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言通俗,节奏感强
儿歌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因此,无论是民间儿歌还是作家创作儿歌,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儿歌,都应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教师在教幼儿念唱儿歌时也要注意节奏的控制,适当拉长音调,并配合相应动作。
例:
《大公鸡》(常福生)
大公|鸡,喔喔|叫,
叫|大家,做|早操。(|表示停顿。)
《大西瓜》(金近)
大西|瓜——,圆又|圆——;
切开|就变|两大|碗。
你吃|一大|碗——,
我吃|一大|碗——,
留下|空碗|当小船。(|表示停顿,——表示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