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歌的鉴赏

一、儿歌的鉴赏

儿歌是幼儿文学中篇幅最为短小、内容最浅显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也是最容易接受的文学样式,常以口语化的形式来描述事情,深受幼儿喜爱。儿歌鉴赏其实就是结合鉴赏知识对儿歌作品进行赏析,判断儿歌是否具备优美和谐的音韵节奏、修辞手法、游戏性、教育作用和童趣性等。

儿歌鉴赏与创作

(一)儿歌的鉴赏内容

1.对儿歌的音韵和节奏进行鉴赏

儿歌创作讲求音韵和节奏,因此对儿歌进行鉴赏时,可从音韵和节奏入手。拿到儿歌时先念一遍,熟悉儿歌的发音,然后再找出儿歌押韵的地方;很多儿歌在结尾部分都运用了押韵的手法,如“an”“en”“ao” 等发音。如儿歌《小红孩,上南山》:“小红孩,上南山;割韭菜,编菜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这首儿歌的句尾押韵发音为“an”,这是儿歌的音韵鉴赏,其次还可以对儿歌的节奏进行鉴赏,三言、五言、七言等儿歌的节奏读起来都不同,我们可以结合音乐领域中的节奏知识,运用四三拍、四四拍来划分节奏,如“小花猫”节奏型为“× ×× ”,又如“宝宝吃饭”节奏型为“×× ××”。

2.对儿歌童趣性进行鉴赏

鉴赏儿歌可以从儿歌的童趣性入手,一首好的儿歌必然在字里行间闪烁着天真活泼的幼儿情趣。儿歌是否具有童趣性,是鉴赏儿歌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一首儿歌吸引幼儿的主要因素。因为儿歌的读者多是低年龄幼儿,所以儿歌应该充满童趣,首先语言描述要适合幼儿,过于抽象的语言不利于幼儿理解和传唱,应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其次要用幼儿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特征,用幼儿的心理去感悟生活,也要用幼儿的语言来反映儿歌内容。

3.对儿歌修辞手法的鉴赏

儿歌是专为幼儿创作的文学作品,因此儿歌具有将复杂的内容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把呆板枯燥的形象变为有趣,用幼儿喜爱的语言形式表达的特点。为了使儿歌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儿歌常采用比喻、拟人、设问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如设问儿歌《什么翘》:“什么翘?胡子翘。谁的胡子翘?小猫胡子翘。”又如比喻儿歌《月牙》:“月牙弯弯,像只小船;月儿圆圆,像个银盘。”这些儿歌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可以将儿歌富有趣味性,利于幼儿理解。

4.对儿歌游戏性的鉴赏

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结合这一特点,许多儿歌都具有游戏互动性。因此在对儿歌进行鉴赏时,可以考虑对游戏的鉴赏。判断一首儿歌是否深受幼儿喜爱,可以观察其是否具有游戏性。如游戏儿歌《木头人》:“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又如儿歌《拉大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接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这些儿歌都有具有游戏性、趣味性,幼儿可以边念边玩,深受幼儿喜欢。

5.对儿歌作用的鉴赏

儿歌的种类多样,可以分为教育类、游戏类、生活类等多种形式,根据不同的教育主题,可以选择不同内容的儿歌。如儿歌《门儿乖》:“门儿乖,门儿乖,客人来,自动开。门儿乖,门儿乖,主动送客人,送到大门外。”念唱儿歌时就可以发现,这类儿歌是生活教育类儿歌,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