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戏剧鉴赏

一、幼儿戏剧鉴赏

(一)幼儿戏剧鉴赏要点

幼儿戏剧的鉴赏首先要了解剧本展示的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鉴赏剧本,要分析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矛盾冲突发展的过程如何,作者通过戏剧冲突想要揭示的主题是什么,从而完整地把握剧本内容。

幼儿戏剧与幼儿影视鉴赏

其次,对剧本的鉴赏离不开对人物语言的鉴赏。要善于从人物语言中去理解和判断由于年龄、身份、经历、教育、环境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不同人物的个性,了解人物的思想、认识、感情、性格,挖掘出人物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容,并结合人物动作特点来综合分析。

分析幼儿戏剧,还要看故事情节是否具有儿童情趣,人物形象是否鲜明而丰满,是否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等。

(二)幼儿戏剧鉴赏特点

1.戏剧活动具有浓厚的游戏性

游戏性是幼儿戏剧最明显的特点。幼儿非常喜欢游戏,游戏是幼儿主要的生活内容和娱乐学习的方式,是他们的天性和兴趣所在,也是幼儿认识世界、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活动方式。柯岩把自己创作的不少幼儿戏剧称为“游戏诗”,比如《照镜子》,这也是从侧面说明幼儿戏剧的游戏性质。包蕾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幼儿的游戏加以丰富……是值得重视的艺术方法。”再如孙毅的《五彩小小鸡》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孩子们的游戏活动。伙伴间的“你追我跑,我追你躲”是每个幼儿都有过的游戏经历,被追的幼儿体验到快被追上的刺激,追赶的孩子对将要到来的成功充满期待。剧本巧妙地将这一富有挑战性的游戏贯穿在情节当中,抓住幼儿喜爱游戏的心理,通过游戏表现戏剧冲突,通过对游戏的艺术加工使戏剧充满了童趣。显然,作家们在创作幼儿戏剧的时候,将游戏导入戏剧,用游戏方式来组织戏剧结构,紧紧把握住游戏性这一核心。

2.戏剧冲突的单纯性、趣味性

戏剧文学是以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作为基本情节的,戏剧冲突就是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在戏剧文学中的艺术反映和艺术表现,它是戏剧艺术的生命,是戏剧表现社会生活的最基本手段,也是戏剧的一个基本创作规律。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审美心理以及接受能力与成人大不相同,幼儿戏剧的冲突往往表现为幼儿幼稚的心理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很多日常生活的现象需要幼儿慢慢去发现认知,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惊讶和迷茫,甚至误会,这些误会放到戏剧里就构成了具有幼儿情趣的、特有的戏剧冲突。根据同名童话改编的歌舞剧《小蝌蚪找妈妈》,其多次找错妈妈而闹笑话的戏剧冲突,是因为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理与自身认识行为的片面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小熊拔牙》中的戏剧冲突,也是因小熊贪吃甜食又不刷牙的行为性格与缺乏自制力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这种适合幼儿的戏剧冲突往往比较单纯,而且富有幼儿情趣。

3.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形象性

戏剧主要通过台词(角色的对白、独白和旁白)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矛盾冲突、推动剧情发展和揭示主题思想。由于幼儿认知水平和语言发展的限制,幼儿戏剧要求具有更高形象化和动作化的语言,甚至常常要求演员作出大幅度的、夸张的动作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情绪和性格,让幼儿一看、一听就明白,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形象,并获得审美愉悦。比如柯岩的《照镜子》里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是靠唱词配合舞蹈动作来表现的,几乎每句台词都可以做一个动作;丁曲的《狐狸下蛋》里小鸡、小鸭和狐狸的台词几乎每句都配合相应的动作来表演,动作性较强;包蕾的《小熊请客》开头狐狸出场的几句数板:“我的名字叫狐狸,一肚子的坏主意,人人见我都讨厌,说我好吃懒做没出息。”这几句台词设计出戏剧性的动作来配合表演,不仅能表现出人物的表情、动作、内心活动和明确的行动目的,而且能引起大家强烈的反应,从而产生相应的积极行动,推动剧情的发展。

4.戏剧结构单纯、紧凑

幼儿戏剧的结构要求单纯清晰,从一点出发,中间没有旁枝,一线贯穿到底。这样才能使主题更加明确,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如方圆的独幕童话剧《“妙乎”回春》,始终围绕着小猫“妙乎”怎样不懂装懂、自高自大,闹出许多笑话,以及最后受到教育、认识错误这条情节主线展开剧情。结构单纯、意趣盎然,既浅显易懂,又能激发幼儿的观赏兴趣。情节紧凑的特征适合幼儿注意时间较短、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因此,幼儿戏剧的故事要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要求各个环节的衔接要紧凑,不能散漫,层次应清楚明晰,否则就吸引不了幼儿的注意力,影响戏剧的演出效果。如丁曲的《狐狸下蛋》,开头介绍完在河边玩耍的小鸭和小鸡后,就直接进入尖锐的矛盾冲突;小鸡明知狐狸诡计多端,却仍然抑制不住好奇心要去看狐狸下蛋。所以,戏剧结构单纯、紧凑对幼儿戏剧来说至关重要。

(三)幼儿戏剧作品鉴赏

1.“妙乎”回春(童话剧)

“妙乎”回春

方园

人物 猫大夫(著名的动物医生)

小猫“妙乎”(猫大夫的儿子)

小兔 小牛 小鹅

时间 早晨

场景“动物医疗站”。一间芭蕉叶盖的房子。墙上挂着写有“妙手回春”的横幅,猫医生的椅子像只倒放的灯笼辣椒,病员坐的是扁豆荚形的长凳。床、桌等各有特色。

[幕启时,只见小屋外戴眼镜的猫大夫在打太极拳。远处公鸡叫,一会儿,他侧耳听听屋里,见没有动静,摇摇头,向树林跑去。不一会儿,躺着的小猫“妙乎”翻过身蒙头大睡。猫大夫回来,敲窗。]

猫 妙乎,该起来了!唉!还想当名医呢!

妙 (又翻了一个身)呜……呜……

猫 (进门)妙乎,妙乎,怎么不响啊?

妙 妙——呜!妙——呜!爸爸,您不知道我在背书吗?

猫 背书?我看你连书都不翻,还背什么书?

妙 您在家,我跟您学!您不在家,我才念书!

猫 好了,我没空和你斗嘴。我要出诊了,有谁来了你就记下来。有急事,你打电话来,号码369。

(拿起电话拨号,听筒和话筒是苹果形,柄是香蕉形)

喂,喂!嗯,没人接电话,一定病得很重,我得赶快去了。

妙 (起床坐到桌边)爸爸,您去好了。有谁来看病,我给看。

猫 你还没学会,好好看书,将来我教你。(匆匆忙忙下)

妙 (边吃东西边翻书)ABC,CBA,看书真想打瞌睡,当个医生谁不会?胡说八道信口开河!哎哟,好累呀!(伏在书上睡着)

(小兔挎着草莓篮上)

兔 猫大夫!猫大夫!

妙 (抬起头)妙呜妙呜!(开门)喂,你是谁?

兔 我是小兔。猫大夫在吗?我请他看病。

妙 不在家。

兔 您是他的儿子吗?

妙 我不回答你。不过我告诉你,我是大名鼎鼎的妙乎医生。

兔 真的吗?我怎么没听说过?

妙 我才当医生,你当然不知道。不过,有句话你该知道。

兔 什么?

妙 人家赞扬我医术高明,是“妙乎回春”!

兔 好像只有妙手回春……

妙 不对,你记错了,我这儿有书为证。(翻书)翻不着,反正是你错了。

兔 我不跟您争了。妙乎医生,今天猫大夫不在家,请您给我看看好吗?

妙 行,小事一桩,坐下吧。(给小兔按脉,看面色)哎哟不好!你生大病啦!

兔 (吓一跳)什么什么?

妙 你生一种出血病,出血病,危险透了!

兔 (吓坏了)啊!

妙 (拿起镜子)你看,你的眼睛都变红啦!

兔 (松了一口气)我们从小就是红眼睛,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生来就是红眼睛,不是出血。

妙 生来就这样?那就是遗传性的毛病,非看不可。

兔 (糊涂了)那,那猫大夫怎么从来没讲过?

妙 (一本正经)你到底听谁的?

兔 那请您给看看吧。

妙 这是红药水,一天吃三顿,还用它滴眼睛,也是一天三次。(拿一大瓶红药水给小兔)

兔 (不敢接)红药水能吃、能滴眼睛吗?

妙 你不照照你的眼睛,都红成什么样了!坐着马上吃,马上滴!

(小兔怀疑地接过,坐着犹豫不决。小牛上。)

妙 还磨蹭什么?谁不知道我“妙乎回春”!

牛 哞——,谁的喉咙这么大呀?

兔 (如获救)小牛快来,妙乎医生让我吃红药水,还要用红药水滴眼睛。我有点儿害怕。

牛 从没听说红药水能吃呀!

妙 妙呜妙呜,你是谁,来这儿大发议论?

牛 哞——,我是小牛,您是医生吗?

妙 我是得过“妙乎回春”锦旗的医生妙乎!

牛 什么!“妙乎回春”?

妙 对。

(小牛反刍,胃里的草回上来,用口嚼着,没有能接话。)

妙 你怎么啦?不做声光努嘴?

牛 (咽下草)哞——,不是,刚才我胃里的东西回上来,得嚼一嚼。

妙 (拍拍小牛背)得了,又是一个病号!

牛 怎么啦?

妙 你呀,生了大病 !

牛 什么病?

妙 吃的东西要回上来,那是胃病;经常回上来,那就是胃癌。

牛 癌?

妙 对,这非我看不可!

牛 我们从小吃东西都要回上来嚼嚼,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

妙 得了,跟小兔一样,遗传的病。你可得开刀才行!要不半路上倒下去,我可不会救 !

牛 (害怕地)那我怎么办呢?

妙 躺在那床上去,我来磨刀,给你做手术。

(妙乎拿起一把大菜刀,在门坎上磨起来。小鹅上。)

牛 (慢腾腾躺上去)真害怕呀!怎么拿菜刀给我动手术……

兔 (坐立不安地)真害怕呀!红药水吃下去肚子不疼吗?

鹅 (鞠个躬)吭——,请问,谁在里面叫害怕?

妙 (抬起头)是小兔小牛,我给他们治病。喔,你也是来看病的?

鹅 我没生病。

妙 不,很明显,你生了大病。

鹅 (镇静地)什么大病?

妙 脑瘤。脑子里的瘤都长到外面来了!非开刀不可!

鹅 (笑)吭吭吭,我们生来就这样……

妙 那你和他俩一样,得了遗传病。

鹅 (继续笑)吭吭吭,你这样的医生我也会当。

妙 乱讲!我可是得了“妙乎回春”的锦旗的!

鹅 吭吭吭,只有妙手回春,没有“妙乎回春”!

妙 你们三个都一样地读白字!

鹅 (端详着他,灵机一动)好吧,就算你对。(看看发抖的小兔、小牛)不过,我也学过一点儿医,我看你也生了大病。

妙 (有点儿紧张)别骗人!我生了什么病?

鹅 吭——,你生了未老先衰病。

妙 (不明白)怎么讲!

鹅 你小小年纪就衰老得不行了,不医好马上得完蛋。

妙 (更紧张,凑近他)你,你有什么根据?

鹅 自然有。(拿起镜子给他)你自己瞧瞧,瞧你的胡须有多长!

妙 (照着)胡须?这胡须一生下来就……

牛 (疑问地)哞——,那也是遗传病?

鹅 是吧?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姐姐哥哥,弟弟妹妹,生下来都有胡须……

妙 (害怕起来)难道我也是遗传病,那我当不了名医了!妙呜呜呜……(哭起来)

鹅 (推推小兔小牛)有一个办法可以治好。

(这时猫大夫回来了,在门外拄着手杖听)

妙 只要能救我,用什么办法都行。

鹅 我先问你:小兔和小牛到底得了什么病?

妙 天知道他们生什么病。

兔 你不是说我生了出血病,眼睛都变红了吗?

牛 哞——,不是说我得了胃癌,走不到家半路就会倒下去吗?

妙 我是随便说说。

牛 哞——,随便说说?我差点儿没让你用菜刀宰了!

兔 嘿,我差点儿没把红药水吃掉!

鹅 (笑)吭吭吭,他俩没病,你倒是真有病啊!

妙 (又紧张起来)怎么办?

鹅 小兔小牛帮个忙。(拿出一根细绳,在墙上一个铁环中穿过,一头交给小兔小牛,另一头拿着)来,“妙乎回春”大夫,把胡须结在这一头,拉它七七四十九次,胡须掉下来就好啦!

妙 不疼吗?

鹅 有一点儿,可是要病好呐。(用绳子扎住他的胡须)

兔、牛 哈哈,哈哈!

妙 (忍不住)几下啦?

鹅 十三,十四,十五……妙乎大夫,还有二十几下就行啦!

妙 什么大夫不大夫,我连书都没好好看过一本。(把绳子从胡须上取下,抓起电话拨号)369,喂喂!

(猫大夫出现在门口。)

兔、牛 猫大夫好!

妙 爸爸!您可回来了……

猫 我早就在窗外边,瞧你吹得呆头转向的!(搂住小鹅肩)孩子,你今天帮助了妙乎,我谢谢你,也谢谢小兔、小牛!(小动物们摇头表示不必)

妙 爸爸,(摸摸胡须羞愧地)我今后一定老老实实学习,不吹牛了!

鹅 到时候啊,我送你一面锦旗,就写上“妙乎回春”四个大字!

(众笑。幕落。)

作品赏析:

《“妙乎”回春》是幼儿十分喜爱的童话剧之一。这部童话剧风趣幽默,小猫“妙乎”把小动物们的正常生理特征当作是生病,并胡乱给出了让人哭笑不得的治疗方法。通过“妙乎”给小动物们看病的过程,将他懒懒散散、不懂装懂、自夸自大、信口开河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整部剧剧情简单,但又不失波澜起伏、妙趣横生。小动物们找猫大夫看病,“妙乎”自以为是、班门弄斧,不听小动物们的解释和建议,高傲自大称“妙乎回春”。这些戏剧冲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故事虽然简短,却利用游戏的方式蕴藏着很好的教育意义。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交代了各种动物的生理特征,如小兔的眼睛是红的,牛有反刍的习性,鹅的头上有肉瘤以及小猫有胡须,这一切使剧中人物显得更加真实,趣味十足。结尾处小动物们给“妙乎”拔胡须,猫爸爸见证了这一切,小猫“妙乎”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下决心好好学习本领。

《“妙乎”回春》幽默、风趣的创作风格符合幼儿的审美心理,幼儿在嬉笑、娱乐的同时,反省自己,并从中悟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认真踏实地看书学习。

2.回声(话剧)

回声

[日本]坪内逍遥

[对面是高山,山旁一户农家,一个孩子和母亲到这里过暑假。]

大郎 (五六岁。高高兴兴地跳出来)真高兴!真高兴,妈妈叫干的活都干完啦,这回光剩下玩啦。(说着,高高兴兴地,这儿那儿地跑跳着)

大郎 万岁!万岁!

[山那边响起了回声。]

回声 万岁万岁!

[大郎吃了惊,奇怪地望着。]

大郎 (自语)哎呀!这是谁呀!

(大声地)谁在那儿?

[山那边重复着。]

回声 ……在那儿?

大郎 (自语)哎呀!山那边也问啦!(大声地)你是谁呀?

回声 你是谁呀?

大郎 我呀,是大郎!

回声 我呀,是大郎!

大郎 我才是大郎哪!

回声 我才是大郎哪!

大郎 不,你不是大郎!

回声 不,你不是大郎!

大郎 是大郎!

回声 是大郎!

大郎 哎呀!你真讨厌!

回声 ……哎呀!你真讨厌!

大郎 讨厌!

回声 讨厌!

大郎 去你的!

回声 去你的!

大郎 你!小狗。

回声 你!小狗。

[妈妈从窗里探出头来。]

妈妈 大郎!你跟谁那么粗声粗气的……

大郎 (要哭的样子)妈妈!山那边有个坏孩子,净这个那个的学我。

妈妈 那,你跟他说什么啦?

大郎 我跟他说:“讨厌!去你的!小狗!”

妈妈 你好好跟他说说试试,他也就跟你好好说啦。可别像刚才那样粗声粗气的啦!啊?

[妈妈缩回头]

大郎 (向山那边)噢咿……!

回声 噢咿……!

大郎 别生气啦!刚才我不对啦!

回声 别生气啦!刚才我不对啦!

大郎 咱俩做朋友吧。

回声 咱俩做朋友吧。

大郎 你来这儿玩吧。

回声 你来这儿玩吧。

大郎 到这儿来!

回声 到这儿来!

大郎 我过不去!

回声 我过不去!

大郎 那!咱们就这样说说吧。

回声 那!咱们就这样说说吧。

大郎 行吗?

回声 行吗?

大郎 好吧。

回声 好吧。

[妈妈又从窗口探出头来。]

妈妈 大郎,吃饭啦,快回来吧。

大郎 唉!(向山那边)我吃饭啦,不说啦!

回声 吃饭啦,不说啦。

大郎 再见。

回声 再见。

妈妈 大郎!快点呀,你还在那儿磨蹭什么哪!

大郎 妈妈,刚才我照你说的那样,和和气气地跟他说话,那孩子就跟我好啦。

妈妈 嗯,你看是不!你跟人家好好的,人家也跟你和和气气的吧?可得好好记住点。来吧,来吧,快回来吧。

作品赏析:

《回声》是比较典型的幼儿话剧,它构思新颖、剪裁得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而且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台上的主要演员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和看不见的角色——回声,还有一个是只从窗户探了两次头的妈妈。它通过幼儿不能理解回声的原理,巧妙地设置了大郎与回声的对话作为戏剧冲突。在对话的过程中,经历了粗声粗气到礼貌相待,并通过妈妈的启发指点将矛盾冲突自然地缓和、解决了。这种生活哲理和山谷回声的知识,尽在这情趣十足、耐人寻味且富于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中得到生动的显现。

本剧的台词十分生活化、幼儿化,完全是幼儿稚气的口吻,且简练朴实,亲切直白,概括了以礼相待的基本道理,很好地体现了幼儿话剧的语言特色。

3.小熊拔牙(话剧)

小熊拔牙

柯岩

妈妈 我是狗熊妈妈。

小熊 我是狗熊娃娃。

妈妈 我长得又胖又大。

小熊 我就像我妈妈。

妈妈 妈妈要去上班。

小熊 小熊在家玩耍。

妈妈 不对,你要先洗洗脸……

小熊 嗯、嗯……好吧,洗一下。

妈妈 不对,你还要刷牙……

小熊 嗯、嗯……好吧,刷一下。

妈妈 不对,要好好地刷,还有……

小熊 还有,还有……什么也没有啦!

妈妈 不对,想想吧!……不自己拿饼干……不自己拿……

小熊 好啦,好啦,都知道啦!不许拿饼干、不许吃甜瓜、不许抓糖果,还不许打架……

(小熊用脑袋把妈妈往门口顶,妈妈疼爱地戳一下他的额头,出去了。)

小熊 (唱)妈妈走了啦啦啦啦啦,现在我当家啦啦啦啦啦。先唱个小熊歌,Do Re Mi Fa 啦啦啦啦,再跳个小熊舞,So Fa Mi Re 蹦蹦跳跳。

小熊 哎呀,答应过妈妈洗脸呀,先洗洗小熊眼,再擦擦小熊嘴巴,熊鼻子抹一抹,熊耳朵拉两拉,熊头发梳三下,嗯,就不爱刷牙。

(唱)饼干拿几块,唉,答应过不吃它。糖球抓一把,唉,答应过不吃它。这罐糖蜂蜜,哈哈,没说过不吃它。这桶果子酱,哈哈,妈妈也忘了提它。

小熊 先吃一勺蜜,再吃一勺酱,真鲜!勺儿舀一点点,不如盛上一小盘,越吃越想吃,干脆添一碗。一勺,一盘,一大碗,吃完挨个舔三舔……

(唱)小熊吃得真高兴,小熊吃得肚子圆,啦啦啦甜到舌头底,啦啦啦甜到牙齿尖,哎呀呀咝咝咝,怎么甜变了酸?酸到舌头底、酸到牙齿尖,哎呀呀,咝咝咝,怎么变成了疼?疼得没法儿办。

小熊 哎哟,哎哟,疼得小熊直打转,哎哟,哎哟,疼得小熊直叫唤。

兔医生 (唱)身穿白衣裳,手提医药箱,每天给人去看病,小兔大夫直叫忙。

小熊 大夫,大夫,快来呀!牙齿疼得像针扎……

兔医生 你先别哎哟,别直着嗓子叫,嘴巴张开来,让我瞧一瞧。唉,你的牙齿真不好。唔,这一颗要补一补,唔,这一颗嘛,要拔掉。你坐好,哎,我够不着,你怎么长得这么高?搬个板凳当梯子,爬上去给你打麻药。哎,你坐好,别害怕,钳子夹牢才能拔……拔呀拔,拔不动它,你这颗牙齿怎么这么大?

小熊 哎哟哟,快拔掉,你怎么长得这样——小?

小兔唱 小狗小狗快快来。

狗唱 汪汪汪,我来了。

兔、狗唱 帮助快把牙拔掉,拔呀,拔呀,拔不动,你这颗牙齿怎么这么重?

小熊 哎哟哟,快拔掉,疼得小熊眼泪冒。

狗、兔唱 小猫小猫快快来。

小猫 喵喵喵,我来了。

众唱 帮助快把牙拔掉,拔呀,拔呀,拔不动。

兔唱 夹碎了,你这颗牙齿都烂了。

小熊唱 哎哟哟,快拔掉,疼得小熊双脚跳。

众唱 松鼠松鼠快快来。

松鼠唱 吱吱吱,我来了。

众唱 帮助快把牙拔掉,拔呀,拔呀,还是拔不动,你这颗牙齿可真要命。

小熊 哎哟哟,快拔掉,我实在疼得不得了。

众唱 小鸟小鸟快快来。

鸟唱 唧唧唧,我来了。

众唱 帮助快把牙拔掉,拔呀,拔呀,拔不动,一二一二一二,哎哟哎哟哎哟总算拔掉了。

兔 现在还疼吗?

小熊 一点也不疼了。

兔 好,现在涂一点药,以后牙齿要保护好,要不一颗一颗都要烂,一颗一颗都要这样来拔掉。

小熊 嗯,嗯,我不来。嗯,嗯,我不干。为什么光叫我牙疼,你们牙齿都不烂?

兔 我们从来不挑食。

狗 汪汪汪,从来不多吃甜饼干。

猫 喵喵喵,也不偷把蜂蜜吃。

松鼠 吱吱吱,也从不偷把果酱舔。

鸟 也吃菜,也吃饭。

猫 也吃鱼。

狗 也吃肉。

松鼠 也吃胡萝卜。

鸟 也吃棒子面。

众 阿姨给什么,就吃什么,牙齿每天刷几遍。

众唱 说到一定要做到,省得把牙齿全拔完。

小熊唱 说到一定要做到。

众唱 千万别把牙齿全拔完。

作品赏析:

《小熊拔牙》是一幕剧情简单的童话剧。作品前半部分由幼儿自娱自乐地表演独角戏,妈妈上班之后,小熊独自在家吃吃喝喝各种美食还不刷牙。通过对小熊吃东西部分的描写,“一勺,一盘,一大碗”地吃,吃完还要“挨个舔三舔”,这些情节既符合小熊贪吃的特点,又把他顽皮、任性、活泼可爱的形象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极富幼儿情趣。后半部分写小熊因吃甜食而牙痛牙烂,不得不请小白兔医生拔牙,并在小动物们集体的帮助下拔掉了坏牙。最后小熊明白了要想牙齿健康,就要不挑食、勤刷牙。

该剧将游戏、知识和教育艺术融为一体。作者在平淡的剧情中,着力刻画小熊活泼顽皮的性格和贪吃甜食、又不刷牙的坏习惯的自身矛盾,体现出了本剧的“戏剧冲突”。拔牙的过程表现得惟妙惟肖,真真切切,童趣四溢,让孩子们在幽默与游戏化表演中受到不挑食、注意口腔卫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