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趣味性
趣味性是幼儿科学文艺不可或缺的。科学文艺作品通过科学内容形象化的表现,使幼儿获得对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的最初认识,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作品必须充满浓郁的趣味性,并把科学内容的传达贯穿于幼儿的审美过程之中,才能真正得到孩子们的喜爱与欢迎。
幼儿科学文艺的趣味性与知识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有关系,要选择与幼儿生活比较接近的,或者说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事物或现象,然后再通过恰当的形式表现得富有趣味性。科学是奇妙的,它本身就是有趣的,不管是花鸟虫鱼、风雨雷电,还是宇宙航行、人工智能,都不是呆板、枯燥的东西,关键在于发现它们的生命,发现它们的诗意,把它们变成引人入胜的形象。表现形式的趣味性则表现在有趣的情节、生动的形象、活泼的语言等方面。如伊林的《几点钟》《黑白》等作品,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计时工具和书的历史,讲述了它们演变过程中种种有趣的故事,而且让孩子们看到了社会的进化,听到了人类历史前进的脚步声。而高士其的科普短文,则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向我们揭示了科学道理和科学知识,读起来饶有兴致。再如:
偷懒的交通灯(洪生)
在一条小路和大路交界的地方,站着两根交通灯。这两根交通灯,跟别的地方的没有两样。它俩不分日夜,一秒不停地工作着,红了就绿,绿了就黄,黄了就红。
小路上的车辆很少,有时老半天也没有一辆车经过。日子久了,这两根交通灯开始发出怨言了。
“唉!这儿什么时候才驶过一辆车,而我们却一秒不停地工作,值得吗?”左边的交通灯这么说。
“是呀!我也是这样想。”右边的交通灯立刻应道。
后来,它俩决定不再辛勤工作,高兴时就绿着,不高兴嘛!就红个半点钟。
当然咯!它俩这样做,就不能配合大路上的交通灯了。为了维护交通灯的崇高声誉,大路上的同伴开口说了:“喂!两位小老弟,你们随便红随便绿是不行的,会出事的!”
“笑话!”小路上这两根交通灯同时从鼻孔里哼出一声,“你们那儿车多,我们这儿车少,怎么可以有同样的工作呢?”
大路上的交通灯,一时没法回答,只好在那儿干着急。
有一次,还是大白天,大路正亮着绿灯,小路应该是红灯,可是恰逢它俩高兴,仍旧绿着,所以小路里的一辆汽车,便理直气壮地开出。等到车身弯出一半,才猛然间发觉大路上也是绿灯,还有呢,一辆跑车风驰电掣而来,眼看两辆车要撞个正着,那些交通灯都吓呆了,可是谁也帮不了忙。还好,开车的都是年轻人,眼明手快。大路上的跑车虽然来不及刹车,但为了不撞着小路出来的汽车,便硬往斜里一插。这一插,正好撞上右边的交通灯,把它撞得弯腰鞠躬,好像在说:“对不起!请原谅!”
小路出来的汽车,要退后已来不及了,只好尽量闪到路旁,闪得太急,竟撞向左边的交通灯,把它撞得身子倾斜,好像在说:“我错了!别罚我!”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写两个交通灯不勤于本职工作,结果连累自身。通过这样的故事告诉幼儿一些道理,自然是有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