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艺作品鉴赏举例

二、科学文艺作品鉴赏举例

太阳跳下来

(科学童话)

杨楠

太阳说:“待在天上太没劲了!天上什么好玩的都没有,没有山,没有水,没有树,没有草,没有花……连星星、月亮都要等我睡着了才跑出来。我还是到地面上去吧,下面有鱼儿、鸟儿、蝴蝶,还有好多好多小朋友,我可以跟它们一起玩。”太阳从天上跳下去了。

下面是一条大河,太阳“扑通”一下跳到河里。它高兴地说:“真是太巧了!我正好可以洗个澡,然后再去找鱼儿玩玩。”太阳泡在冰凉冰凉的河水里洗澡。这一洗可就糟啦!太阳的身上像火一样烫,它的热气散到水里,过一会儿河水就咕噜咕噜地烧开了,冒起了泡泡,河面上升起白蒙蒙的蒸汽。鱼儿们都慌慌张张地叫起来:

“太阳,太阳,你赶快离开这里吧!河水被你弄烫了,我们可受不了啦!”幸亏这条河通到江里,鱼儿都赶快逃到江里去了。太阳只好爬上岸来。

它的身子湿漉漉的,淌着水,它就坐在草地上休息,想让风儿把自己的身子吹吹干。可是,过一会儿,它屁股下面的青草烫焦了,身边的树木也都烤黄了,蝴蝶和鸟儿都赶紧飞起,它们说:“太阳,太阳,你快离开这儿吧!你的身上像火一样烫,树木花草被你烫死了,连空气都被你烫热了,弄得我们没法再待在这里了。”太阳红着脸儿离开了草地。

它听说小朋友们在公园里跳舞,就想去和他们一起跳。它刚走到公园门口,就忍不住跳起来。它跳的舞挺特别,就像皮球那样一蹦一跳的。它快活地说:

“真痛快呀!我在天上的时候,从来没有这样跳过舞呢!”

公园里面的小朋友还不知道太阳来了,他们说:“奇怪,天气怎么忽然比夏天还热?”他们脱掉了衬衫和长裤,还是热;最后,每人只穿一件背心和一条裤衩,可还是热得透不过气来,汗水滴滴答答一直流个不停,舞也跳不动了,大家只好坐在草地上休息。

太阳走进来,奇怪地问:“小朋友们,你们怎么不跳舞了?我们一起跳吧!”“噢,原来是太阳来了,怪不得天气这么热!”小朋友们都赶紧喊:“太阳,太阳,你千万别靠近我们!你太热了,我们可受不了。”

这时,“丁零!”公园门口的电话响了,电话里面说:“我们要找太阳,听说它在你们公园里。”原来是很远很远的地方的小朋友打来的。可是,太阳不能去接电话。因为它要是碰一下电话机,准会把电话机烫坏的。所以,它只好请公园里的小朋友替它接。很远很远的地方的小朋友说:“太阳干嘛不待在天上呢?现在它离我们那么远,我们这里可就冷死了,你们快叫它回到天上去吧!”太阳叹了一口气,说:“唉,看样子,我还是应该回到天上去。尽管天上没有地上好,可有什么办法呢?我在地上净给大家添麻烦,多不好呀!”后来,太阳太孤单,太可怜了,小朋友就经常唱歌给太阳听,跳舞给它看。

太阳在天上笑了。

【赏析】这篇科学童话中,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把太阳描述成一个活泼可爱而又顽皮爱玩的孩子,它从天上跳到河里去玩,热气散到水里,弄烫了河水,鱼儿都赶快逃走;它又坐到草地上休息,花草树木都被烫焦了;它去公园找小朋友跳舞,热得小朋友汗流个不停;而很远很远的地方的小朋友却打来电话:太阳不待在天上,离我们这么远,我们可就冷死了。后来,太阳回到天上,不下来了。字里行间使幼儿了解了太阳的特点和功能:太阳是球形的,会发光、发热;同时也让幼儿明白了太阳与人和世间万物的关系,引导幼儿怀着探索的心情,去探寻宇宙、自然的秘密。

聪明的木娃

(科学故事)

孙幼忱

从前,有一个木头人国。在这个木头人国里,有一个聪明的木头孩子,名字叫木娃。

木娃每天都把羊群赶到山坡上,让羊儿吃着嫩绿的青草,喝着清凉的泉水。他自己就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用心地读书。他读了许多本书,懂得了很多的知识,所以他也就变得很聪明了。

木头人国的邻国,是铁人国。铁人国的那些铁人,很不讲理。他们倚仗着自己的铁身体,力气大,拳头硬,就老想欺负木头人。

在一个夏天炎热的中午,太阳把正在看书的木娃晒得有点头昏了,于是他就跳进一条小溪里……哈,真痛快呀!他干脆躺在水里看起书来……忽然,木娃听见一阵喊声:“打呀,打呀!”他急忙从水里跳上岸。只见一群铁人士兵冲了过来,手里握着长矛、钢刀,向木头人士兵打去。木头兵一见铁兵冲进木头人国来,气坏了,就拼命地反抗,想把这些不讲理的铁兵赶走。可是,铁兵的身体刀枪不入,力气又大,木头兵怎么也打不过他们。有的木头兵胳膊被铁兵打掉了,腰被铁兵打折了……

铁兵们把木头人辛辛苦苦种的庄稼全给踩坏了。他们还烧了木头人的房子,抢去不少东西,连木娃放的羊也被抢走了。木头人国的木头国王气坏了,他把全国的木头兵都集合起来,然后,站到检阅台上喊道:“出发!咱们和铁人国拼命去!”“等一等!”木头国王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个头不高的木头孩子——木娃,跳到了他的身边。木娃说:“国王呀,铁兵的力气很大,硬拼,咱们是要吃亏的!”国王问他:“那怎么办呢?”木娃说:“铁兵们全是用铁做的。虽然他们的身体挺结实,可是,他们怕水呀!一沾到水,铁兵就要生锈,就不能动弹了。”“生锈?铁能生锈?”木头国王听不大懂。

这也难怪,因为这是个木头国呀。“对铁兵来说,生锈是他们最怕的一种病。”木娃想起不久前他看过的一本《铁人外科学》,就高兴得越说越起劲了。“你干脆就给我们讲讲吧!”“讲讲吧,讲讲吧!”台下的木头兵们,还有在一边看热闹的木头老爷爷、木头阿姨、木头孩子们,也都着急起来。木娃就说:“铁锈就是氧化铁,铁变成锈,体积要增大8倍,变得像炉灰一样多孔、稀松了。这样,铁人就不结实,就生重病了。”

国王听了,很高兴地说:“你是说,咱们应该用水对付他们,对不对?”“对!”木娃点点头,“咱们就用水枪和他们作战吧!”这时,检阅台下一片掌声,还有对木娃的称赞声:“这孩子没白看书!”“有出息!”木头国王就让工人用粗竹子做了许多很大的水枪,每个木头兵发给一支。

这天,又闯来一群铁兵。木头兵们扛着水枪,抬着水桶,雄赳赳地迎上去了。

他们遇见铁兵,就一起向铁兵喷水。哈,连消防队的消防车都开来了,水龙头喷出的水更急更快。铁兵们大吃一惊,一个个都湿淋淋地跑回去了!这些铁兵回去以后,浑身都长了一层铁锈,胳膊和腿的关节也生了锈,不能动弹了。

铁人国王很不服气,不久又派来了许多铁兵。这些铁兵,有的一手撑着雨伞——这是他们应付水枪的“盾”,一手持着火把——这是他们向木头兵进攻的武器;也有的只拿着火把,没有撑雨伞,不过,他们身上已涂上了防锈的油漆。这些铁兵,气势汹汹地向木头兵进攻,又把木头兵打败了。

木头国王急忙打发人去找木娃,问道:“现在,怎么办呢?”木娃想想说:“咱们在挨着铁人国的地方挖一条又宽又长的河吧,铁人不能在水上漂着,不会游泳。这样,不就可以把他们挡住了吗?”木头国王觉得这个办法倒可以试试,就发动所有的木头人一起动手,日夜不停地挖出一条又宽又长的河,然后从远处的大河里引来河水,把长河灌满了。

铁兵们举着火把又冲过来,却被水挡住了。没法过河,他们都急得又蹦又跳。哎呀,铁兵们又想出了对付水的办法——在河对岸开始造起船来了!河对岸聚集的铁兵越来越多,火把越点越多。木头国王这回可急坏了,他连连问木娃:“怎么办啊?怎么办啊?再过几天,铁人就要造好船,举着火把过来了!”木娃也特别着急,他想:“这回该用什么法子呢?铁兵们还怕什么东西呢?”他想啊想啊,不吃饭也不睡觉。是啊,铁兵要是再打过来,木头人又要遭殃了。木娃一连想了两天两夜,最后,他终于高兴地大声喊道:“有办法了!”木娃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国王,国王也十分开心。在木头国王的王宫门前,立刻贴出了这样一张布告:

全体居民:

如果你家有磁铁,无论是长条形的,马蹄形的,其他形的,快快送到王宫来。

此布。

木头国国王

木头人国的居民摸不透国王要磁铁干什么,但是,大家都遵照告示,把磁铁送去了。到傍晚为止,木头国王共收到木头人们送来的9876543块磁铁。天全黑下来以后,木娃和木头兵们一起来到岸边。他们在岸边摆起一长排木箱子,又把所有的磁铁全装进箱子里。最后,又用稻草将箱子全遮上了。

第二天清早,铁兵们果然造好了大船。一个个擎着火把的铁兵急急忙忙地上了大船。这些大船升起白帆,由对岸飞快地驶过来。木头兵们都隐蔽在远处,紧张地朝这些大船望着。这些大船靠岸后,铁兵们一个个地跳下船来。可是,他们刚上岸,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就像是谁拼命地推了这些铁兵一把,他们一个个朝那些木箱子急速地滚了过去,狠狠地撞到箱子上,然后,就一动不动了。原来,铁兵们全被木箱里的磁铁吸住了!

这时,木头兵们都从隐蔽的地方跳出来,用绳子把铁兵们一个个结结实实地捆起来。木头国王高兴极了,他喊道:“木娃的这个办法,真了不起!”又命令木头兵把铁兵们押走。可是,不管木头兵用多大力气,也不能把铁兵们从木箱子旁边拉开。这是什么原因?

木娃对木头兵们说:“把磁铁一块块地从箱子里拿走吧!”木头兵们这样做了,这才把铁兵们从木箱旁押走。

木头人国开了个庆祝胜利的大会。由于木娃在对付铁兵们的战斗中有功,在这次大会上受到了奖励。木头国王亲自把奖状发给木娃,还号召全木头人国的木头孩子们都向木娃学习。

会后,还按木头人国所有木头人的意见,在紧挨铁人国的河边建了一个胜利纪念碑。这个纪念碑特别高,那高高的纪念碑上端,用大理石雕刻一个巨大的马蹄形磁铁。

从这以后,铁人国的国王再也不敢去攻打木头人国了。

【赏析】这篇科学故事中,铁人国的铁人士兵依仗自己的铁身体,攻入木头国。木头国里聪明的孩子木娃给国王出主意:铁人士兵怕水,身体沾上水就会生锈。木头士兵用水枪作战,铁兵大败。后来铁人士兵身涂防锈剂又来进攻,木娃又发动大家收集磁铁,结果铁人士兵全都被磁铁吸住,成为了俘虏。故事中以生动有趣的情节,介绍了木头与铁两种物质的相关物理和化学的特性,使幼儿在故事的阅读欣赏中自然而然地积累科学知识。

种子的旅行

(科学诗)

张 伟

植物的种子,

有各种传播的本领,

等到成熟了,

它们就去旅行——

蒲公英张开降落伞

随着风儿飘不停。

一旦找到合适的地方,

就在那里生根。

池塘里的睡莲,

种子在水面漂行,

随着波浪漂呀漂呀,

沉下水底发芽生根。

椰子树的果实像只小船,

它的外壳又坚又硬,

浪潮把它冲上海岛,

岸边又会长出新的椰林。

植物的种子,

有各种传播本领,

一代又一代呵,

繁衍它们的生命。

【赏析】这篇科学诗短小精炼,作品将蒲公英随风播种、睡莲漂水播种、椰子果成熟后掉入大海又被浪潮冲上海滩播种等幻想成植物种子的浪漫旅行,生动有趣而不失客观真实。

琥珀

(科学小品)

柏吉尔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千万年了。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

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踩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赏析】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其中介绍了琥珀的形成经历了万年的历史,同时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这块琥珀,推想了故事发生时的具体情境,把蜘蛛、苍蝇这两个小昆虫的形象写得生动细致,惟妙惟肖。千万年前发生的事情,犹如历历在目。借助着丰富的想象创造了琥珀形成时生动有趣的情节,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入胜。

知识链接

高士其——为科普的一生

高士其与少年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后来回忆说:我为孩子们写作,是从1933年开始的,那时候,我住在上海西摩路陶行知先生主办的自然学园里,由陶行知、董纯才、戴伯韬、陶宏、方与岩、丁柱中和我一起,编写儿童科学读物,并在新闸路创办“儿童科学通讯学校”。我为孩子们写的第一篇作品题为《三个小水鬼》,指的是霍乱、伤寒、痢疾三大水疫而言。后接到读者来信,批评我不该用鬼作比喻,因为“鬼”字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从此,我认真细心地研究和思考为孩子们写作,力求正确完善。我认为,孩子是人类的未来,祖国的希望,要从小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才能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转变为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才能抵抗列强的侵略和欺辱。我愿意终生致力于儿童科学读物的创作。

知识拓展

幼儿园科学文艺教学活动的应用指南

大班 语言活动《小水滴旅行记》

一、设计意图

活动开始以水滴蒸发的实验设计悬念,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然后通过与幼儿共同阅读大图书,初步了解故事内容,通过提出问题、在图书中找、讨论等形式,让幼儿感知小水滴的一个变化过程,为下面幼儿制作小水滴路线图进行了知识准备,接下来在表现小水滴的旅行过程中,幼儿想像自己就是一颗小水滴,在太阳公公与风爷爷的帮助下,自己的身体有了不同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这样,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表演小水滴旅行的过程中,幼儿对其内容又有了一个升华,最后让幼儿说说自己这个小水滴的用处,孩子既感受了活动带来的快乐,又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欣赏,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2.喜爱文学作品,并能用语言来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小水滴旅行记》大图书一本,教师教学资源CD、小水滴旅行线路图2人一份、玻璃碗、酒精灯、开水、背景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设计悬念、实验激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幼儿:好的!

操作实验:小水滴蒸发

教师:小水滴去哪里呢?

幼儿:不见了、干了、跑走了、飞到天上去了!

教师:小水滴开始了它的旅行,它旅行的故事藏在这本书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共同阅读、了解变化

1.幼儿边看教学资源CD边听老师讲述。

教师:小水滴去了哪些地方旅行呢?

幼儿从大图书中找出并讲出来。

幼儿:小水滴去了空中—风中—白云上—小河。

2.制作小水滴旅行路线图。

教师:小水滴旅行经过的地方的图片都拍了下来,下面两个小朋友一起来排一张小水滴旅行路线图。

幼儿合作排列,并引导讲述。

(三)完整欣赏、快乐表演

教师:你们的路线图制作的对吗?我们一起到大屏幕上看看。

播放CD,师完整讲述。

请幼儿检查自己的线路图。

教师:如果你是小水滴你最喜欢经过什么地方呢?

幼儿:我喜欢在天上飞、我喜欢在白云里玩……

幼儿讲述时出现相应的场景图片,引导幼儿个别表演,激发幼儿表演欲望。

教师:让我们大家都来做快乐的小水滴。

放背景音乐、随情节变换背景图。

幼儿自选角色:太阳公公、风爷爷、小水滴。

幼儿一起参与表演,感受小水滴旅行的快乐。

五、活动延伸

教师:我来问一问,你这个小水滴变成小雪花或者小雨滴来到大地上,可以做些什么呢?回去找一找、问一问,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精彩的答案。

中班 语言活动《谁丢了尾巴》

一、设计意图

《谁丢了尾巴》是一则寓言故事,选自中班主题活动《动物的秘密》中,奇妙的动物世界是那样令幼儿着迷,中班的幼儿已有了对动物的认知基础,并表现出对动物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对本次活动的设计正是基于满足幼儿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渴望探究动物秘密而设计的,旨在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特征,知道尾巴对动物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热爱、珍惜和保护意识,并通过让幼儿续编故事情节,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特征。

2.能根据故事内容续编故事情节和结尾并大胆讲述。

三、活动准备

《谁丢了尾巴》课件、动物图片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跟随《谁的尾巴最好看》音乐入场

(大森林图片)在来大森林的路上听到了一首好听的音乐。在音乐里都提到了哪些动物?说的都是动物身体上的哪一部分?他们都是一样的吗?

引出主题:小动物们的尾巴都是不一样的,但对小动物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到底有多重要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展开部分:续编故事情节《谁丢了尾巴》

(播放幻灯片)先请幼儿说一下图片上的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教师解说动物尾巴的作用。最后介绍小猴子的尾巴的作用引出下一主题。

今天小猴子又在树上荡秋千,突然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东西,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播放课件并提问。

提问1:小猴子到底发现了一件什么奇怪的东西呢?它知道断尾巴是谁的吗?尾巴对小动物这么重要,丢了可就麻烦了,热心的小猴子决定去找到这条断尾巴的主人,于是小猴子就开始寻找断尾巴的主人了,让我们看看它都遇到了谁呢?

提问2:小猴子首先遇到了谁?是不是小蜻蜓的尾巴?为什么?

提问3:小猴子又走啊走,又遇到谁了呢?播放课件提问:小猴子又遇到了谁?是它的尾巴吗?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提问4:小猴子接着走又遇见了一个小动物,它会不会是尾巴的主人呢?

提问5:小猴子又遇到了谁?是它的尾巴吗?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呢?刚才小猴子遇到了这么多小动物,谁还记得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请幼儿回答)让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它们都说了些什么吧。(播放课件)

2.启发思考,续编故事。

小猴子走了这么久也没找到断尾巴的主人,所以它想请聪明的小朋友来帮它想想,这条断尾巴会是谁的呢?引导幼儿续编故事情节及结尾。

(播放课件)原来断尾巴是小蜥蜴的,可是现在小蜥蜴还需要这条尾巴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

小蜥蜴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把自己的尾巴弄断,断掉的尾巴会在原地抖动来吸引敌人的注意,小蜥蜴趁机逃跑,但是不用担心,断掉尾巴的小蜥蜴过几天就会重新长出一条新的尾巴来。所以这条断尾巴对小蜥蜴来说就没有用处了。但是其他小动物并没有小蜥蜴这么神奇的力量,它们的尾巴只有一条,丢了可就糟糕了,刚才又有几个小动物的尾巴也不见了,它们也想让小朋友帮帮他们,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三)结束部分:游戏《找尾巴》

请幼儿将动物的尾巴找出来并帮动物贴上,请找好尾巴的幼儿将自己的成果向同伴展示,并请幼儿自行讨论。

五、活动延伸

感谢小朋友帮助了这么多小动物找到了自己的尾巴,森林里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小动物,让我们一起去帮帮它们吧。

小班 科学活动《罐子的秘密》

一、设计意图

各种各样的罐子在小区、家里到处都有。在成人眼里,空的罐子就成了垃圾;但在孩子们眼里却成了宝贵的玩具,可看可玩可制作……由此可见罐子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纲要》中指出,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罐子是孩子们经常能见到的事物,孩子容易理解,同时孩子对罐子也充满探究兴趣。因此本活动利用这些唾手可得的废旧物来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由此产生了此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听不同的声音,能够大胆用语言表达。

2.知道不同物体碰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学习分辨两种声音。

3.大胆参与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已经认识过米、红豆、核桃。

教具准备:PPT课件、红绿灯牌子、音乐。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不同物体碰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学习分辨两种声音。

难点:大胆讲述探索结果。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幼儿第一次探索,我发现了什么?

1.幼儿第一次探索,听辨有无声音。

教师:“桌上有许多漂亮的罐子,请你不要打开,摇一摇,听一听,再告诉大家你有什么发现?”

2.与同伴分享: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听辨两种声音

1.幼儿第二次探索,猜猜罐子里的声音可能是什么发出的?

2.学习听辨两种声音。

(1)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2)猜猜罐子里的声音可能是什么发出的?

(3)谁和他的声音是一样的?

(4)打开来看看是什么?(进行验证:米、珠子)

小结:原来罐子里装了不一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了。

3.归类摆放。

(1)听口令摇动对应的罐子。教师:米宝宝一起来唱歌;珠子宝宝一起来唱歌;

(2)出示有标记的筐,请幼儿按指令归类摆放。教师:米宝宝罐子放在米宝宝标记的家里,珠子宝宝罐子放在珠子宝宝标记的家里。

4.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会唱歌的罐子。互相猜猜罐子里的秘密,进一步巩固对两种声音的认识。

教师:下面请小朋友选择桌上的珠子或米其中一种装进空罐子里,然后盖上盖子,一起来做会唱歌的罐子。

(1)要求:把罐子放在脸盆里装,米和珠子不要洒出来。

(2)分组演奏。按材料不同分两组坐,听指挥演奏。

(三)结束部分

请自由说说听到了些什么声音,哪个的声音最好听,是怎么发出来的。

六、活动延伸

寻找不同声音:请小朋友们到游戏区再找找,罐子装了其他材料会发出什么声音?

探究活动

1.简要阐述幼儿科学文艺的类型与特点。

2.创编一首幼儿科学文艺诗。

3.选取一个幼儿科学故事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年龄阶段自定)。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