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戏剧的改编

二、幼儿戏剧的改编

幼儿戏剧的改编是依据原作品——诗歌、童话、寓言、故事、图画故事、小说、散文等作品的内容为题材,将语言艺术转化为综合的舞台艺术的文学再创造活动。改编幼儿戏剧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精心选择适宜的原作

并非所有的幼儿文学作品都适合改编成幼儿戏剧,因此,应该从幼儿对戏剧的需求出发,从戏剧艺术的特点去审视、衡量其改编的可能性。这是决定是否能改编成功的前提。

要选择那些故事性强,结构线索比较单纯、情节完整连贯、人物形象鲜明的,特别是其中的矛盾冲突较为突出、紧张,场景变化相对集中,对幼儿来说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将它们改编之后搬上舞台,容易成功。如《“咕咚”》《小熊请客》《小蝌蚪找妈妈》《小红帽》《白雪公主》《三只小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中外作品,都曾被改编成幼儿戏剧,搬上舞台演出并取得成功。而有些作品,内容丰富,情节十分曲折、连续性也极强,涉及到的人物、环境、事件很多,但是时间、空间转换频繁而难以表现;还有一些富有诗意的散文式的童话故事,往往缺少丰富的情节和明显的矛盾冲突,也就是没有戏剧性,也难以改成幼儿戏剧剧本。

(二)把握剧本写作的特点

由于文体不同,原作选择、确定之后,要把它改编成戏剧剧本,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对幼儿戏剧的改编既要尊重原作,不能随意改变主题、增减人物和情节,又要根据剧本写作要求和舞台演出需要做必要的改动,强化原作的矛盾冲突来构成戏剧冲突,以作出适合幼儿欣赏和表演的戏剧剧本。

(1)将原作的叙述性内容转化为角色台词、动作以及舞台展示。具体方法便是按照戏剧表现的主题需求和戏剧冲突的需要,将文学叙事语言分解、转化为人物对话和戏剧提示语。一般而言,需要将原作对于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叙述,甚至人物的心理描写转化为富有动作性的台词,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人物身份的介绍、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出现与消隐以及人物的动作、神态转换成舞台提示语,从而达到语言艺术向综合艺术脚本转化的目的。

(2)为角色设计典型化的戏剧动作,穿插必要的游戏舞蹈。角色的戏剧动作是幼儿戏剧表演的重要手段。动人的情节、经典的形象以及深刻的主题都需要靠富有一定特征性的细节来体现。因此,改编剧本时,既要注意台词是否富于动作性,同时也要注意为角色精心设计典型化的戏剧动作以及能够激发演员和观众欢快情绪的游戏、舞蹈,同时还需要在舞台提示中做出说明。

(3)设计好集中紧凑的戏剧冲突。戏剧由于受制于舞台呈现的时空条件而具有长度的限制。与成人戏剧相比,幼儿戏剧因其观众接受心理和接受能力的独特性而要求简短集中。因此,改编幼儿戏剧就要求特别注重浓缩和提炼故事情节。这就需要在对幼儿戏剧进行改编的时候尽可能地集中简要的故事情节,并迅速激活戏剧冲突,从而形成戏剧高潮来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总之,在对原作进行改编、再创作的时候,要做到遵循戏剧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改编作品要符合幼儿的审美心理和观赏趣味。同时要加强对幼儿戏剧中反面人物的处理,幼儿善于模仿但不善于辨别,要充分考虑到剧中反面人物对幼儿心灵产生的重要影响,应该让幼儿了解到反面人物让人憎恶,而不是只觉得滑稽有趣。

(三)准确掌握剧本的书写格式

按常规,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角色,一般在剧情之前说明;出场人物的路线、感情交流、动作等在舞台提示中说明。舞台提示语言要求准确、简洁、清楚,用极少语言表达丰富内容,让参加演出的演员一目了然地掌握各自角色分工、各自的台词和动作。此外,还要注明舞台设计、对灯光的要求、演员上下场的时间等。遵循剧本的格式规范非常必要。

知识链接

利用绘本进行创意戏剧表演的策略

1.精选绘本,为幼儿戏剧表演提供素材基础

尽管在普遍意义上,绘本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但也并不是所有的绘本都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也不是所有的绘本都适合进行戏剧表演,更不是所有的绘本都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因此利用绘本引导幼儿进行戏剧表演的前提就是精心选择绘本。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需求的增加,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充斥市场,很多以市场为导向的幼儿教育产品并不以教育价值为终极价值追求,而是打着教育的幌子谋求经济利益,参差不齐的绘本质量对幼儿的需要和幼儿园教育构成了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面对琳琅满目的绘本时,保持足够的清醒。一般而言,优秀的、适合幼儿戏剧表演的绘本,首先应该具有教育性,这样的绘本首先应该呈现的是人类社会各种美好和卓越的事物和情感,有良好的价值导向,而不是将纯真的儿童引向社会的庸俗和不良的情感体验;其次,绘本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单纯的逻辑叙事超出了幼儿的理解范围,并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因此在绘本主题、叙事方式、图画颜色等方面都要有所选择,应在幼儿的理解范围之内;再次,绘本要适合表演。绘本的语言风格、角色设置、情节发展和角色行为都是表演的基础,因此要选择能引起幼儿兴趣、具有较显著行为特征的绘本。

2.注重引导,为幼儿戏剧表演搭建展示平台

绘本只是提供了戏剧表演的基础,要完成完整的戏剧表演,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研究认为,创意戏剧有对话式、哑剧式、舞蹈式、组合式。实践探索研究表明,幼儿的创意戏剧表演需要音乐、舞蹈等元素的参与,才能更好地渲染气氛,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表演的前期准备。第一,教师应该在戏剧表演前找出多种风格区别较为明显的音乐,引导孩子通过倾听、比较、讨论等方式来为不同的故事情节、角色行为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第二,对绘本的理解也十分重要,只有在读的过程中,孩子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主题,深化对故事角色和情节的认识,进而将绘本中的情感迁移到自己的表演行为之中;第三,应对绘本进行改编。教师应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场地设施、舞台条件等对绘本的故事情节与角色行为进行改编,创造出属于幼儿自己的“台词”与情节,由此幼儿自主参与剧本创作与表演的过程就基本完成了。

知识拓展

幼儿园戏剧表演活动的组织

幼儿戏剧文学具有双重性,既具有作为演出脚本的戏剧性,也具有阅读与欣赏的文学性。“戏剧教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西勒·奥妮儿曾指出“戏剧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创设能够分享的戏剧情境,即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探索和检验想法、问题、各种关系和有趣的领域,希望幼儿能体验快乐、觉察世界和获得满足,逐步有意识地掌握假装扮演,并分享别人的感受和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在和幼儿一起读绘本时,常常会用形象的语言和表情、动作去表现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情节发展,也会用语言或身体动作去表达其对故事的理解,这就是幼儿戏剧的雏形。幼儿戏剧活动是幼儿在自然开放的氛围中,通过肢体动作、表情、哑剧、即兴对话等戏剧形式,由教师带领幼儿运用假想的游戏本能,进行戏剧作品创作和表演。在表演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发掘自己的潜能,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得到情感的体验和升华。因此,戏剧活动不是为了幼儿表演得更完美,而是教师带领幼儿用热情、想象去探索一个虚构的世界。

通常在幼儿园组织戏剧表演活动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选择适宜的故事

故事的选择是组织戏剧活动的基础。在选择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其次要考虑故事内容是否适合改编成剧本。例如《小熊请客》,以小动物为故事的主人公,好吃懒做的狐狸是个反面人物,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又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剧情很简单,具有明显的游戏因素,有令幼儿欢快愉悦的情节,很有吸引力,比较适合改编为戏剧。

二、设计剧本

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一般可将故事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为一幕剧,每一幕剧展现一个小的故事情节,由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决定,教师要尽量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例如,《小熊请客》就可以根据故事环境的变化,设计为“在树林里”和“在小熊家”两幕剧,便于幼儿进行表演并体验人物特点。

三、创编表演细节

表演细节包括角色台词、故事旁白、动作和舞台提示等内容和形式。角色台词和旁白可以使用故事中的角色语言,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创编或教师改编,在改编的过程中要注意台词应朗朗上口,使幼儿容易读,容易记。动作表演可以结合剧情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创编,动作设计应多元化,能够刻画角色的性格特点,配以适当的音乐,拓展幼儿的表现空间。

四、排练预演

故事按每一幕剧组合各种表演形式,如旁白、对话、动作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感受和体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情境表演。教师可以在集体活动时让幼儿进行分角色朗读熟悉故事的对话,也可以在表演区或语言区鼓励幼儿自由表演某个角色,设计动作。

五、做好准备,彩排表演

表演的准备包括布置舞台、调试音响、服装、道具、设计海报。教师和幼儿共同商定,或者邀请家长一起准备。表演前,应做好彩排工作,安排幼儿熟悉场地和基本流程,感受组合排练的效果。通过多次彩排避免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导致的忘词、忘记动作等情况。

六、正式表演

以下以《小熊请客》的故事为例,改编为剧本形式,分析剧本的特点:

小熊请客

包蕾

第一场 在树林中

[太阳透过树丛,照射着绿油油的草地,草地上开着各种颜色的野花,树上的小鸟快活地叫着。在一阵怪里怪气的音乐声中,狐狸顺着林中小路一颠一拐地走了过来。]

狐狸 我的名字叫狐狸,

一肚子的坏主意,

人人见我都讨厌,

说我好吃懒做没出息。

(他抬头看了看太阳)

太阳升得高又高,

肚子里还没吃东西。

(白)唉!真倒霉!到现在连一点儿吃的还没弄到手,饿得我两条腿一点劲都没有了,我还是先在大树背后歇一会儿吧!

(狐狸靠着大树懒懒地眯上了眼睛)

[一阵轻快的音乐由远而近,小猫提着一包点心,连唱带跳地跑了过来。]

小猫 (唱第一曲“到小熊家里去”)

喵喵喵,

真呀真快活。

今天过节,小熊请客。

我们到他家里去,

又吃又玩又唱歌。

喵喵喵,喵喵喵,

真呀真快活!

[狐狸听见小猫的歌声,就从树后跳了出来。]

狐狸 喂!小猫咪!你到小熊家去吗?带我一块去吧?

小猫 你?

(唱第二曲“我才不带你!”)

狐狸,狐狸!

你没出息,

你自己不做工,

还想白白吃东西。

我呀,哼!

我才不带你!

(小猫咪头也不回,连蹦带跳地渐渐走远了。狐狸看着小猫咪的背影气呼呼地骂了起来。)

狐狸 哼!真气死我啦!小猫咪真是个坏东西!(他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唉!我还是在这儿躺一会儿吧!

[狐狸靠着大树,两眼刚刚眯起来,远远又传来一阵愉快的音乐。小花狗带着给小熊的礼物,蹦蹦跳跳地跑来了。]

小花狗 (唱第一曲“到小熊家里去”)

汪汪汪,

真呀真快活,

今天过节,小熊请客。

我们到他家里去,

又吃又玩又唱歌。

汪汪汪,汪汪汪,

真呀真快活!

[狐狸等小花狗走近了,又从树后跳了出来。]

狐狸 小花狗!你今天打扮得真好看,上哪儿去呀?

小花狗 今天过节,我到小熊家去玩!

狐狸 小花狗,你带我一块去吧!

小花狗 你?

(唱第二曲“我才不带你!”)

狐狸,狐狸!

你没出息,

你自己不做工,

还想白白吃东西。

我呀,哼!

我才不带你!

(小花狗瞪了狐狸一眼,蹦蹦跳跳地走远了。)

狐狸 哼!小花狗也是个坏东西!我还是在这儿再歇一会吧!

[狐狸又伸了个懒腰,垂头丧气地靠在树背后。这时远远传来了小鸡的歌声。]

小鸡 (唱第一曲“到小熊家里去”)

叽叽叽,

真呀真快活,

今天过节,小熊请客。

我们到他家里去,

又吃又玩又唱歌。

叽叽叽,叽叽叽,

真呀真快活!

[狐狸又从树后跳了出来,满脸含笑地迎着小鸡走过来。]

狐狸 哎呀呀,亲爱的小鸡呀!我简直都不敢认你了!你今天打扮得多么漂亮,你这是上哪儿去呀?

小鸡 今天小熊请客,我到小熊家去玩!

狐狸 这也太好了!我们可以在一块儿好好地玩玩啦!我跳舞给你看,(狐狸把两眼眯成一条缝,声音特别柔和地)小鸡,你带我一块去吧?

小鸡 (上下看了狐狸一眼)你?

(唱第二曲“我才不带你!”)

狐狸,狐狸!

你没出息,

你自己不做工,

还想白白吃东西。

我呀,哼!

我才不带你!

(小鸡也是连头都没有回一下,就一跳一跳地走远了。狐狸可真气死了,他看着小鸡的背影,狠狠地骂了起来。)

狐狸 哼!又是一个坏东西!(想了想)好哇,你们不带我去,我自己去。到了小熊家,我就把好东西一口气都吞进肚子里,你们等着吧!

(狐狸眨了眨眼睛,舔了舔舌头,一颠一拐地朝小熊家走去。)

[音乐也随着渐隐下去,幕落]

第二场 在小熊家里

[在一间用石头堆起来的屋子中间,放着一个木桌,四个小木凳,桌上摆着小熊给小朋友准备好的小鱼、肉骨头和小虫子。一盆开得非常好看的红花放在桌子中央。]

小熊 (唱第三曲“朋友来了多高兴”)

把地扫干净,

桌子凳子擦干净,

朋友来了多高兴,多高兴,

啦啦啦,啦啦啦,

朋友来了多高兴呀多高兴!

[嘭嘭嘭,响起了敲门声。]

小熊 谁呀?

小猫、小花狗、小鸡 是我们!

[小熊高高兴兴地跑过去把门打开,亲切地把伙伴们让进来,又把门关好。]

小熊 (唱第四曲“欢迎曲”)

欢迎你们,欢迎你们,好朋友,欢迎你们来做客!

这里有骨头、小虫和小鱼,随便吃点儿别客气!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大家把给小熊带的东西放下,围在一起高兴地吃起来。忽然响起了几下重重的敲门声。]

小熊 谁呀?

狐狸 快开门,我是大狐狸!

小熊 (惊讶地)哎呀!原来这个坏东西来了!

[门敲得更厉害了。]

狐狸 快开门!把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

[大伙很快地凑在一块儿,小鸡小猫不停地问:“怎么办?”“怎么办呀?”]

小熊 (低声地)别急!我有办法啦!

小鸡 快说呀!

小花狗、小猫 什么办法?快说!

小熊 我盖房子的时候,还剩下好些石头,我把它分给你们。等一开门,咱们就一块拿石头扔他!

小花狗、小猫、小鸡 好,快点!

[小熊很快就把石头分完了。]

小熊 (轻声地)好了吗?……我去开门。

[门“吱呀”一声开了,狐狸一步就跨进了门。]

狐狸 快把好吃的东西拿来,别惹我生气!

小花狗、小猫、小鸡、小熊 好吧!给你!给你!给你!

[大伙儿一面喊着,一面把石头狠狠地朝狐狸扔过去。狐狸抱着头,狼狈地叫起来。]

狐狸 哎哟,哎哟……疼死我了!……快点逃走吧!……

(狐狸夹起尾巴,想夺门逃走。他猛一转头,一下子碰在石头墙上,疼得他倒退了两步,才看准门口,一溜烟跑了出去。)

[紧接着响起一阵快乐的笑声。]

小熊 现在咱们大家可以好好玩玩啦!

[大家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唱第五曲“赶走大狐狸”)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赶走大狐狸!

心里多欢喜!

跳起舞来唱起歌,

高高兴兴来游戏!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欢腾的尾声音乐清脆地响了起来……幕慢慢地落下来。]

作品赏析:

这是一部脍炙人口、深受几代孩子喜爱的童话剧。全剧分两场,分别是“在树林中”和“在小熊家里”,场景布置并不复杂。第一场,狐狸上场采用了“自报家门”方式交代人物,勾勒出狐狸好吃懒做的坏德行。第二场是情节发展的高潮,主人小熊在家热情地招待小伙伴们,在受到狐狸上门逼迫的时候,大伙齐心合力地用石头将狐狸轰跑。整部剧故事情节简单,人物特征与性格明显。在小猫、小花狗、小鸡与狐狸的对话中,形成情节与语言的重复,朗朗上口的台词让幼儿更容易掌握。通过不同角色的拟声词强调突出人物角色,采用游戏性质的方式来表现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故事情节的起伏带动着情感的变化,让整个戏剧充满幼儿情趣。

蒙台梭利曾指出,感知觉在幼儿心理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幼儿基本上是靠自己直接感知来认识事物的,而幼儿的记忆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动也常受感知影响而变化。在本剧的表演过程中,适情、适境的音乐起到了引领指挥的作用,并将幼儿的情绪跟着剧情的发展而带到高潮。通过对各角色的情感表演,以动作去唤起感情,去表现思想,使幼儿更好地融入童话剧。并且,在主客交流中也蕴含着社交礼仪规范教育,同时剧中的正反面角色性格鲜明,让幼儿在享受游戏快乐的同时也受到思想教益。

知识链接

表演游戏与戏剧表演的区别

幼儿表演游戏与戏剧表演都是幼儿根据一定的作品,运用语言、动作、表情、体态等手段创造性地再现作品的一种活动。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表演游戏是幼儿主动、自发的行为,不是教师控制的;而戏剧表演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的。在表演游戏中,虽然教师在幼儿表演过程中可能有所引导、支持,但表演游戏的本质仍是游戏,注重的是儿童的“自娱自乐”。而戏剧表演是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剧本”进行表演的活动,其本质特点是表演性。

探究活动

1.阅读幼儿戏剧鉴赏部分的小话剧《“妙乎”回春》。从剧中选出几个角色,分析他们的思想性格各有什么特点,其思想性格跟戏剧冲突的发展有什么关系,结合相关的幼儿戏剧理论分析这个剧可以使幼儿受到怎样的教育和启发。

2.选择幼儿喜欢的题材,试着改编成幼儿戏剧。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