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幼儿故事类型

二、常见的幼儿故事类型

(一)生活故事

幼儿生活故事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幼儿为故事人物形象进行故事情节构思,把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作为故事的题材,直接反映幼儿现实生活及精神面貌的故事。幼儿生活故事虽然在时间上出现较晚,却是幼儿故事中最常见、最重要、数量最多、发展最快的一种类型,同时也是最贴近幼儿现实生活,最深受幼儿喜爱的故事。幼儿生活故事除具有一般幼儿故事的特点外,还具备较强的教育性、针对性及浓郁的幼儿生活趣味。幼儿生活故事又分类为:

1.从主体层面

分为以人为主的生活故事和以事件为主的生活故事。

2.从内容层面

分为家庭生活故事、幼儿园生活故事、社会生活故事、学校生活故事等类型。

3.从文体特点层面

幼儿生活故事有经过再造想象构思完成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以生活为原型的故事。这类生活故事非常常见,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石头》、列夫·托尔斯泰的《李子核》等。

4.从幼儿生活的主要表现内容方面

可划分为家庭生活故事、幼儿园生活故事和同伴生活故事,这类划分标准最为常见。

(1)家庭生活故事。家庭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在这个主要的生活圈内有许多与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之间发生的各种日常生活趣事,这些事件都是生活故事的素材,依赖于这些素材创作而成的故事都属于幼儿家庭生活故事。如郑春华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故事。

(2)幼儿园生活故事。对于已经入园的幼儿来说,幼儿园成为幼儿第二个主要的生活场所。在幼儿园中与老师、同伴等群体之间的各种趣事都可成为幼儿园生活故事的题材内容。比如安伟邦的《圈儿圈儿圈儿》、美国作者琳格的《苏珊的帽子》、奥谢耶娃的《蓝色的树叶》等都是常见的幼儿园生活故事作品。

(3)同伴生活故事。除上述的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生活外,幼儿在日常中与同伴之间的社会性交往,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可成为幼儿同伴生活故事的素材,这类故事把它称为幼儿同伴生活故事,它关注着幼儿的心理及行为的发展。如故事《东东西西打电话》等。

(二)幼儿动物故事

幼儿动物故事主要是以动物为主角,适宜幼儿聆听、阅读及欣赏的故事。它最大的特点是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典型的动物形象,直接有趣地描述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特征,又或间接地反映出动物之间、人与人间及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幼儿丰富知识,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动物故事大致可以划分为:

1.想象性动物故事

这类故事基于人类长时间对某些动物的了解与观察(部分偶有自身的想象),进而对动物的起源、生活习性、特征等进行有趣的解释和描绘。例如比安基的《小熊洗澡》这一故事,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小熊妈妈对熊宝宝的疼爱,塑造了小熊可爱、顽皮的形象,同时使幼儿从故事中了解到小熊的生活习性。这类动物故事虽带有主观想象的成分,与童话故事相近,但它却属于动物故事的一种类型。

2.科学性动物故事

随着幼儿文学的发展,后期写实性动物故事逐步增加,出现了一些真实可靠、不掺杂任何一丝作者主观意愿成分的幼儿动物故事,能让幼儿正确感知一些动物的相关知识。这类故事是经过实际深入观察,参考相关科学著作而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特点,比较符合年龄较大幼儿的需求。如法国作家黎达的《黎达动物故事集》。

3.社会性动物故事

动物故事还可借助动物的形象,间接地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人们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爱憎分明的态度与观点。社会性动物故事中的主角仍然是动物,只是被赋予了人类的心理特征,进而折射和反映出人的社会性特征,整个故事富有浓厚的生活趣味性。例如:《乌鸦和狐狸的故事》是借助狐狸的狡猾与乌鸦的骄傲,用以比拟“生活中没安好心的人”;《骄傲的公鸡》故事借助公鸡趾高气扬的习性,到处炫耀自己的羽毛,最后没落好的下场,用来教育人们不要骄傲。现实中幼儿所喜闻乐见的社会性动物故事很多,这些故事一般都具有教育和娱乐的双重意义。因此,教育者们应把握契机适时进行引导与教育。

(三)历史故事

幼儿历史故事是指以历史上有影响、有意义的人物或事件为题材,且适宜幼儿阅读接受的故事。这类幼儿故事要在一定的历史资料基础上,尊重历史,不任意虚构,必要时可进一步加工与提炼。同时在考虑幼儿的认知与阅读特点时,尽可能实现幼儿历史故事的主题鲜明、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明了。此外,这类历史故事一般围绕某个人物或某一历史时期的活动及生活片段进行,又或以某历史事件为主。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幼儿历史人物故事和幼儿历史事件故事两类。

1.幼儿历史人物故事

幼儿历史人物故事以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为主,围绕历史人物在特定时期的生命成长、社会经历、精神风貌等一系列活动来叙事,向幼儿传播与普及历史知识,学习历史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实现让幼儿聆听、阅读与欣赏故事的需求。在历史上,能实现这些目的的历史人物故事有很多。例如《鲁班的故事》《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曹冲称象》《朱德的故事》《司马光砸缸》《春秋人物故事》《闻鸡起舞》等,这类幼儿历史人物故事主要围绕历史人物进行,以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奋斗精神及高尚品德等。

2.幼儿历史事件故事

这类幼儿故事是以历史事件为主,重故事的情节性而轻人物的刻画性,内容大致围绕某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等历史史料,讲述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尾,引出一个个的故事,以大故事嵌套小故事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历史现象及增加历史知识。例如《中国通史故事》《 趣味中国历史故事》《草船借箭》《完璧归赵》等,这些故事介绍了某个时期的军事、政治等事件,帮助幼儿很好地了解相关历史知识。

(四)幼儿民间故事

1.幼儿民间故事的概念

幼儿民间故事包括写实与幻想的民间集体创作的故事,涵盖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人物故事及笑话故事等,我们通常把这定义为广义层面的幼儿民间故事;对于由现实性较强并反映群众聪明才智及思想感情的文化故事整理加工而成,用于幼儿进行聆听、阅读与欣赏的故事,我们通常把这定义为狭义层面的幼儿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属于口头文学,是口耳相传的文学,它的创作者不是个人而是集体,即使是最初是个人所作,但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也会经过无数人的修改,成为集体的作品。它包含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具有一定的传奇性和幻想成分,是篇幅较短的口头文学。

2.幼儿民间故事的特征

(1)幼儿民间故事人物的类型化和结构完整化。人物的类型化通常以人物的身份来代替人物的姓名。比如阿凡提的故事、葫芦娃的故事等,其中阿凡提的故事讴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无情地嘲讽贵族统治阶级的贪婪吝啬、好逸恶劳、投机取巧的丑恶行为。

(2)幼儿民间故事的时间地点交代具有模糊性,常带有固定用语。如“从前……”“很久以前……”“遥远的时候……”“古时候……”等。

(3)情节单纯完整,常常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来展开情节,讲述有头有尾的故事。

(4)幼儿民间故事带有民族性的表现手法。如采用对照法、反复法、三段法等。又如《鲁班学艺》的故事,以鲁班学艺为故事的主要线索,通过反复、对比等艺术表现手法,突出鲁班的勤奋好学与持之以恒,塑造鲁班血肉丰满、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具备以上这些特点的幼儿民间故事深受幼儿的喜爱,启发着幼儿明辨是非,丰富人生经验并热爱生活。

为幼儿赏听的民间故事多数是将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反映不同时代劳动人民追求幸福、反映人民聪明才智等方面的故事,根据幼儿教育的要求进行加工改写而成。常见的长工和地主的故事,如程一剑记录的《火龙单》、《三兄弟故事》;巧媳妇故事,如周健明记录的《巧媳妇》;民间机智人物故事,如赵世杰编译的维吾尔族和乌兹别克族民间故事《阿凡提的故事》;民间笑话故事(包括民间逸闻在内),如宋守良搜集整理的《两个媳妇》等。诸如此类的幼儿民间故事对幼儿都强烈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