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
2025年09月26日
二、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诗的对象是特定的,创作出来的幼儿诗必须符合特定年龄幼儿的认知习惯,并且进一步培养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因此,了解特定年龄幼儿的心理发展是幼儿诗创作必不可少的基础。幼儿诗针对的是学龄前儿童,主要是3—6岁儿童。这个年龄的幼儿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好奇心很重,同时也有要融入群体的愿望,一方面是无意识的模仿心理,一方面是强烈的表现欲,渴望他人的认同。当然,这个阶段的幼儿很难培养出理性、自律的性格。幼儿的行为还是以被情绪支配为主。我们创作幼儿诗,应该遵循这个规律,无论创作的是叙事诗、童话诗,还是抒情诗、哲理诗,都应该以调动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为前提。例如:
《放风筝的孩子》(何鲤)
放风筝的孩子,
手里牵着一根长长的线,
一直伸向蓝天。
线的那一端,
系着孩子的欢乐,
系着孩子的梦幻。
孩子牵着它,
飞跑在碧绿的草地。
忽然一阵风吹来,
风筝断了线。
孩子却笑着说:
“我把它送给了蓝天。”
对于第一次放风筝的孩子来说,风筝能飞起来,这是一个神奇的事情,令幼儿充满遐想。在草地上奔跑,让风筝飞起来,是快乐刺激的事情。作者选取放风筝的题材,抓住了幼儿对新事物好奇的心理,产生吟诵这首诗的兴趣。而放风筝失败,也让人遗憾,尤其是线断了,风筝拿不回来了,有说不尽的沮丧。但作者却化解这种情绪,让孩子笑着说,“我把它送给蓝天”。营造了人与大自然的融洽友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