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童话的鉴赏

二、童话的鉴赏

(一)童话鉴赏的重要性

对任何文学作品而言,艺术性是极其重要的,对幼儿文学来说尤其如此。幼儿文学如果缺乏完美和谐的艺术境界,那就失去了感染幼儿、吸引幼儿的艺术魅力。绮丽而又奇妙的幻想,正是构成幼儿文学艺术性的重要方面。而童话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幻想。任何一部童话作品,都不是单纯直观反映的结果,而是作家通过自己的感悟和感受,在创作中融进了幼儿的意识、想象和幻想。也就是说,童话作品不仅具有文学的形象性和具体可感性,而且充满着幼儿文学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审美想象力,童话也因此变得熠熠生辉。

童话的鉴赏与创作

鉴赏幼儿童话还必须紧紧抓住童话形象。童话形象丰富多彩,个性鲜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作家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作家的美学理想,有较为丰富的现实社会意义和个性意义。比如“丑小鸭”“小矮人”“白雪公主”“小熊维尼”“爱丽丝”“皮皮鲁和鲁西西”等一批精彩的童话形象,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二)童话作品鉴赏

猜猜我有多爱你

[英]山姆·麦克布雷尼

梅子涵 译

栗色的小兔子想要去睡觉了,它紧紧地抓住栗色的大兔子的长耳朵,它要栗色的大兔子好好地听。它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噢,我大概猜不出来。”栗色的大兔子说。“有这么多。”它伸开双臂,拼命往两边张。栗色的大兔子的手臂更长,它说:“可是,我爱你有这么多。”嗯,是很多,栗色的小兔子想。

“我爱你,有我够到的那么高。”栗色的小兔子举起胳膊说。“我爱你,也有我够到的那么高。”大兔子也举起胳膊说。这太高了,栗色的小兔子想,我真希望我也有那样的胳膊。

然后,栗色的小兔子又有了一个好主意,它朝下倒立,把脚往树干上伸。它说:“我爱你,一直到我的脚趾够到的地方。”“我爱你,一直到你的脚趾够到的地方。”栗色的大兔子说,它把栗色的小兔子高高地举到了它的头顶上。

“我爱你,有我跳得那么高。”栗色的小兔子哈哈大笑,它跳上又跳下。“可是我爱你,也有我跳得那么高。”栗色的大兔子微微地笑着,它跳得那么高,耳朵都碰到树枝上面了。跳得太高了,栗色的小兔子想,我真希望我也能跳那样高。

栗色的小兔子大叫:“我爱你,从这条小路一伸到河那边。”“我爱你,过了那条河,再翻过那座山。”栗色的大兔子说。这实在太远了,栗色的小兔子想。

它太困了,实在想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它抬头朝高高的灌木丛上望去,一直望到一大片黑夜。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天空更远了。“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么高。”它说,然后闭上了眼睛。“噢,这真远,”栗色的大兔子说,“这非常远、非常远。”

栗色的大兔子把栗色的小兔子轻轻地放到了树叶铺成的床上,低下头来,亲亲它,祝它晚安。然后,它躺在小兔子的身边,小声地微笑着说:“我爱你,到月亮那么高,再——绕回来。”

【点评】孩子总喜欢和别人比较,小兔子认真地告诉大兔子“我好爱你”,而大兔子回应小兔子说:“我更爱你!”如此一来,不仅确定大兔子很爱自己,更希望自己的爱能胜过大兔子的爱,小兔子想尽办法用各种身体动作、看得见的景物来描述自己的爱意,直到它累得在大兔子的怀中睡着了。

栗色的大兔子说出的这最后的一句话是我们想不到的,可是它在任何一个已经长大的人的记忆和感念之中。因此一旦它说了出来,我们就在心灵深处受到拨动。

我们每一次读这个故事,眼眶总是立刻就涌满了泪,就想给母亲,想给爱我们而我们也那么爱的人打个电话,问问她好吗,感谢她给我们的那么多从月亮上一直绕回到这里的爱。很小的小孩,他们太小,还不会有和我们相同的理解和感情,不过这没有关系。他们会对这两只兔子的故事有兴趣,会记住它们对爱的表达,记住小兔子的挖空心思和大兔子的深情实感,小兔子的天真稚气和大兔子的母爱诗意。记住那些比方,那些联想,那一句句巧妙、睿智的话语和里面的温暖。

唏哩呼噜是谁

——节选自《小猪唏哩呼噜》

孙幼军

要讲唏哩呼噜,就得先讲唏哩呼噜的爸爸和妈妈。

唏哩呼噜的爸爸是一头猪。他娶的太太嘛,真巧,也是一头猪。有一天,这位猪太太给猪先生生了一大窝孩子。猪先生快活极了,他说:“哈,这回我就是爸爸啦!”

他站在一旁数 :“一、二、三、五、六……”

猪妈妈说:“错啦,‘三’完了是‘四’!”

猪爸爸又从头儿数:“一、二、三、四、五、六、八……”

猪妈妈说:“又错啦,‘六’完了是‘七’!”

猪爸爸就第三次从头儿数。他一直数了十八次才数清楚。猪爸爸出了一口长气,擦擦脑门子上的汗说:“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生出十二个!我也了不起,我是十二个孩子的爸爸!”

忽然,他一拍脑袋说:“我忘了数几个男孩子、几个女孩子啦!”他又数:“女孩子、女孩子、女孩子、女孩子……哎哟,怎么这么多女孩子!”

直数到第十二个,猪先生才高兴地大叫一声:“哇,男孩子!”

他把那只猪崽子高高举过头顶,大喊大叫:“这是我的好宝贝!是我的好宝贝!”猪先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思想,他这么欢喜,只因为十二个里头,才这么一个。

他的这个“好宝贝”,就是唏哩呼噜。

不过,那时候这个小东西还不叫“唏哩呼噜”,而是叫“小十二”。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你爸爸妈妈给你取个名儿,费多大力气啊,可猪爸爸要一下子想出十二个名字来!他一边查字典,一边跟猪妈妈商量,忙到天黑点灯了,才想出来两个。猪爸爸说:“哎呦,累死啦,我光想睡觉……明天再说吧!”

猪妈妈心疼地说:“瞧你那一头汗,快歇歇吧!动脑筋最累人,我看明天也不用想了。孩子干脆叫‘老大’、‘小二’、‘小四’……又分出了谁是谁,又好记!”

猪爸爸很感动。他说:“你真是世界上最体贴人、最聪明的妻子!这事就这么办吧!”本来一切已经决定下来,偏偏马小姐多嘴。事情是这样的:

一天晚上猪先生全家共进晚餐,马小姐恰好从窗外经过。她惊奇地停住脚步,从窗口探进头来说:“哇,你们吃东西好响!一家子开饭,全村人都听得见!”

猪家吃饭也各自有一把勺子。只是吃得开心时,大家都把勺子丢下,把嘴巴伸进各自的大碗里,“呱叽呱叽”“呼噜呼噜”一片响,吃得碗里直冒泡儿。马小姐这么一说,两个大人、十一个女孩子都觉得不好意思,一齐停下来。只有小十二,还当是马小姐夸奖他们呢,吃得更起劲儿了。马小姐捂住嘴巴笑他:“唏哩呼噜、唏哩呼噜,好香,好香!”

说完,她嘻嘻哈哈地跑了。

猪妈妈很不高兴,嘟囔说:“一个姑娘家,贫嘴多舌,一点儿礼貌都不懂!她有什么好?脖子又细又长,还长着那么大的一条尾巴,跟把大扫帚似的,丑死啦!”

猪爸爸却说:“其实‘唏哩呼噜’蛮好的嘛,一听,就觉得饭也香、莱也香,浑身都舒服!唏哩呼噜、唏哩呼噜,哈,棒极了,咱们的小十二,干脆就叫‘唏哩呼噜’吧!”

猪妈妈立刻同意了。

好,现在你们都知道“唏哩呼噜”是谁了。

【点评】这是《小猪唏哩呼噜》中开头的一节,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式童话,中国人很喜欢寻根问祖,所以小猪的故事先要介绍他的父母。可要听清楚了:“唏哩呼噜的爸爸是一头猪。他娶的太太嘛,真巧,也是一头猪。”这样的开头会让孩子们笑得合不拢嘴。如果爸爸妈妈不是猪,唏哩呼噜就不该是小猪了。

猪爸爸数小猪写得非常有意思,刚当上爸爸的他,激动得忘了一、二、三、四、五的顺序,又忘了数几个男孩、几个女孩。这正符合孩子们的特点,读到这他们也会开怀大笑的。“唏哩呼噜”名字的由来也别有情趣。这名字那么自然又那么贴切。小猪作为一个可爱的形象在童话里出现,虽然有些笨笨的,却很憨厚朴实,他有那么多让人发笑又让人敬佩的故事,非常契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