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戏剧的创作
幼儿戏剧的创作,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戏剧这种艺术样式的不可替代性,陶冶幼儿的心灵,让他们在精神上感到愉悦与舒适。优秀的幼儿戏剧创作不仅是对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剧中所塑造的人物高尚的行为和美好的追求更是伴随着幼儿一起成长。
(一)题材应源于幼儿生活
幼儿戏剧的题材应取自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围绕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物,往往是他们最熟悉的,感受最深刻的。戏剧的题材从幼儿的家庭生活或幼儿园生活中选取,能够使幼儿联想到自身的经历,从而感到亲切和喜爱。在戏剧表演中,主人公用心灵和情感诉说着他们的所思所想,表达着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着幼儿生活,使丰富生动的幼儿生活成为幼儿戏剧创作的源泉。
(二)结构主线单纯、清晰
幼儿戏剧的观众主要是幼儿,他们受年龄的限制,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容易迁移、理解能力弱等特点。如果剧情展开前铺垫过多或者情节线索繁复多变,很容易使他们失去耐心,感到厌烦。因此,幼儿戏剧的结构主线宜单纯,各个环节的衔接紧凑,层次清晰。但是,单纯并不等于单一甚至简陋,相反,情节要求曲折起伏、疏密相间、引人入胜。
(三)主题鲜明浅显,且具有现实针对性
幼儿戏剧的主题大多鲜明浅显,适合幼儿欣赏和接受,幼儿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主题太过隐晦复杂难以让幼儿理解。幼儿戏剧在主题意蕴上都具有鲜明的儿童特征,很少反应社会生活中深刻重大的主题,一般都围绕幼儿的日常生活,培养他们的美好品质,让他们懂得是非善恶。
幼儿戏剧本身即是一门不说教的艺术,它透过舞台上的表演来反映和反思我们生活中的种种经验,借此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戏剧必须由丰富的剧情和生动的表演,佐以幼儿戏剧其他特质,如游戏性、幻想性的设计与包装,以此来满足幼儿生理、心理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戏剧作品的欣赏,在理解、学习、认同的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标。
(四)注重情节的生动,设计有趣的戏剧冲突
幼儿总是习惯于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人物、理解剧情。而且,幼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兴趣,而剧情以外的任何异响都有可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创作幼儿戏剧要开门见山,迅速展开矛盾冲突,表明冲突形成的原因,情节发展过程要出人意料、迂回曲折,最终解决要巧妙利落,不拖泥带水。
在幼儿戏剧中,矛盾冲突是幼儿生活的反映,属于幼儿戏剧的主要内容,应充满儿童情趣,采用幼儿乐于接受的有趣的人物、事件、语言等,才能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幼儿戏剧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展开故事情节,就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突出主要事件,使事件、人物之间的矛盾得到充分的揭示,并紧凑地把矛盾推向高潮。
(五)戏剧形象简单,内容单纯而又富于趣味性
幼儿大脑正处于发育时期,知识积累不够,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他们往往是以形象思维的方式来认识客观世界。幼儿的总结和概括能力差,对于形象的判断除了自己的主观判定就是形象的具体对应。所以,形象简单的、内容单纯的、富于趣味性的活动场面更易获得幼儿的喜欢。
(六)巧妙融入多种艺术形式
幼儿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表演与音乐歌舞密不可分,需要为不同故事情节编配适当的音乐与歌舞。剧本创作要根据故事的时间和地点安排设计舞台布景,跟随剧情的发展插入合适的背景音乐,利用形式技巧的创新、道具和场景的设计,以及高科技手段的支持,共同组成舞台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