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散文的创编
幼儿散文的创编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幼儿散文的接受主体,它的读者大多是幼儿,而创作主体则是成人。因此,作者要“想方设法”写出幼儿喜欢听、听得懂、听后有益的幼儿散文,就需要突破以往的成人视角和固定思维模式,从幼儿的视角出发,以幼儿的眼光去观察,以幼儿的耳朵去倾听,以幼儿的心灵去感悟。总之,幼儿散文要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幼儿以美的享受和体验。具体来讲,我们在进行幼儿散文创编时要把握好情感、选材、构思、开篇、结构、语言等六个方面。
(一)对幼儿世界怀有诚挚感情
幼儿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对童心、童真的真实艺术表现,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须对幼儿怀有一颗真挚的、诚实的赤子之心。作者只有心怀赤城,才能赋予作品更多的童心童趣,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才能引起幼儿的关注,更为幼儿所理解、欣赏和接受,才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
幼儿散文表达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通过作者对生活的真、善、美的感受,经文字与读者交流,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如:
《松坊溪的冬天》(郭风)
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山上的松树林,还是青翠的。山上的竹林子,还是碧绿的。天是蓝的。立冬节以来,一直出好太阳。日光是金色的。
松坊溪岸边一丛一丛的蒲公英,他们带着白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飘,在风中飞扬。蒲公英在向秋天告别吗?
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了。松坊溪岸边一丛一丛的雏菊,她们还在开放蓝色的花。
而山上的枫树,在前些日子,满树全是花般的红叶,全是火焰般在燃烧的红叶,忽地全都飘落了。
看呵,看呵,在高大的枫树上,在枫树的赤裸的高枝间,挂着好多带刺的褐色果实。在枫树和枫树之间,看呵,看呵,还有几棵高大的树,在赤裸的高枝间,挂着那么多的橙色果实,那么多的小红灯般的果实,这是山上的野柿成熟了。
我忽地想到,这是枫树、野柿树携带满枝的果实,在迎接冬天的到来。
成人世界的冬天,大多是一片孤寂,万物凋零。但是,在作者的笔下,松坊溪的冬天依旧很美,这里有青翠的松树林,花般的红叶、挂满枝头的果实……总之,这绚丽多彩的松坊溪在作者的描写里宁静、美好,是多么令人神往。同时,通过这篇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小读者不难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在美中感受,在美中体会。
(二)从幼儿视角感受幼儿生活,确定创编内容
创编幼儿散文,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散文内容肯定是幼儿熟知且比较感兴趣的,幼儿熟知的,成人可能陌生;幼儿感兴趣的,成人可能并不察觉。读者和作者在思想认识、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审美兴趣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需要作者来协调二者之间的间隔。这就好比看到一尊雕像,成人可能更多地关注到了质地、姿态、艺术特色,但幼儿更多地对动作、表情感兴趣;来到湖边,成人关心的是水质,让幼儿流连忘返的却是湖里的呱呱大叫的小青蛙。如何调节二者的差距呢?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成人无法逆龄变成孩子,但是尽量地达到“某种程度”还是能够办到的。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尽量做到和幼儿“心理位置互换”,从幼儿的视角去感受幼儿生活,方能摸索到幼儿所感兴趣的事物,确定创编内容。
从幼儿的视角去感受幼儿生活,要以幼儿的眼睛和心理去观察外部世界。只有这样,确定的题材内容才会引起幼儿关注,散文才会是幼儿化的。例如作家嵇鸿写的游记散文《庐山的云》。在写作以前,他被庐山变幻莫测的云雾吸引,脑子里自然涌出一些感受:
云雾迷漫,犹如浪涛奔涌,一时林木尽蔽;风过处,霎时雾消云散,天日顿……
经过推敲,作者发现这样的描写可能不易让幼儿们接受。因为上文描写的云雾太过晦涩,这种形象并不是孩子眼里和心里的云雾。对此,作者又神游庐山,并以孩子的视角去感受云雾,再次写出孩子们感兴趣的庐山之云:
坐在芦林湖边歇息,看着湛蓝的天空,一朵白云向山上一幢红屋子飘去,红屋子不见了,被白云吞没了,一会儿白云又把红屋吐出来,慢悠悠地飞去。
对比起来,我们不难发现,同样一处云烟,前文给人的感受不如后文的儿童化体验,“吞”“吐”“飞”这几个动词,清楚自然地表现出了孩子们的感知。要进入文学构思阶段,作者要多从幼儿角度去体悟生活,发现可供创作的丰富内容,比如孩子们熟悉的各种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各种游戏活动、人际交往等,都可入文。关键在于一旦确定某一事物为创作内容,就一定要用幼儿心理反复琢磨,尽可能地引发他们的心灵感受。
(三)运用幼儿想象营造意境,构思作品
在确定创作内容后,即是决定“写什么”了,接着考虑“怎么写”的问题,这才开启了构思作品阶段。文学构思是对文学作品从内容到形式的全局设计。构思幼儿散文除考虑题材内容的取舍、形象的设计塑造和主题表现外,还要创造幼儿能够领会的意境。意境是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是指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拓展的审美想象空间。创造意境离不开形象,幼儿散文吸引幼儿,就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描写来实现的。形象的生动性越高,就越能激发幼儿想象的空间。这些想象一旦得到儿的接受,就超越出了原本的内涵,能给予幼儿享受意境带来的美的体验。
在具体描写中,形象的描写本身就难以离开想象,这些形象和形象赋予出来的想象,都最好是以幼儿的感觉为基础,幼儿能直观体悟到的。如:
《走月亮》(吴然 人教版)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散文中的这段文字构思精妙,作者把“溪水”“山草”“野花”“月光”“水塘”“月亮”等作为表现意境的背景,然后在这个美丽的意境中推出“我”和妈妈在月光下的行动,集中体现了情景交融的审美理想。
除此之外,在体现主题的时候也要注意考虑幼儿的感悟能力,即在构思写作意图时要考虑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幼儿在逐步成人的过程中,不管是思想引领还是品德培养,或是开阔视野,都需要循序渐进。所以无论是丰富语言、培养美感,还是愉悦精神、增添快乐,都要注意内容适中、深浅适当,通俗易懂。如:
《金色花》(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为了好玩,长在那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母亲,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影子吗?“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作者运用“金色花”这个具体形象构思孩子的思维和想象,通过孩子幻想变成了“ 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出孩子的顽皮、可爱,母亲的温柔母性。作品形象生动、鲜活可爱,全文意境清新自然,可见作者的想象确实是儿童化的想象,确实深究了作品的构思。
(四)依据幼儿心理找到切入角度
构思基本成熟,就需要寻找准确的切入点。叙事散文和游记散文通常采用简略交代的方法切入。有的简要交待事情起因,紧接着叙写过程,如“姥姥病刚好,我陪姥姥晒太阳”(《小太阳》),又如“北京有座卧佛寺。寺院里,娑罗树开花了”(《大卧佛》);也有的开门见山,如“男孩子,搭轿子,女孩子,坐轿子,一颠一颠出村子”(《抬轿子》)。童话散文和知识散文也是直接描写、开门见山的多,如“春天是个娃娃,喜欢图画,又喜欢音乐”(《春娃》),也有先简明交代的,如“天空渴了,月亮和那些小星星渴了”(《月亮渴了》)。
幼儿散文需要简明精练,避讳冗长拖沓,因此直接入题、开门见山的偏多。
(五)构建形式多样的艺术结构
幼儿散文结构丰富多样,有以时间先后和事件发展过程为线索来组织的,有以空间位置转移来建构的,有以时间、空间为经、纬编织事物的,也有以作者情感变化为脉络的行文,有的以主题为红线把看似无关的生活片段和零星事物串联;有的以意识流手法,按人物意识的流动来组织文字。优秀的幼儿散文讲究作品的章法和艺术结构,在谋篇布局上下足功夫,力求严密精巧,浑然天成。行文中还讲究首尾呼应,伏笔照应,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有张有弛,收放自然。例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艺术结构上就做到了匠心独运、浑然天成。作者以时间的先后和空间的转移为线索,串起作者童年回忆的诸多奇闻趣事,呈现出百草园充满生气充满乐趣的生活与三味书屋死气沉沉、索然无味的生活,二者反差有效地凸显了文章主题。
(六)推敲文章语言,落笔成文
确定文章选材,选好切入点,组织好文章艺术结构,还需推敲幼儿散文的语言文字。幼儿散文的语言要贴近幼儿,充满儿童化。儿童化体现在何处?这里,需要注意用词准确浅显,动词、形容词重叠恰到好处,充分利用孩子们容易接受的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例如吴然《草地上的联欢会》,原稿标题是《草地联欢》,后经修改,作者加了三个字,更为具体。文章开头,原稿为:“一场夏雨过后,林中的草地上,多了一些小花朵,还多了一些蘑菇娃娃们的小花伞。”后经编辑圣野修改了三处:“一场夏雨过后” 改为“下过雨了”,“林中”改为“林子里”,“娃娃们”改为“娃娃”。经过推敲,语言文字变得浅显易懂,孩子更容易接受、理解。
幼儿散文的语言还应考虑摹形、摹声、摹色词的使用。如班马的《蜡笔》,用词讲究。一个小男孩用12色蜡笔画了一幅画:蓝色的大海,灰色的军舰和大炮,明天的“我”长着乱草样的黄胡子,褐色的眼睛,脸黑里透红,住的帐篷是草绿色的,带的狗是银白的。词语色彩艳丽,视觉效果明显,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编创幼儿散文,在推敲文字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在许多幼儿散文中,大多女性化倾向严重,柔美、温和者居多,而缺少男性的阳刚之气。这对培育幼儿坚强果敢的个性和勇于开拓的品质不利。我们在创作幼儿散文的时候,应当既表现温柔的阴柔之美,也要注重灌输幽默、豁达、果敢的阳刚之美,这对健全幼儿的人格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