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质朴,口头性强
幼儿故事的总体风格是质朴,最大的特点是口语化特性突出。一般来说,描写少,议论抒情少,各种绘声绘色的形容词也少,感情色彩适中。因此,无论成人故事还是幼儿故事,直言其事的结果便是明朗质朴的语体色彩。幼儿故事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幼儿故事中的语言应浅显、平白、口语化。由于低龄儿童识字少,幼儿故事一般是由成人说给他们听。因此,在创作或改编幼儿故事时,要着重考虑“听”,且叙述语言不宜深奥,要口语化。但口语化并不等于平淡,它是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经过选择及艺术提炼的口语,它要求更有表现力,做到生动、形象、明朗、有趣、质朴、句式短、口语化,既易于为幼儿所理解、接受,又能促进他们思维和言语的发展。
以幼儿故事《萝卜回来了》的开头部分为例进行分析:
萝卜回来了
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地里、山上都盖满了雪。小白兔没有东西吃了,饿得很。他跑出门去找。
小白兔一面找一面想:“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猴在家里一定也很饿。我找到了东西,去和他一起吃。”
小白免扒开雪,嘿,雪底下有两个萝卜,他多高兴呀!
小白兔抱着萝卜,跑到小猴家,敲敲门,没人答应,小白免把门推开,屋子里一个人也没有。原来小猴不在家,也去找东西吃了。
小白兔就吃掉了小萝卜,把大萝卜放在桌子上。
这时候,小猴在雪地里找呀找,他一面找一面想:“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鹿在家里,一定也很饿。我找到了东西,要去和他一起吃。”
小猴扒开雪,嘿,雪底下有几颗花生,他多高兴呀!
在《萝卜回来了》这一幼儿故事的叙述中,作者所使用的词语都是简单、易懂、常见的词汇,这些词汇是幼儿一目了然,能直接被幼儿所理解和感知的词汇,符合了“口语化”的艺术特征。另外,故事中生动刻画了“小白兔”“小猴”的形象,贴近幼儿的认知特点与接受水平,能增加整个故事的动作感与画面感,吸引幼儿对幼儿故事的喜爱。
叙述语言的口头性就是要求故事的语言首先必须与幼儿所具备的听取语言的能力相适应,在词汇、句法、节奏等方面既相异于书面文学语言,又合乎幼儿的言语表达习惯。
儿化韵的使用是幼儿故事口语化的一个特点。儿化韵的语音适合幼儿的欣赏习惯,幼儿听起来感到亲切与温暖。
反复也是幼儿故事口语化的常用表现手法,它可以加深读者对所叙事物的印象,也更能表达讲述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