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丰富的想象力
幼儿经历的事物有限,认知能力也有限,他们往往把有限的经历混合起来,产生各种关联,努力理解不相干事物之间的关系,于是幼儿诗的创作,往往有跳跃性的联想,出其不意的关联。这些关联,可以是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自然现象之间、自然物与自然物之间等等,各种关联都是幼儿诗创作探索的领域。例如:
《慈母泪》([日本]福岛元)
汇集起
天下母亲的泪,
注入海洋,
海洋定将化出
美丽的樱贝。
汇集起
天下母亲的泪,
抛向天空,
天空定将撒满
明亮的星辉。
汇集起
天下母亲的泪,
洒向大地,
大地定将绽开
鲜艳的花蕾。
让天下的慈母泪啊,
都倾入赤子的心扉,
孩子们——
定将个个满怀挚爱,
心地聪睿。
慈母的泪水,一般人可以联想到雨,想到难过。将泪想象为樱贝、星辉和花蕾,出人意表。而汇聚了天下母亲的泪也是一个奇异的联想,这超出了个人的恩情,是思索人性、思索人生、思索人类的命运层面。彭俐的《长颈鹿》把长颈鹿的长脖子解释为迷路了寻找妈妈而变长的,如果找不到妈妈,还会变得更长更长,超过鸵鸟,超过天鹅。金波的《下雪天》中小孩子调皮,伸舌头接雪花来吃,小松鼠看见了,觉得他很可怜,扔给了他一个松果解馋,显然小动物不理解人的调皮,而人却理解小动物的好意。关登瀛的《飘落的树叶》写空中飞舞的落叶,那不是风让它飞去远方,而是落叶不肯离开枝桠,不肯离开大树妈妈。然而,落叶终归是要零落入泥。泥土养育了大树,大树是落叶的妈妈,而泥土是大地的妈妈。这些丰富的联想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幼儿诗的想象力,还表现在幼儿诗显著的形象思维特点。幼儿对抽象的概念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可感的形象进行思维的,以具体形象构成一个逻辑链。幼儿往往把成年人认为不相干的事物连贯起来,构成了事物发生、发展的逻辑链。例如:
《夏天,冬天住在哪里》([苏联]瓦采吉斯)
夏季,冬天就钻进了衣橱,
爬上了衣架,
皮帽,绒衫,卫生衣,
还有手套和它们在一起。
夏季,冬天就躲进了贮藏室,
那里,它和滑冰鞋
和雪橇、滑雪板,
安静地睡在一堆。
夏季,冬天住进冷饮店,
和它做伴的有冰糕,
还有巧克力冰淇淋。
等到雪花又飞,
冬天抖抖身子,
从衣橱里走出来,
于是夏天躲进贮藏室。
夏季会不会躲在冷饮店?
这我们可就不知道了——
冬天,冷饮店锁着门。
幼儿观察到夏季一来,冬天就钻进衣橱,因为那些衣物、雪橇、滑雪板都收起来了。冬天的到来是和衣物器具的去向相关联的;与夏季作伴的是冰糕、冰激凌,而当衣橱里的衣服又走出来的时候,冬天来了。幼儿没有天文历法的知识,也不去探究气候的变化、四季的更替,而是用一连串具体形象构成季节变化的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