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的文学特征

二、童话的文学特征

(一)传统童话的艺术特征

传统童话是指在民间产生并流传的童话作品,比如《意大利民间童话》《俄罗斯民间童话》等,也包括经作家加工、创造后而成的童话作品。比如,我们熟知的《格林童话》《贝洛童话》《神笔马良》等。这些故事在民间流传的时间久远,为了方便记忆和复述,呈现出许多模式化的特征。

1.简单固定的叙事模式

传统童话的内容和形式是简洁朴素的,它在语言叙述上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传统童话的讲述在开头常常是“从前……”“很久很久以前……”,结尾是“从此以后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中间则采用重复性的故事推进情节的发展。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遥远的过去,可以给孩子们带来一种神秘的阅读体验。大团圆的结局特别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让他们在心灵上获得满足。

传统童话还常常采用反复性的叙述模式,相似情节的反复出现有助于主题思想的表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段式的情节是最典型的结构,如杰克顺着豆蔓三次爬上天,桃太郎去魔鬼城带了三个帮手,灰姑娘参加了三次舞会,还有三姐妹、三兄弟、三只小猪,等等。此外,传统童话还经常运用层递式、循环式、对照式、连环式等等这样的叙述方式使故事紧凑有趣,便于记忆和流传,变化中的重复又很适合儿童接受能力,迎合了读者的心理需求。

2.类型化的人物性格

传统童话强调传授人类千百年来累积的知识经验,因此童话的时代特征往往不明确,故事更注重文化意义,其人物塑造也体现了这种带有一定人类的共性和民族性的思想和文化精神,使童话中人物形象常带有某一类人的共性特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童话类型。比如,在童话中,后母是恶毒的,公主是美丽的,仙女是善良的,女巫是邪恶的。因为这些人物有自己固定化的特征,不会轻易改变,读者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记忆。再加上这些人物不受时代和环境的影响,所以始终留在读者的心中,能唤起读者的亲切感。传统童话始终得到各个时代读者的喜爱,并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消减它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在于其类型化人物的成功塑造。

3.鲜明直接的主题

传统童话的主题表达得鲜明而直接,表现人们对善良、正直、勤劳等品德的热情歌颂和对贪婪、自私、残暴等丑恶行为的尖锐批判,反映了善良的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故事的结局总是美好的,好人有好报,坏人受到惩罚。这种用极端和对立的方式把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呈现在读者面前,让好人和坏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局,突出了童话的道德主题。所以说,传统童话具有强烈的道德教化作用。这种采用极端和对立的方式来呈现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的故事在传统童话中比比皆是,《仙女》《白雪公主》《灰姑娘》都表现了这样的主题。

(二)现代童话的艺术特征

现代童话主要指作家创作的童话,也可以称为文学童话或艺术童话。创作童话始于安徒生,创作童话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童话也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同时具有鲜明的儿童特色。因此,现代童话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童话的特点。

1.多维开放的结构安排

现代童话通常写明时代背景,把故事放在现实生活场景中,用现实世界和童话世界同时并行、交错存在的双线结构讲述故事。比如《蜘蛛侠》中的彼得·帕克在现实世界是高度近视、身体弱小的学生,在另一个能够拥有魔力的世界,他成为了拯救现实世界的救世主;《哈利·波特》中的主人公在魔法世界是尽人皆知的英雄,而在现实社会里则是受尽虐待的男孩,在学校里他接受魔法世界的各种知识,到暑假就必须回到姨妈家里,他们根本不信魔法,还对他百般欺凌;《时代广场的蟋蟀》也是这样两条线索,地铁站里卖报男孩一家艰难的生活,在地铁下生活的老鼠和猫帮助蟋蟀回到草原的家,把真实的现实和虚拟的幻想组合在一个空间内,亦真亦幻,构建了奇妙的童话世界。这种多维、立体、开放的结构安排带来的阅读体验是单纯的传统童话远远不及的。

2.现实多样的主题创作

现代童话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童话作品。作家有意识地采取儿童视角,运用儿童特有的思维方式表达纯真的儿童世界。道德不再是童话表现的唯一主题,作家更多关注现实世界中的关于爱、勇气、成长的主题,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表现浓厚的人文关怀等的童话主题异彩纷呈。学校、家庭、社会等跟孩子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许多问题,童话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与此同时,作家更关注儿童的心灵世界,满足孩子成长的各种心理需求,许多带有游戏、娱乐性质的童话故事更是受到孩子们的欢迎。现代童话借助这些主题的发挥,帮助实现成人的童年梦想,《彼得·潘》等一些作品中,还可以看到作者寄予的成人梦想的痕迹。成人能够在现代童话中找寻自己的童年。“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其实有时不仅仅是在为儿童写作,也同时是为他自己写作……我经常在写作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是在完善一个人在童年时不能完成或尚未完成的东西。当然这一切是完全通过文学作品的方式得以实现。”

现代社会人类心灵的异化、精神世界的匮乏使童年梦想离我们越来越远。现代童话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路径,可以从中找寻逝去的童真与梦想,感受纯美的赤子之心。现代童话作家自觉地通过自身努力,以调整心理世界的方式,将情感和精神追求融入创作过程中。给读者一份纯真和质朴,去实现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童年梦想。

3.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

现代童话作家把刻画成功的童话形象放在童话创作的首位,所以,童话中的形象不再是类型化、固定化的,而变得个性十足、血肉丰满。《时代广场的蟋蟀》里老鼠塔克狡猾又很看重友情,小木偶匹诺曹善良贪玩又管不住自己,《舒克和贝塔》中的小老鼠活泼、机智又勇敢,等等,他们不是完美的“一个”,却是独特的“一个”。他们的经历、体验和感受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上,传统童话是区别于作家创作的文学童话的一种口口相传经典的文学样式,它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与自然界斗争,对自身社会的不断认识,对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认识的经验积累。人们试图把自己的知识、历史、宗教信仰、经验、教育观念、生活习惯等等通过吸引人的幻想故事情节、人物、主题来传授给下一代。所以,传统童话讲述集体意识的故事,体现出带有一定人类的共性和民族性的思想和文化的精神。现代童话是指作家创作的童话,也叫文学童话。相比较而言,现代童话更多地包含了作家的主体意识,折射出作家的儿童观念、文学思想,表现时代主题和现代意识,呈现出更为多样、丰厚的艺术特质。现代童话是在传统童话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传统童话为现代童话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营养。

知识链接

童话艺术特色阅读导航

在有关童话的大量理论著作中,研究者往往采用民俗学、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文化人类学等方法来解读童话,借助童话故事来挖掘文学以外的诸多内涵。麦克斯·吕蒂的《童话的魅力》则主要就童话的艺术风格、象征意义、人物形象、叙述方式等话题集中展开讨论,引用各种例子阐述民间童话的特性,始终让故事本身说话,充满文学的感染力和理论的说服力,因而成为众多童话研究成果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理论著作。

麦克斯·吕蒂曾任苏黎世大学欧洲民间文学教授,在此之前当过德语老师,大学期间攻读的是德国文学、英国文学和历史,最后获哲学博士学位,其学术背景促使他从广阔的视野、多维的角度以及文学的内部对童话进行研究。《童话的魅力》由12篇论文组成,是作者为瑞士贝罗明斯特广播电台系列节目而写的,面向所有的父母、教育工作者以及每一个酷爱童话或对童话持怀疑态度的人。这不是一本晦涩难懂的理论读本,麦克斯·吕蒂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充满激情地讲述童话的魅力,能够激发读者研究童话的兴趣并对童话的本质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