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的特点

一、幼儿文学的特点

幼儿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其特殊性是由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即幼儿文学的读者主要是学龄前不识字的儿童。他们对作品内容的领会主要靠家长、老师的讲解,靠图画的辅助启发;加之他们的智力和生活经验还处于朦胧状态,需要从多方面施以引导,因此,幼儿文学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表现手法都有其特殊性。所以,要了解幼儿文学的特殊性,首先要对幼儿读者的特殊性和幼儿接受文学方式的特殊性有一定的了解。

幼儿文学的特点与功能

(一)幼儿文学的读者特点

1.读者的类型

对幼儿文学特征了解,首先从探索幼儿文学的读者进行。幼儿文学的读者是成人和幼儿两个群体共同参与的。因此,成人阅读幼儿文学作品,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是成人读者是因为自身的职业而阅读幼儿文学,如幼儿文学编辑、幼儿文学评论家和幼儿文学作家等。

二是成人读者是与幼儿成长有密切关系的养育者,主要是家长与教师。

三是成人读者是幼儿文学爱好者,主要是那些童心未泯和有志于幼儿文学者。

以上三类成人读者加入幼儿文学读者队伍,对幼儿接受幼儿文学有着积极的影响。首先,成人读者可以给幼儿读者提供阅读指导,他们不仅向幼儿提供优秀的作品,而且能指导幼儿正确地接受作品。其次,成人读者参与幼儿文学阅读也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因为今天的成人即是昨天的幼儿,阅读幼儿文学作品可以让他们走进早已忘却了的孩子世界,得到灵魂的洗礼和情感的满足。再次,成人读者的阅读还是衡量一般幼儿文学作品艺术生命力的重要标尺。一部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必然是得到幼儿与成人共同喜爱的作品。那些不能吸引成人读者的幼儿文学作品,同样也不能吸引幼儿读者。最后,成人读者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幼儿文学创作的方向。因为幼儿文学的创作者、生产者、评论者、评奖者都是成人,而成人主要是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来进行幼儿文学的创作、生产、评论、评奖等活动的。

2.幼儿读者的特点

幼儿读者的特点,从不识字和识字两方面去分析。

(1)不识字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性。

①听赏。听赏是幼儿接受文学的主要方式。

②图画。图画是幼儿理解文学的重要途径。

③感受。感受是幼儿欣赏文学的主要特征。

(2)识字幼儿接受文学的一般特点。

①感受性阅读方式。

②“玩”文学的态度,即以游戏的心态来阅读文学,追求快乐体验,所以幼儿文学被人称为“快乐文学”。

③阅读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自我”的反顾。

(二)幼儿文学的文体特点

1.语言浅显易懂

根据幼儿思维和语言发展的特点,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应当浅显明白,尽量在幼儿能掌握的词汇内讲述。形式上多用名词、动词等有具体形象内容的词语,句式多为短句。为了能让幼儿在短短的时间内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要使幼儿文学语言具体、形象、上口。幼儿主要是靠听觉和视觉感受文学作品的。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幼儿文学作品的语体属于口头文学,具有口头文学的特征。

2.情节生动有趣

快乐是人类共同的需要,尤其是儿童成长的需要。快乐,对于孩子来说,不仅能够振奋精神,还有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对身心健康、个性发展都有不容低估的效果。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充满了天真活泼的情趣,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快乐。幼儿文学必须重视娱乐性和儿童情趣,以此来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文学作品的多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幼儿文学作品的情节要单纯、生动、有趣。所谓单纯,指在一个作品中最好只反映一个事件,涉及的人物不要太多,事件逻辑关系要简单。所谓生动有趣,指情节发展迅速,事件过程富有趣味,能吸引幼儿注意。特别注意4岁以下幼儿,他们听赏阅读的文学作品,其情节连贯性不必太强,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还难以理解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3.结构条理清楚

幼儿文学作品最好是一条线索贯穿到底,枝蔓要少。层次分明,情节按照顺序一层一层地展开,避免插叙、倒叙;情节安排要有头有尾,主要情节部分可有适当的重复;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都要少。

4.主题体现教育性

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是指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认识、评价,乃至他的人生观、世界观所形成的某种倾向,经过作品的表达而给予读者的影响。这种影响多是通过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体现出来的,最容易在可塑性极强的小读者心目中发生良好作用。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孩子的高尚思想品德,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对幼儿心理成长可以起到引导作用,所以幼儿文学的主题要富有教育性,应有益于婴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

5.内容具有知识性

文学是婴幼儿最早接触的艺术形式之一,幼儿文学作品是婴幼儿活动知识的重要来源。婴幼儿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初步认识自我、认识人生、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花鸟虫鱼、日月星辰、风土人情、山河湖海、飞禽走兽等均可以成为幼儿文学创作的题材,幼儿的小伙伴和他们的亲人、邻里的日常生活内容,如吃饭、穿衣、洗脸、刷牙、睡觉等也都可以进入文学作品,成为婴幼儿学习掌握生活常规的辅助手段。

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可以使婴幼儿获得丰富的知识,启迪他们的心智,活跃他们的想象和思维,诱发他们的创造灵感,是孩子们获取知识、经验和思想的又一基本途径。

(三)幼儿文学的审美特点

文学是人类审美的最高形式,文学艺术的美,是主体对外部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态度的外在反映,是与审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幼儿文学的美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稚拙美

“稚”与“拙”是幼儿固有的天性,是婴幼儿固有的生命与行为状态。这种“稚拙”并非愚昧无知、笨傻呆蠢的表现,而是作品中着重表现的幼儿情趣。如日本画家佐佐木洋子的绘本《尿床了》这样描写:“小猫尿床了,晒出来的被子上,尿迹是一条鱼。咦!谁尿床了?湿湿的红被子有萝卜的图案。”寥寥数语便将孩子心理、生活中的稚拙情态和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纯真美

幼儿的心灵是单纯而明净的,他们真诚地对待一切事物,这种纤尘不染的童真曾得到许多作家的热情讴歌。在幼儿文学中,作家展现这种纯真需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来呈现。例如张继楼的《快住手》,这是一个孩子与一只正在欺侮小鸟的老猫的对话:“你这个淘气包,为啥要欺侮小鸟!老师没有告诉你吗?这样顽皮可不好。你要是肚子饿了,我请你吃奶油蛋糕;你要是想做游戏,我来当一次小鸟。”儿歌通过一个“打抱不平”的小孩同老猫的对话,把幼儿平等向善的心理状态描绘得十分真实。

3.质朴美

幼儿文学同民间文学一样,具有一种不加修饰的自然、淳朴的美。在幼儿文学作品中,质朴既表现为作品形式方面简洁、朴素的表达风格,也表现为作品内容方面的浅显和简单,还表现为作品语言的不加雕琢与本色自然。例如,格林童话中的《玫瑰公主》是这样开头的:

从前,有一个国王和他的王后。他们每天都说:“唉,要是我们有个孩子,那该多好!”可是,他们一直没有。有一次,王后正在洗澡。有一只青蛙从水中爬上岸来对她说:“你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一年之内你会生下一个女儿。”果然,青蛙的话应验了。王后生了一个女儿,长得非常美丽。

文中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叙述,就把一个故事的缘起交代得非常清楚。这种质朴的风格既是民间童话的特点,也是后世幼儿文学作家努力追求的风格。需要注意的是,质朴美绝不是形式的粗糙、语言的简陋、内容的贫乏。质朴是用最简洁、自然的文学形式来表达最本真的生命意趣,是需要深厚的艺术功力和长期的创作实践才能达到的目标。

4.荒诞美

荒诞美是幼儿的任意逻辑以及泛灵观念、人造观念、前因果观念在幼儿文学作品中的反映。荒诞美不是幼儿文学独有的,但在幼儿文学中表现得最充分、最强烈。幼儿文学中荒诞美是一种怪异奔放的美,具有或浓或淡的戏剧色彩。它是幼儿的自由天性的艺术升华,往往表现为怪异、奇特、夸张、放纵、巧合、无规范的规范、无意思的意思、公然违反常规而又合乎情理等。给人以奇异怪诞而又自由轻松的审美愉悦。有些儿歌和幼儿童话特别集中、突出地体现了幼儿文学的荒诞美。例如这首传统的颠倒歌:“忽听门外人咬狗,拿起门来开开手,拾起狗来打砖头,又被砖头咬了手,骑了轿子抬了马,吹了锣鼓打喇叭。”这首颠倒歌充分体现了幼儿任意逻辑的思维特点,具有强烈的荒诞美。

总之,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对人的美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幼儿文学要遵循美的规律,使作品充满各种形式的美,而且以美为描写对象和描写目的,更加强调艺术的美。幼儿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不是直接发生的,但可以如春雨浸润孩子心田,在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影响下,给孩子心灵以营养,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