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营造优美意境,富含儿童想象
幼儿散文注重有感而发,言之有物;注重意境营造,强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深情深意地完美结合。所谓“情动于衷而形于言”,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情思,或感叹,或沉思,或兴奋,从而诉诸文字。刘半农的《雨》就抒发了小主人公天真无邪的心灵感受,表现出了闪光的童心之美:
妈!我今天要睡了——要靠着我的妈早些睡了。听!后面草地上,更没有半点声音;是我的小朋友们,都奔着他们的妈早些去睡了。
听!后面草地上,更没有半点声音;只是墨也似的黑!怕啊!野狗野猫在远远地叫。可不要来啊!只是那叮叮咚咚的雨,为什么还在那里叮叮咚咚地响?
妈!我要睡了!那不怕野狗野猫的雨,还在黑黑的草地上,叮叮咚咚地响。它为什么不回去呢?它为什么不靠着它的妈,早些睡呢?
妈!你为什么笑?你说它没有家吗?——昨天不下雨的时候,草地上全是月光,它到哪里去了呢?你说它没有妈吗?——不是你前天说,天上的黑云,便是它的妈吗?
妈!我要睡了!你就关上了窗,不要让雨来打湿了我们的床。你就把我的小雨衣借给雨,不要让雨打湿了雨的衣裳。
意境是作者将思想感情化入语言的形象描写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景交融、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幼儿散文和一般散文一样,讲求意境的营造。但是有所不同的是,幼儿散文的意境要求优美而不刻意追求深邃,倡导内涵简明。幼儿散文的优美意境,是作者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思想感情,通过细心观察和体验,在幼儿了解的日常生活中寻找蕴含美的结果,表现幼儿散文优美意境的是具体可感的形象。这些形象往往活灵活现,逼真明确,充满儿童的想象。幼儿正是通过这些生动的形象,从而引发想象与联想,逐步融入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接收美的熏陶和感染。如:
《梦姐姐的花篮》(陈秋影)
在一片深绿色的树林里,住着美丽的梦姐姐。梦姐姐长着一对会飞的翅膀,胳膊上总是挽着一只轻巧的花篮,篮里装满五颜六色的花朵。
白天,梦姐姐是很少露面的,可是每天夜晚,梦姐姐都会提着花篮,从林中轻轻飞出来。
小黄鸡正靠在妈妈身边香甜地睡觉。梦姐姐飞过来,在它身边撒下一朵黄色的花。于是,小黄鸡做了一个金黄色的梦。它梦见金黄的太阳,金黄的田野,田野上开满金黄的油菜花。
小青蛙正在水草边静静地睡觉。梦姐姐飞过来,在它身边撒了一朵淡绿的花。于是,小青蛙做了一个绿色的梦,它梦见碧绿的湖水,碧绿的荷叶,荷叶丛里有一支碧绿的莲蓬。
红颏鸟用脚爪抓住树枝,在树上睡觉。梦姐姐飞过来,在它身边撒下一朵红色的花。
于是,红颏鸟就做了一个红色的梦。它梦见火红的枫叶,火红的浆果,天边上照耀着火红的晚霞……
梦姐姐最喜欢那些爱幻想的孩子,她觉得这样的孩子可比小黄鸡、小青蛙和红颏鸟可爱多了,所以,她总是把最美最好的梦送给孩子们。
这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作者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充满温情、富有想象的意境。通过梦姐姐这个虚拟的形象,为小黄鸡、小青蛙、红颏鸟编织了三幅美妙的梦境,这些梦境又和幼儿可接触到的大自然生活相结合,充满了大自然绚烂的天真色彩,让幼儿在感受大自然五彩斑斓的色彩美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