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情节,童心跃动,全篇贯穿童趣

二、有故事情节,童心跃动,全篇贯穿童趣

大多数幼儿散文都具有简短的故事情节,因为爱听、爱看是幼儿的天性。而故事性情节的描写,通常更能增强散文的趣味性,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这样的散文符合幼儿的阅读心理及散文的灵活性特点。幼儿散文和一般的成人散文一样,往往具有诗的意境,但在行文上更偏向于小说。而幼儿散文不必拘泥于小说情节的生动性、复杂性,以及事件的典型性。所以在幼儿散文中,通常仅是针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天真童趣的故事做出零散的、片断性的描写,而不必时时刻刻都要做到交代清楚故事的原委。在任大霖的一篇幼儿散文《我的朋友容容》中,作者选取小主人公容容的几段生活趣事,以一种朴实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位天真善良、具有同情心的三岁女孩,全文童心跃动,充满儿童情趣。这位小女孩打猎时的情景,作者是这样描述的:

如果你能亲眼看看容容打猎的情景,你必定会很感动,而且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位极其勇敢的猎人。当她在草丛中赶出一只蚱蜢的时候。她那本来就很大的眼睛立刻瞪得像两粒玻璃弹子,然后,用整个身子猛扑下去,如果蚱蜢飞开了,她就赶紧爬起来,追过去,又用全身扑过去,总之,不把蚱蜢逮住,就是接连摔上十来跤也在所不惜。

所谓“趣”,即幼儿散文要有幼儿的生活情趣,有了幼儿的生活情趣,才会让幼儿觉得好玩、逗乐。当然“趣”不总是体现在情节描写上,还表现在文字的真诚上。如:

《笑嘻嘻的气球》(胡木仁)

娃娃们在气球上画上笑嘻嘻的脸蛋。

笑嘻嘻的气球,飞上蓝蓝的天空,向世界小朋友问好。

黑孩子、白孩子、黄孩子……一块儿唱歌,一块儿欢笑。

一个个气球,连成彩虹。

一张张笑脸,搭成彩桥。

不难发现,许多充满童趣的幼儿散文都取材于真实的现实生活,它们能够轻易地贴近幼儿真实的心灵,这也是幼儿散文的强大的生命力所在。一篇优秀的幼儿散文,一定是能让人感觉到全文充斥着天真浪漫的童趣。

郑振铎曾在20世纪20年代初写过一篇精致的幼儿散文《纸船》,他在这篇散文中细致地刻画了一个孩童将自己折好的纸船放到小溪中的整个心理活动。文中,有这样一段充满童真的描写:

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看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我不知道是不是天上的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在这篇散文中,郑振铎站在幼儿视角描写客观世界,抒发主观情感,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当时文坛倡导的“儿童本位论”。通常情况下,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以第一人称抒情的幼儿散文,尤为注重表现幼儿独有的心理、情绪、思维、情感。

也有的幼儿散文并非站在儿童视角,而是从成人的立场出发,可能是针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回忆,可能是对幼儿生活的客观描写,可能是对幼儿及与幼儿有关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念见解。这些散文虽然是站在成人的立场看待问题,但仍然需要作者表现出活泼童心,行文之中也需时有童趣。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阿长与山海经》,这是作者步入中年之后所作中的名篇,属于回忆性散文。人们习惯把《阿长与山海经》称为幼儿散文,而不称鲁迅另一篇散文《藤野先生》为幼儿散文。究其缘故,除两篇散文中的“我”在年龄上有所区别之外,主要还是因为前者全文充满童真,童趣盎然,具备幼儿散文最大的特征——真实地反映出了幼儿的心理、情感,跃动着一颗活泼的童心。相比之下,后者则不然。任大霖发表过一组以《童年时代的朋友》为题的幼儿散文,每篇都以盎然童趣吸引着众多小读者。同时也有许多成人读者也非常喜爱这些作品,因为通过作者绘声绘色的描写,足以使他们“返老还童”,童心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