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故事的作用
(一)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幼儿故事能满足幼儿的成长需要,是符合幼儿接受范围的文学体裁。幼儿故事是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之一,是幼儿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发展至关重要。幼儿故事的类型很多,但要满足幼儿喜爱听故事、乐于阅读的天性,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它必须适应幼儿成长的需求,符合幼儿这一群体的接受范围。在故事表达形式上,应当以叙述事件为主,侧重于对故事事件过程的重点描述;在故事情节上,强调故事的连续性、趣味性、形象性、生动性及完整性;在故事体裁上,考虑适于进行口头讲述的故事,作品词汇适于幼儿的词汇水准;在内容及篇幅上,篇幅简短,内容单纯,突显故事角色的类型化;等等。总而言之,不管是幼儿故事的形式、情节、体裁还是内容,它都要符合幼儿的成长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促进幼儿智力开发
幼儿故事以生活中的凡人为主要形象,反映人们现实生活,是幼儿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故事着力表现的是幼儿对现实世界独特的感受、认识和想象,幼儿故事主题的真、善、美是幼儿纯真的情感世界和奇妙的想象世界等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幼儿时期正是个体大脑和脑神经细胞急剧发育的时期,幼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语词及故事情节能迅速被大脑接受并储存,进一步刺激大脑皮层的增生,使幼儿智力得到提高。
首先,有益于训练幼儿的语言发展。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充分利用讲故事来锻炼和激发幼儿的语言发展,通过故事中丰富的词汇、精美的句子等,能让孩子不由自主地去说和模仿,在反复说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促进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有益于提高幼儿的记忆力。通过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的倾听和讲述,幼儿会因为故事的趣味盎然而被吸引,使其注意力相对集中,在听故事的时候听力和记忆力自然而然得到了训练,幼儿在反复思考故事角色、情节及复述故事时,记忆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再次,有益于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幼儿故事大都有人物、地点、情节的发展,往往一则故事讲完,孩子仍然津津有味地询问后来的情况怎么样了,这说明孩子对故事情节还有追求,总想知道最后的结局或者最完美的结局。当幼儿对故事意犹未尽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扩充故事或续编故事,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把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最佳程度,完成扩充、续编等任务,创造出新的情节和角色,让幼儿在想象和创造中获得成就感和美感。
(三)促进幼儿知识的丰富性
好奇好动好探究是幼儿的思维特征,我们应抓住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有关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最粗浅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可以在通过幼儿故事的倾听和讲述中自然获得。幼儿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能丰富其自然认知、社会认知、文化认知。可见,幼儿听故事的过程就是一个获取信息、建构意义、达成理解的过程,是有效地获取知识的过程。
(四)能陶冶幼儿情感
纯真、生动和有趣的故事,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唤起幼儿的共鸣,净化幼儿心灵,陶冶幼儿的情感。在幼儿故事中孩子们能够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感知事物的真善美,产生是非分明的情感态度。通过倾听、讲解以及表演等方式呈现幼儿故事情节和表达故事主题,一是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是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三是可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