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散文赏析(节选)

三、幼儿散文赏析(节选)

(一)散文节选目录

1.《一只小鸟——偶记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

2.《房顶上面该有个烟囱》

3.《花的沐浴》

4.《很大很大的爸爸》

5.《大卧佛》

(二)幼儿散文内容赏析

1.一只小鸟——偶记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

冰心

有一只小鸟,它的窝搭在最高的树枝上,它的羽毛还未曾丰满,不能远飞;每天只在窝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的好景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脆和柔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

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

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地落到地上来。

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年),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作品赏析] 一只小鸟被突然夺去了生命,血一滴一滴落到地上,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惋惜、痛心的事啊!散文浸透着作家的善良与爱心,从侧面循循善诱地提醒小朋友:珍爱“自然”,珍惜美好事物,不要伤害幼小无辜的生命,小鸟也有爸爸妈妈,也有家。作品语言朴实,于平静的描述中蕴涵着深切的感情。这种不用说教、不做雕饰,让孩子们自己去感知事物、辨别是非的写法,往往能触动孩子的思想,引起他们心灵的震颤。

2.房顶上面该有个烟囱

陈伯吹

大伯和小叔忙着一拉一送地锯木材,木屑像细雨般纷纷落下来,也还有小木块跟着落下来。

彩珍捡了好几块小木块,小毛也来帮着捡。小毛左手里一块,右手里一块,一颠一蹶地奔到姐姐身旁。

彩珍说:“弟弟,你甭捡了,来看我搭一座塔。”

果然,彩珍说到做到,搭起了一座塔来。

她高兴地告诉小毛说:“这是七层宝塔。弟弟,你数数看,一、二、三、四、五、六、七!”小毛歪着脖子,瞪着大眼睛,不声不响地上面看看,下面看看,忽然说:“姐姐,塔上面该有个尖顶!”说着,就抓起一块木块堆上去。“哗啦”一声,塔倒了。

小毛眨巴眨巴眼睛,吃惊地望着姐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好一会儿他才开口:“姐姐,我替你再去捡木块来。”等小毛抓着两块木块跑进屋子里,彩珍又搭起了一座桥。“弟弟,你瞧,这是一座桥,就是我们李家庄南面的白石桥。”

小毛又歪着脖子,瞪着大眼睛,左边看看,右边看看,一声不响。突然他一抬手,抓起木块放到桥上面,说:“桥上面该有栏杆,白石桥是有栏杆的嘛!”

“哗啦”一声,桥又塌了。

小毛眨巴眨巴眼睛,吃惊地看着塌下来的一堆木块,很不好意思。过了一会儿他才说:“姐姐,我替你去捡木块来。”小毛吃力地又抓着木块跑来了,可是彩珍又搭起了一座房子。

“弟弟,你瞧,这是对门祥林叔叔家的一座房子:这儿是门,这儿是窗户,这儿是房顶……”

小毛仍然歪着脖子,瞪着大眼睛,这边看看,那边看看,突然抓起一根小圆木柱,大声地喊出来:“房顶上面该有个烟囱啊!”

他说着,把那根小圆木柱放了上去。

烟囱晃了几晃,没有倒下来。房子也没塌。

小毛高兴地拍拍手:“姐姐,你造的房子真牢靠呀!”

彩珍也很高兴:“弟弟,房顶上砌了烟囱,就可以替大家做饭啦。”

[作者简介] 陈伯吹(1906—1997年),原名陈汝埙,曾用笔名夏雷,上海市宝山区人。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他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的儿童文学创作、翻译和理论研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宝贵遗产,著有童话集《一只想飞的猫》、评论集《儿童文学简论》等。1983年创立陈伯吹儿童文学奖,鼓励国内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被誉为“东方安徒生”。

[作品赏析] 散文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通过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等手法来塑造人物。然而一篇好的人物散文留给读者的印象,往往并不比一篇小说留下的印象浅,这就要求散文作者在构思上下功夫。这篇散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短小的篇幅中,通过巧妙的构思塑造了两个鲜明生动而又真实可信的儿童形象。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反复的表现手法,通过姐姐彩珍搭好的积木一次又一次被小毛弄倒却并不生气的描写,通过小毛弄倒积木后不好意思的神情和一次又一次跑去捡木块的行动描写,通过积木终于搭好后姐弟二人拍手欢笑情景的描写,将两个性格鲜明的儿童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语言浅显自然,结构精巧紧凑。

3.花的沐浴

郭风

草地上有百里香、铺地锦、野菊和蒲公英。

有一天,天下雨了。小雨点敲打着野外的树木,在繁密的树叶上敲出声音来了,好像我们学校里摇铃一样,叮当!叮当!

于是,一群小野花走出来了,百里香、野菊、铺地锦和蒲公英们,一听见这雨声,都走出来了。

她们好像在幼儿园里做游戏一样,排成小队,走出树林,到这草地上,站在雨中……她们要在那里沐浴。小雨点为她们从头淋下,她们口里轻声地唱着歌。有时抖抖身子,让水点落下去。小雨点为她们从头淋下,她们口里轻声地唱着歌。她们摇摆着身子,用绿色的浴巾洗擦自己的头发和身子。

接着雨停止了。她们的沐浴也停止了。这时,阳光照在草地上,草地上一片光明,那些小野花们显得多么美丽!她们沐浴过了,全身香味。

[作者简介] 郭风(1917—2010年),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名誉委员。1991 年首批获得由国务院授予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其中半数以上都是为儿童创作的。著有童话散文集《鲜花的早晨》《蒲公英和虹》《早晨的钟声》《蒲公英的小屋》《月亮的船》,散文集《搭船的鸟》《洗澡的虎》《在植物园里》《避雨的豹》《你是普通的花》等,散文诗集《叶笛集》《笙歌》《灯火集》等。郭风的散文作品写景绘物,使人如临其境,在大自然的邀游中,时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抒发自我感知,留下心灵的轨迹,给大地、海洋、阳光、树木、花草增添了主体情感。

[作品赏析] 这是一个似真非真、似梦非梦、洋溢着浪漫想象,充满着童真童趣的世界:在雨中,在绿色的草地上,一群小野花们正在沐浴着。她们摇摆着身子,用绿色的浴巾洗擦着自己的头发和身子,口里还轻声地唱着欢快的歌。作者凭着他那一颗孩子一般敏感单纯的童心,凭着他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和从儿童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奇特丰富的想象,使平凡普通的现实生活变幻成了不平凡的童话世界,使宽广美丽的大自然成了孩子们心驰神往的天地。

4.很大很大的爸爸

郑春华

我的爸爸站着的时候,就像一座楼:脚是第一层,手是第二层,肩是第三层。我要使出爬山的劲,才能爬上爸爸这座楼。

我的爸爸躺着的时候,就像一条船:脚是船尾,头是驾驶台,身体是又宽又大的甲板。无论我在甲板上翻跟头、跑步、跳高,爸爸这艘船总是稳稳的。要是我一摁他的鼻子,他还会发出和大轮船一样的汽笛声:呜呜——

我的爸爸真的很大很大,大到下雨出广门去,我可以躲进他的口袋里。

要是你不相信,可以到我家里来看一看他。不过请你进的时候要干万小心,不要光顾抬头看我爸爸的脸而不当心自己往后倒地。

最后告诉你我家的地址:太阳路5号,一座最大的房子里。

[作者简介] 郑春华,女,1959年生,浙江淳安人,回族。中国作协会员。高中毕业去过农场,当过保育员。1980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有儿童诗集《甜甜的托儿所》《小豆芽芽》《圆圆和圈圈》,中篇小说《紫罗兰幼儿园》,童话集《郑春华童话》等。其代表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多年畅销,已成为中国优秀原创儿童文学最典型的代表作品之一,由它改编的同名动画片风靡全国,深受孩子们喜爱。

[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蹲在地上看世界的幼儿散文。在小不点儿似的孩子眼里,爸爸高得像一座楼、大得像一条船,可以任意在他身上嬉戏玩耍。作者用小不点儿的眼光、小不点儿的心理、小不点儿的想象,表达小不点儿的体验和感觉,流露出稚嫩的神秘自豪感,表现了孩子和爸爸之间的融洽亲昵感情。

5.大卧佛

望安

北京有座卧佛寺。寺院里,娑罗树开花了,洁白的花串,倒挂在绿叶中间,引来了蝴蝶和蜜蜂,还引来了很多很多小朋友。

小朋友们看见了大卧佛,越看越有趣儿:

“大卧佛,你叫释迦牟尼,对吗?咦!你怎么不回答?”

“哈,他在睡觉呢!"

“大卧佛,你睡了几百年了,怎么还没睡够?你周围的十二个小佛早就盼你起床啦!”

大卧佛还是不回答,可小朋友们却越说越高兴了。

“嗬!看你长得多高,比三个大人还高。”

“人家叫我胖胖,我有五十斤重,你呢?啊,是用五十万斤铜做成的,是吗?”

“看,大胳膊比我的身子还粗。”

“嘻!大耳垂,比我的手还大。”

“大脚丫、大手指头像真的一样。”

“咦!快看,大卧佛的眼睛像要睁开了,好像在对我们笑呢!”

“嘿!准是在做一个快乐的梦,要不就是听到了我们的话。”

“那就请你快快醒来,和我们说说,在好几百年前,谁把你做得这样好,还给你穿上彩色的衣裳,戴上蓝色的帽子。”

[作者简介] 望安,女,1936年生。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雪花》《夸妈妈》《白蝴蝶》《彩色的小诗》,散文集《我们的天地》《红屋顶》《珍奇的动物植物》《读故事讲道德》《校园交响诗》等。诗集《彩色的小诗》获全国第一届幼儿图书二等奖、《嘀哩嘀哩》获全国1976年—1981年少年儿童歌曲创作比赛优秀奖及1994年百歌颂中华歌曲奖、《飞来的花瓣》获1994年百歌颂中华歌曲奖、《风铃》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2年—1993年征歌三等奖、《漂亮的小男孩》获全国首届园丁心声歌曲创作大赛二等奖、《童话国》获1995年中国音协与香港儿童合唱团联合举办创作比赛优秀奖。

[作品赏析] 这样一尊静止的没有生命的大卧佛,却在孩子们眼里变活了,成了睡着了做着快乐梦的巨人。这篇散文表现手法别具一格,作者抓住事物,用孩子们的指点议论加以描绘,巧妙又活泼,不但把人文景观介绍得栩栩如生,而且把小参观者刻画得天真可爱。对比的写法,特写镜头的运用,充分考虑了幼儿感知事物的特点和欣赏情趣。

知识拓展

幼儿散文在幼儿园的教学应用案例

——以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实验幼儿园为例

一、案例来源

(一)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的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另外,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喜欢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内容,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欣赏文学作品,首先要直观地感知文学作品,并尝试艺术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语言方式和行为。赏析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较好地理解、学习文学作品。初步感知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构成,是学前儿童语言的重要方面,也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

如前文所讲,幼儿散文是幼儿文学作品的一大分支,它以简洁、清丽、生动、形象的文学词汇和语言写成,让幼儿通过欣赏、学习叙事、记人、状物或写景等类型的散文作品,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幼儿散文和一般的故事类似,可以为学习说话的幼儿提供成熟的语言样本。而这些散文中的丰富的想象和真挚的情感以及天真烂漫的语言、优美的意境,都令幼儿神往,同时这些优秀的幼儿散文还可以让幼儿加以模仿,记忆并创造出新的想象。因此,引导幼儿多接触优异的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语言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中指出,“幼儿要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这就要求幼儿园在教学当中能够充分借助民间的,尤其是当地的传统游戏、传统文化等,适当地向幼儿灌输、熏陶我国伟大的发明创造和优秀的历史文化。

(三)结合幼儿园实际发展

重庆市南坪实验幼儿园成立于1993年,位于南坪后堡,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现设10个班,可收幼儿350名,教职员工60名,属公办幼儿园,重庆市示范园,重庆市幼儿园教师培训基地,重庆市巾帼文明岗,重庆市文明单位,南岸区名校。

幼儿园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提出了“以爱奠基,科学育人”的办园宗旨,以“会玩耍、自己做、交朋友、好习惯”为核心的教育价值取向,始终秉承“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将幼儿作为“社会人”看待,在工作中,坚持实施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成为了重庆学前教育的窗口园。

在长期的办园实践中,幼儿园形成了一支思想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教职工队伍,其中市级骨干教师4名,区级骨干教师9名,教师以其先进的教育思想、现代的教育方法,形成了独特的教育风格,多次参加中央、市、区公开教学活动、现场研讨会,多次荣获全国、市、区一等奖。

多年来,南坪实验幼儿园大胆改革,在新建住宅小区与开发商合作举办幼儿园,开创了重庆公办幼儿园之先河,探索出了公办学前教育与民办学前教育有效结合的道路,形成了优质的学前教育品牌。

目前,南坪实验幼儿园国际交流活动蓬勃开展,2009年与英国利物浦费凤德幼儿园结成友好学校。园长、教师近30人每年分批走出国门,进行实地访问学习,汲取国外教育精髓,进行教育改革,为我园实施科学保教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幼儿散文教学情况分析

在一次观摩活动中,笔者观摩到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实验幼儿园的一个大班散文欣赏活动——《奶奶的蒲扇》颇具代表性。综合现场观摩、课后研讨等,对该幼儿园的幼儿散文教学情况作出如下分析:

(一)观赏是散文欣赏的前提

观赏活动是幼儿积累感性经验的过程,也是幼儿获得经验的绝佳机会。在进行教学欣赏散文之前,教师让幼儿积累一些直观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较好地理解散文内容中蕴含的意义。在《奶奶的蒲扇》这篇散文当中,老师没有开篇就讲,而是巧妙地运用五张白纸黑线的简笔画,简要地勾勒出一个慈爱的奶奶形象。一把老蒲扇和奶奶贯穿五幅画,将散文的全篇内容融入其中。幼儿们在教师的邀请和指导之下,安静地欣赏这五幅简单的画。孩子们认真的场景,就好似走进了一个素色的画展,每个人都置身其中,静静地聆听、静静地感受,偶尔小声地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所看到的想法。第一幅,第二幅……于是,幼儿们稚嫩的双眼似乎也告诉老师自己的确看懂了什么,也的确能从这简单的五幅画中就可以体验到散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为接下来的文本理解做了非常好的铺垫。

(二)听赏是幼儿散文教学的核心

幼儿散文也可以蕴藏丰富的语言信息,一篇散文作品是由不同的语句串联起来的。听赏一篇散文,对幼儿而言,往往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和理解。句式的变化,词汇的变化,都需要幼儿从各方面来领悟和学习这些句子结构。因此,大量的听赏活动,可以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不同的接触、理解不同句式的可能。幼儿能从散文的词句中收获丰富的、规范的语言积累。而幼儿散文作品究竟能否吸引幼儿,与教师的正确示范朗诵息息相关。成人语言、文学作品是幼儿获得语言积累的源泉。好的文章需要好的声音来传达,才能让听众直观地感受到语言之美。这个听赏活动首先是基于老师有感情地朗诵。针对幼儿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征,幼儿园在各类活动,例如音乐活动学习新歌,语言活动学习故事,以及这样的散文欣赏中,都推荐老师自己来承担相应角色的散文朗诵。教师标准的发言,清晰的口齿,直面的倾情朗诵,更便于幼儿的倾听和后续的理解和学习。

情感基调决定用何种语气来朗读,不同的散文,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语气来传递情感。如果教师用干瘪的语气来通读一篇,那么再好的幼儿散文也会变得毫无生气。索然无味的朗读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况且幼儿年龄小,他们不能像成人那样有目的的去欣赏一篇文学作品,只有通过老师的情感及语言去传情达意。在欣赏散文《奶奶的蒲扇》时,老师用宁静、安逸的声音向幼儿娓娓道来关于一把蒲扇的散文,首先就把孩子们带入了散文的意境中去。

(三)理解是散文欣赏的精髓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所谓理解,并非和成人一样用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来表达,而是要鼓励孩子们在欣赏了这篇散文后,在老师的循循善诱的引导下,慢慢地“说”出自己所感所思。而幼儿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感所思,将欣赏到的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语言,来帮助幼儿更好地内化散文,这便是我们所说的“理解”。在这里,教师所指的“说”,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回答老师的提问,而是有针对性的个人情感的表达。

在组织幼儿进行散文欣赏的理解阶段时,幼儿园教师充分运用了舞蹈、唱歌、绘画、手工等操作性较强的手段来辅助欣赏。

1.舞蹈

舞蹈是通过丰富优美的肢体语言表现世界的一种艺术。在组织幼儿欣赏散文时,教师也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舞蹈动作来帮助幼儿欣赏。但在散文欣赏中的舞蹈,老师并未要求多高的水准,甚至就是简单地一挥手,一转身,通过这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帮助幼儿更好地诠释散文的内容。比如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欣赏散文《奶奶的蒲扇》时,教师添加了一些肢体动作,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享受,为幼儿充分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2.音乐

散文是用文字来描述美,而音乐则是用旋律来阐述美。两者优势可以起到异曲同工的妙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散文所不同的情感色彩,配上不同情感旋律的音乐,来帮助不幼儿理解,使得幼儿可以得到更全面的美的感受。

3.绘画、手工

在欣赏活动中,绘画、手工这些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欣赏作品。比如在组织大班幼儿欣赏《奶奶的蒲扇》时,教师引导幼儿在最后一个环节进行幼儿仿编,引导幼儿将仿编内容画下来,目的是让幼儿将想象的内容表达在纸面上以利于组织完整的句子。

但是,教师也应该深有体会,并且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舞蹈、唱歌、绘画、手工等这些手段只是帮助幼儿欣赏散文的一种辅助手段,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必太强调舞蹈动作的复杂,绘画过程的精细性等。

散文欣赏、美文赏析是人一生中的一大享受,要让幼儿学会欣赏,必须从小培养,从小引导。以上罗列的几个方法,在南坪实验幼儿园教师的探索磨练之下,辅助幼儿散文欣赏活动的开展,散文欣赏在幼儿园就让孩子们受益匪浅,效果显著。

三、幼儿园散文教学课程建议

(一)根据幼儿园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幼儿园散文教学包括教案、实施、评价和改进等多方面的内容,但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的内容,都需要紧紧围绕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来安排。

教师需要根据班级教学计划设计自己的课程实施,所以教师必须具有自觉积极的课程意识,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和优势,自觉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善于观察幼儿,捕捉教育契机,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和特色。除此之外,在每一个主题活动中,都允许并鼓励教师根据主题自组、团队开发课程。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园本“活和”课程管理中的作用

幼儿园园本化课程的实施离不开每一位幼儿园的老师,老师是园本化课程的直接组织和实施者,老师对园本化课程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园本化课程实施的导向。这就需要通过培训,统一全体幼儿园老师的认识,让老师都认可园本化课程的意义,愿意为园本化课程的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园本化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每一位老师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不同,教育活动取得的效果也就参差不齐。为了很好地实现园本化课程的目标,重庆市南坪实验幼儿园结合园本“活和”课程的开展,重视“以研带训”“以训带习”的园本培训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共性问题,采用“需求生成”和“多元分层”的园本培训方式帮助教师解析工作中的个性问题,实现教师不同需求和层次的发展,从而加快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现以取得阶段性成果。

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不同的培训补齐老师的短板,提高老师的认识和能力。例如可以通过聘请专家,以讲座的方式,增加老师对园本化课程内容的理解;还可通过现场观摩的方式,提高老师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能力;也可通过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促进老师间的交流,共同提高。

(三)建立有效的幼儿园园本化课程评价制度

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评价的结果是对课程实施过程好与不好的直接反映,科学完整细致的课程评价标准能够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幼儿园园本化课程的管理必然需要制定科学完整细致的园本化课程评价标准,园本化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都与课程评价标准息息相关。评价标准的制定应与课程目标相对应,明确评价的对象和指标,充分考虑评价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让所有参与园本化课程实施的老师都能看得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共同为幼儿园园本化课程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探究活动

1.幼儿散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使幼儿通过移情体验来欣赏幼儿散文中的童趣?

2.幼儿散文可大致分为哪些类型呢?如果应用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不同类型的教学重点会有哪些差异?

3.参考“知识拓展”中简评的写法,自选一篇幼儿散文,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简评。

4.认真阅读夏辇生的《抬轿子》,并以它为例鉴赏幼儿散文的主要特征。

5.根据下面幼儿诗的内容提示,写一篇幼儿散文,可以视情况而定对题目做出更改。

洗澡

薛卫民

下大雨了!

下得真好——

山在雨中洗澡,

树在雨中洗澡,

花花草草都洗澡,

洗了整整一夜,

洗出一个干干净净的清早!

太阳,

水灵灵地升出山角……

6.请你结合平时学习、见习所了解、阅读到的幼儿散文的经验,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深入调查学生对幼儿散文的偏好情况,为幼儿园探究出一个符合幼儿园一年四季都可以开展的班级“我爱读美文”主题教学活动方案。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