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性

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文学作品的思想和内容都坚持了科学的观点,儿童科学文艺科学性是指其将神奇抽象的科学原理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采用拟人、夸张、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形成一个个生动有趣、具体可感的形象和故事,展现在幼儿读者的面前。

科学文艺作品的内容一般都以科学实验为依据,揭示事物的本质,并符合事物之间相互作用之规律的特性,这种严格的科学性是科学文艺作品区别于一般文学作品最根本的特点,同时也是儿童科学文艺最显著的特点。因其主要是面向认知水平在不断发展的幼儿介绍客观真实的科学知识,传播普遍的科学道理,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科学的意义与用途,培养提升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这就要求作品在表述具体有趣、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同时,其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要准确无误,表现的内容必须具有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即使是没有现实依据的科幻故事、科幻小说等作品,也必须具有科学依据的支撑,不能脱离科学范畴随意创作,这也是对它与一般幻想小说、荒诞小说进行界定的基准。

如鲁克《谁丢了尾巴》,写小猴子在小溪边发现一条微微抖动着的又细又短的尾巴,他急忙去寻找尾巴的主人,分别找到蜻蜓、小鲤鱼、啄木鸟、小松鼠、灰兔妈妈和袋鼠妈妈等,奇怪的是他们都没有丢失尾巴,还介绍了不同小动物各自尾巴的用途是什么,最后小猴子发现尾巴的失主是小蜥蜴,但是那条尾巴是小蜥蜴为了从乌风蛇嘴里逃脱而故意甩断的,现在小蜥蜴已经不需要那条尾巴,再过些日子他就会长出一条新的尾巴出来。在这个作品中,作者把握住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幼儿能够接受的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表达介绍了几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和功能,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使幼儿在作品欣赏中快乐地接受了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