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阅读与欣赏的方法

二、图画书阅读与欣赏的方法

图画书是以图为主、文字为辅、图文并茂的优秀儿童读物,它集艺术性、文学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因画面精美,故事生动,情感丰富而备受幼儿喜爱,成为幼儿早期阅读的主要形式。

(一)先图后文,完整阅读图画

1.关注图画书的构成

阅读和欣赏一本图画书最好先读图,注意读图的顺序,从封面开始,同时注意扉页及封底的信息。封面是明确故事主人公和推测故事内容的主要起点,有的图画书会把故事的结尾放在封底上等待读者去发现。如宫西达也的图画书《吱——吱——》,它的封面是只身材庞大的猫睁着一双发光的眼睛,一只手放在嘴边露出阴冷的笑容,稍远的草地上有三只老鼠,一只在兴奋地说着什么,两只露出思考的表情。看到这样的封面,我们会想三只小老鼠会不会被这只身材庞大的猫吃掉呢?之后我们翻到封底会看到:草地上的一棵香蕉树下,那只大猫带着悲伤的眼光和泪光在独自吃着香蕉。再看完故事我们就知道了,这是一个大猫和三只小老鼠之间温暖的友情故事。大猫因为没有见过老鼠,和三只老鼠成了朋友一起去香蕉树那里摘香蕉。大猫为了摘香蕉摔伤了,昏迷不醒,小老鼠们为了救大猫拼命地吱吱叫,引来了一大群猫,为了不被猫吃掉,小老鼠们不舍又不放心地离开了。结尾就是封底的画面,大猫在香蕉树下坐着吃着香蕉,也思念着朋友……

《吱——吱——》封面

《吱——吱——》封底

因此,在阅读图画书时要注意图画书的每个构成部分,不放过每一个画面。阅读和欣赏图画书正文时,要注意画面里有什么,画面局部与整体有什么关联,画面前一幅与后一幅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又是如何铺陈讲述这个故事的。

2.关注图画的连贯性

图画是图画书用来表达的特殊语言,从绘画的角度去鉴赏图画书还需关注图画表达的连贯性包括色彩、线条、构图、视角等。通常在一本图画书中作者会选用统一的表达,了解了这些通过色彩、线条、构图、视角表达的连贯性,能进一步理解图画书所传达的情绪及价值。色彩往往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力比图形更强,在图画书的创作中,色彩营造氛围和传达情感的作用尤为明显,特定颜色的结合还可以唤起不同心理反应。如我们看到绿色则感到清新、充满生命力,联想到和平、恬静;看到黄色会感到明亮、温暖等。比如,琼·穆特的《石头汤》中,采用暗灰色调,画面色彩朦胧,流露出淡淡禅意,令人心情平静和安定。

(二)图文并重,注重文字韵律

文字是图画书中讲述故事最直接的工具,虽然图画书以图画的叙事功能为主,但是文字的叙事讲述,尤其是出色的文字部分,同样可为图画书增色。在读懂图以后再读文字,这样图文结合才能感受到更立体、更丰满的故事。好的图画书不只图画有韵律,文字也具备韵律节奏。文字与图画之间的融合与呼应使图画书更具张力和力量。幼儿对文字认知的过程是声→形→意,幼儿的思维是形象化思维,这就要求图画书的文字在具备解释完善图画意义的同时,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认知特点,声音上具有韵律美感和画面想象。比如《爷爷一定有办法》的部分文字:

当约瑟还是娃娃的时候,

爷爷为他缝了一条奇妙的毯子……

毯子又舒服、又保暖,还可以把噩梦通通赶跑。

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

奇妙的毯子也变得老旧了

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好难看,真该把它丢了。”

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起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

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

……一件奇妙的外套!

约瑟穿上这件奇妙的外套,开心地跑出去玩了。不过,约瑟渐渐长大,奇妙的外套也变得老旧了。

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外套,缩水了、变小了,一点儿也不合身,真该把它丢了!”

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起外套,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

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

作者用重复而富有节奏的文字来叙述,既温馨又朗朗上口。文字简短,符合幼儿语言表达特点;文字富有节奏,在重复中不失时机地变换对象,使幼儿在理解内容的同时能够体味到语言的美感。对“爷爷一定有办法”的坚信和重复,在不断变化的平凡故事中传递出了那份平凡又深沉、朴素又持久的温暖亲情。同时,文字故事中还留有很多的省略号给故事留白,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还大大增加了阅读时的趣味性。

(三)联系生活,体会作品意义

在阅读和欣赏图画书时,让孩子联系生活,与书中角色同甘共苦,不断从图画与文字中体验人生,感受各种情感,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生的阅读种子。

在图画书中,常常隐藏着一些小细节,有的与作品的主题无关,有的协助营造着情节氛围,有的增添着幽默趣味,有的暗示传达着故事情感,这让读者能开拓出更微妙的独立想象空间,挖掘出更深的内涵或者不一样的意义。例如《晚安,大猩猩》以丰富的细节让大小朋友们着迷。如钥匙和笼子的颜色是一致的,每个动物的笼子都有专属的颜色,这也是大猩猩顺利打开每一扇门的原因。更为有趣的是如影随形的香蕉、小老鼠、月亮和气球:本来气球一头拴在大猩猩的笼门上,一头系着香蕉,大猩猩打开门后气球就飘走了,随情节发展越飘越远,越变越小。还有可爱的小老鼠各种各样保护香蕉的动作,趣味十足。这本书文字不多但幽默耐读,很多细节伴随故事跳跃着,闪烁着令人快乐的温情光辉,孩子在细节挖掘中可以体验更多趣味。

知识链接

绘本阅读教学法

(一)原汁原味朗读法

选择生动有趣的绘本,朗读故事,同时引导孩子看图画听故事,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注意力和观察力,丰富词汇和激发想象,为阅读打基础。

(二)点读法

与孩子共看一本绘本,用清晰的嗓音、用手指头指着书中的文字为孩子念读。有些孩子喜欢指着字,让大人一字一句陪着一起朗读,此法也会无形中让孩子认识书中的文字。

(三)有问有答讲读法

亲切地讲述绘本的情节,看到孩子阅读有困难时,可以一边讲一边问帮助孩子理解梳理故事。此法不但能增强师生间的关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有序翻阅图书的阅读技能,并能提高孩子的理解力和语文表达能力。如根据绘本内容提问:“如果你是他,碰到这个问题时,你会怎么做呢?”帮助孩子了解角色所处的情景,突出矛盾,引导孩子思考。

(四)角色扮演法

与孩子用口语扮演或动作扮演等形式担任书中某一角色的方法,也可以交换角色扮演。此法可增强孩子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加深对绘本的理解。也可以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对绘本中原有的情节改编演出,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运用PAC人际关系法

PAC是一种人际关系理论,强调每个人同时拥有这三种特质:P(Parent)代表父母、权威的,A(Adult)代表成人、理智的,C(Child)代表小孩、无助的。运用PAC理论,巧妙地互换角色:由孩子讲故事给大人听,或用故事接龙的方式,将绘本中原有的情节改编成不同的绘本故事训练孩子的想象力。三种特质会依据现实情况,自动交错显现出来。这种理论也适用于师生关系上,例如,有时候孩子看完书,让他说说他的想法(P),老师用心聆听(A),或露出无限崇拜的眼神(C),孩子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让孩子有权威与力量,孩子会更爱阅读。

(六)延伸活动法

以各种形式的游戏为手段,激发孩子对阅读活动的兴趣。例如看完绘本后教孩子做一本简易的小书、画画、拼图等,让孩子动动手动动脑。

知识拓展

图画书教学案例与教学研究

一、教学案例

案例一:中班语言活动课《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学习材料:图画书《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课程类型:语言活动课

教学对象:中班(4-5岁)

活动目标:

1.与小鼹鼠一起寻找肇事者,初步学习对比,了解各种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

2.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表达不同动物的“嗯嗯”的形状,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3.知道随地“嗯嗯”是不文明的,养成“嗯嗯”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图画书、课件、视频。

2.各种动物的头饰、“嗯嗯”道具(用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沙包代替)。

活动过程:

第一步,导入,在有趣的声音中感知“嗯嗯”,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1.请幼儿倾听不同声音,引出故事名字,辨听各种声音:鸟叫声;闹钟声;流水声;嗯嗯声。

2.小朋友你们知道嗯嗯是什么意思吗?

教师利用儿歌小结:你也嗯嗯,我也嗯嗯,一天一次,肚子清爽,健健康康。

3.呈现图画书: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关于嗯嗯(出示“嗯嗯”汉字)的有趣故事《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第二步,利用课件分段欣赏故事,了解各种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

1.观察封面。

(1)你在封面上找到嗯嗯了吗?

(2)在什么地方?——对,他叫小鼹鼠,和小老鼠差不多。

(3)为什么它的头上会有嗯嗯,这个嗯嗯会是谁的呢?你们看,这个嗯嗯是什么样子的(长长的,土黄色的,像香肠似的)。小朋友都来当小侦探,帮助小鼹鼠查一查到底是谁干的。

2.教师讲述图画书的基本部分。

(1)讲述后提问:仔细想想,小鼹鼠都问了哪些动物?

出示提前粘贴的动物图片,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动物同时进一步学说角色对话:“是不是你嗯嗯在我的头上?”“不是,我的嗯嗯是这样的。”

(2)图片匹配:出示打乱顺序的各种嗯嗯图片,请幼儿先说一说,然后指一指。

讨论:它们的嗯嗯都是什么样的?说一说。

鸽子:鸽子的嗯嗯又湿又黏,是白色的嗯嗯。

马先生:马先生的嗯嗯像马铃薯一样,又大又圆。

野兔:野兔的嗯嗯像豆子一样,小小的,黑黑的。

山羊:山羊的嗯嗯像咖啡色的小球。

奶牛:奶牛的嗯嗯好像巧克力蛋糕呢,圆圆的一盘。

猪先生:猪先生的嗯嗯软软的一坨,像小山一样。

小结:原来,动物的嗯嗯是不一样的,也没有一个跟小鼹鼠头上的嗯嗯是一样的。

(3)小侦探们,小鼹鼠应该怎么办?谁能帮小鼹鼠找到“嗯嗯”的主人呢?

3.教师讲述故事的结尾部分。

(1)讨论:是谁帮助了小鼹鼠?

(2)到底是谁嗯嗯在小鼹鼠的头上?

(3)来看看小鼹鼠是怎样找大狗理论的?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4)讨论:如果你是大狗,你又会怎么做呢?如果你是小鼹鼠,你又会怎么做呢?

第三步,请幼儿完整欣赏故事视频,进一步感受故事的幽默和有趣

1.讨论:小朋友,你今天嗯嗯了吗?大狗随便嗯嗯,对吗?

动物和我们人类不一样,我们应该嗯嗯在哪里呢?嗯嗯完以后应该怎样做呢?

2.儿歌小结:嗯嗯在哪里呀,嗯嗯在哪里,嗯嗯在那厕所的马桶里;随手冲厕所呀,随手冲厕所,哗啦哗啦我的嗯嗯不见啦。

第四步,请幼儿共同表演故事《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发给幼儿动物头饰,轻松快乐的音乐作背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案例二:《祝你生日快乐》教学设计

绘本故事大意:

小姐姐因患了癌症而掉光了头发。小丁子不懂什么叫“癌症”,小姐姐告诉他:“我妈妈说癌症又叫挨症,只要挨得过去,就没事了!”

有一天,小姐姐说她又要去住院了,她拿出妈妈送的“开心锁”给小丁子看,说只要把开心锁挂在树上,大树爷爷就会保佑她早日康复。小姐姐希望能很快回来打开这个锁,因为“下礼拜的今天”就是她的生日。

小丁子和小姐姐约好生日当天一起打开“开心锁”,并答应做一个“不能吃,但可以许愿、吹蜡烛”的蛋糕送给她……然而,小姐姐却没在生日当天出现,她会不会回来打开“开心锁”呢?小丁子用手围成一个“蛋糕”,祝小姐姐生日快乐,并且替小姐姐许了一个愿望……

教学目标:

尊重生命,感恩惜福。体会友情的可贵,用怜悯的心、温暖的手,关怀病人和伤残者。

课前准备:

1.准备绘本《祝你生日快乐》。

2.搜集儿童伤残、病患等相关医学信息。

3.纸扎花朵或鲜花每人一朵。

4.图画纸、彩色笔。

活动流程:

1.情境引导。

(1)问一问学生一年中什么日子最令人快乐而且期待,为什么生日令人期待?(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期待吃生日蛋糕、收到礼物。)

(2)问一问有没有学生今天或是这个月过生日,老师表示想送他一个生日蛋糕但现场没有准备啊,怎么办呢?(老师示范用双手围成蛋糕的形状,学生一起做:双手手掌靠近,手指向上伸直微弯,像一个蛋糕,将十根手指头假想成蜡烛。)

(3)师生合唱《祝你生日快乐》,或一起说“祝你生日快乐”,并让寿星许愿。

(4)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大家各自对着蜡烛用力一吹,手指收紧成拳头生日许愿即完成。

(5)寿星收到了祝福,上台说一说心情。

(6)老师问:说说看有哪些人可能过不了今年的生日?为什么他们不敢期望呢?你能想象他们的心情吗?有些病人长期卧病在床,忍受吃药打针的痛苦,他们不知道能不能年年过生日。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其实只要你愿意,心情也可以天天过生日……”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感人的故事《祝你生日快乐》吧!

2.展示绘本并导读。

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绘本,老师指定学生回家阅读,或老师在课堂上用原书一页一页呈现、学生安静地听故事、看美丽的图画。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的意义。

本书结尾并未下任何结论,保留一个空间请读者自行思考,并且运用“故事中的故事—小乌龟撒种子”传达:人生最美好的纪念是自己能为别人留下些什么,而不是为自己留下什么。

在欣赏这个“有一点点哀伤”却又充满“期待”的故事后,我们还是很期盼奇迹出现,对不对?生命的可贵,在于努力不懈的精神。面对生命中的重创时刻,如何建立信心、勇敢地面对呢?你是否同情患癌症的小姐姐?来!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回味这篇故事。

3.提问。

用阅读“六何法”——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为何、如何,和学生一起整合书中内容。可事先设计问题如下:

(1)你生日那一天,有没有什么庆祝活动?

(2)小姐姐为什么只有一点点头发?

(3)小姐姐和小丁子是不是好朋友?从哪里看出来呢?

(4)小姐姐在书里说了一个小乌龟的故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遍。

(5)“乌龟撒种子”的故事,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6)小丁子为什么把“开心锁”挂在树上?把“开心锁”挂上去后,他为什么双手合十呢?

(7)小姐姐和小丁子相约哪一天见面?小姐姐有没有来?为什么?

(8)如果小姐姐不回来了,小丁子要不要替她打开“开心锁”?

(9)你对书中的哪一段印象最深刻?你想对小姐姐或小丁子说什么话吗?

(10)请你也帮小姐姐许一个生日愿望。

(11)如果请你为小姐姐和小丁子想象另外一个结局,你会怎么想呢?

(12)你曾经帮忙照顾病人吗?你是如何照顾的呢?

4.延伸活动。

(1)数花瓣。搜集各种不同的花或叶片。让学生仔细看一看各种不同花和叶的颜色,数一数它们的数目,并数数看谁的花是奇数花瓣,谁的花是偶数花瓣。也可用鲜花或纸扎的小花,让学生数数花瓣,猜测到底小姐姐会不会回来。

(2)设计生日蛋糕造型的卡片。送给书里的小姐姐,并写一句祝福的话。

(3)为自己设计一个特别的庆生活动。说出来或画出来。

(4)设想如果小姐姐没回来,她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小天使?可以画出来。

(5)让学生在书中找一段觉得最感动的句子,念给同学听。

(6)分组故事接龙。设想小姐姐到底会不会来打开“开心锁”。约5人一组,每组一次由一人接一句话,完成故事的结局。

(7)做一本小书。将心目中的故事结局,用写或画的方式做成一本小书。

(8)观赏绘本剧。

(9)以普通话、英语、方言……等各种不同语言唱《祝你生日快乐》。

(10)拜访活动。带学生拜访慰问病童。事前请学生制作慰问卡片,写下或画下关心祝福的话语。活动当天借由“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与病童建立友谊,并将卡片或糖果等礼物送给病童。

(11)许愿。说说长大后,最想做什么事?把愿望画下来或写下来与其他同学分享。

5.绘本阅读学习单范例。

《祝你生日快乐》阅读学习单

(1)本书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哪一段?

(2)最喜欢本书哪一页的图?为什么?

(3)为什么小丁子做的蛋糕不花钱,他是怎么做的呢?

(4)如果小姐姐一直没有回来,小丁子会怎么样呢?

二、教学研究

(一)图画书教学的重点

(1)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交流能力。

图画书的文字创作者使用幼儿容易理解的词汇,熟悉的语句结构,贴近幼儿思想的语 言,巧妙涵盖主题,汇聚成情节完整与趣味丰富的故事。幼儿通过阅读无形中便发展了语言理解能力,在回答老师提问与联想、猜测、复述故事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

(2)审美的熏陶。

图画书中的图画通常设计精美,物像形态生动,色彩鲜明协调,构图合理,直接作用于幼儿的视觉,加之故事情节生动新奇,这些特点迎合了儿童表象思维活跃的特征。幼儿阅读图画的过程,就进入了一个艺术欣赏的过程。因此,图画书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图画使幼儿爱上阅读,让幼儿接受纯美的审美的熏陶与艺术的欣赏。

(3)思维和创造力的启发。

图画书中的故事想象力丰富,思维具有较大的开阔性和跨越性;图画书中故事横跨国 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图画书的故事有人类现实的生活,也有自然世界的故事,也有各种大胆的幻想生活。透过文字与画面,幼儿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让想象无限放飞,让思维无限放大,让创造力得到无限启发。

(4)态度情感与社会化的培养。

说教式的品德教育,灌输式的价值观教育,批评式的指责教育,既僵化了教学方式,又拉远了与幼儿的距离。然而,借助审美化、生活化、趣味化的图画书内容,幼儿在阅读或聆听故事中就可以吸收并转化各种观点和品德价值观,并将此种能力运用于自身日常生活上。

(二)图画书教学的难点

图画书教学的难点在于图画书的选择和合理的活动设计上。幼儿教师的文学素养与对图画书的认识程度和教学理念制约了图画书教学。在图画书的选择上,应选择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相适应,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的图画书进行教学;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也应以幼儿为一切活动的基点进行讲读、阅读、游戏、说话、绘画等活动,对图画书的图画、语言、细节进行合理解读,培养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探究活动

1.试以一本当代图画书为例,指出其各个部分的构成与功能。

2.选择一本你认为最为典型地体现了图画书中图画与文字之间合作关系的图画书,细致、有条理地分析其图文关系。

3.以本章提到的图画书基本知识,对你手头的一些图画书文本展开分析。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