿童文学具有一般文学的“共性”,决定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小读者十分喜爱,成人读者也乐于阅读,只是在阅读动机、欣赏角度、理解深浅等方面有所不同。

儿童文学既是文学,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儿童文学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是由其读者对象所决定的。3—5岁的儿童,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状况有明显的特征,他们感知和理解事物的兴趣、爱好、语言和欣赏角度,都和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为儿童写的文学作品,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心理年龄特征的需要,使文学作品的深浅程度与儿童感知事物的规律、欣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取得一致。儿童文学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些并非儿童创作的作品,由于某些方面契合了儿童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也被儿童爱不释手,如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和英国18世纪的《格列佛游记》(尤其是其中“小人国”“大人国”)都是这样的作品。

(二)儿童文学层次的划分

1.幼儿文学

幼儿文学是为0—6岁阶段儿童服务的文学,此阶段的幼儿,无论从知识还是生活经验等方面都是欠缺的,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兴趣和好奇,日常生活以游戏为主导。因此,幼儿文学主要是通过对现实世界的简单描绘,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周围的客观事物,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品德,丰富语言,培养学习能力。幼儿文学强调正面教育,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是“浅语的艺术”,其语言深入浅出、形象易懂、可诵可记。主要文体有儿歌、幼儿诗、幼儿图画书、幼儿童话、幼儿生活故事等。

2.童年文学

童年文学是为7—12岁儿童服务的文学。童年期的儿童处于小学阶段,他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在提高,抽象思维在发展,富于幻想,爱探索,喜新奇。学校教育使他们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他们往往更加喜欢故事性和趣味性强、充满幻想色彩的作品。因此,童年文学特别突出想象和认知,情节结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丰满。主要体裁有童话、儿童小说、儿童诗、科学文艺等。如作品《海的女儿》([丹麦]安徒生)、《木偶奇遇记》[意大利]卡洛·科洛迪)、《威尼斯骑鹅旅行记》([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皮皮鲁和鲁西西》([中国]郑渊洁)、《淘气包马小跳》([中国]杨红樱)系列故事等。

3.少年文学

少年文学是为13—18岁的少年服务的文学。少年期是一个人从幼稚期走向青年期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少年心理上半幼稚、半成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抽象思维和语言能力迅速发展,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中。因此,少年文学在强调正面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全景式的生活描写,引导少年正确把握和评价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其创作方法以现实主义为主,着重揭示人物性格的丰富内涵。主要体裁有少年小说、少年诗、寓言、散文、戏剧等。作品如《青铜葵花》(曹文轩)、《男生贾里》(秦文君)、《狼王梦》(沈石溪)等。事实上,到了少年期,随着少年个体阅读能力的快速提高,他们的阅读范围已突破少年文学,进入成人文学领域,阅读中外名著也是正常现象。

儿童文学的分层有三点需要强调:第一,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层次,因为学前儿童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幼儿文学的儿童特征最为浓厚,童年文学次之,少年文学再次之,并逐渐淡化,向成人文学靠拢。第二,从阅读现实来看,“必须指出,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这三者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各成一体、互相割裂的封闭板块”。第三,儿童阅读要遵循年龄规律,幼年、童年、少年三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身心特征、思维特征和社会化特征各有差异,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题材内容、艺术表现的需要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儿童阅读推广的一条黄金定律是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什么书”。儿童选择自己喜爱的书阅读,首先应该是兴趣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