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幼儿文学发展概况

一、外国幼儿文学发展概况

外国的幼儿文学历史悠久,佳作不断,在世界幼儿文学发展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一部部经典幼儿文学作品伴随着一代代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幼儿成长,为全世界幼儿的精神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说来,外国幼儿文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一)史前期——18世纪前

在漫长的人类文学发展史中,最初并没有幼儿文学这个独立的文学门类。史前期的儿童文学主要表现为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和成人文学中一些符合幼儿审美情趣的作品。如古印度的《五卷书》、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古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流传于欧洲的《列那狐的故事》以及法国作家拉伯雷的《巨人传》、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英国作家班扬的《天路历程》等。

1658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世界图解》,被誉为第一本幼儿图画书,虽然这是一本知识性的书,以图为主,离文学尚有不小的距离,但其编者能够从幼儿的心理出发,使图画浅显易懂、有趣味,文字短小明白,用诗体分行排列。这些隐藏在知识性画面和文字背后的文学性,以及它虽属于实用教科书却独具的可以欣赏性,应该说已经具备了幼儿文学的特质。

1697年,法国作家夏尔·贝洛(1628—1703)从欧洲的传说故事中取材,写成了《小红帽》《睡美人》《灰姑娘》《仙女》《穿鞋子的猫》《小拇指》《蓝胡子》《小凤头里盖》8篇童话,加上另外3篇童话诗,结集为《鹅妈妈的故事》(又名《寓有道德教训的往日的故事》)出版,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明确为儿童创作的自觉的儿童文学作品。这被誉为“开儿童文学的新纪元”,是儿童文学也是幼儿文学诞生的标志。

(二)诞生期——18世纪

从18世纪开始,不少作家考虑到幼儿的特点,开始自觉地为幼儿创作文学作品。

1745年,英国的约翰·纽伯瑞在伦敦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儿童图书出版社“圣经与太阳社”,先后为孩子们出版了两百多种图书,成为家长引导幼儿阅读的最好媒介。纽伯瑞也因此被誉为儿童文学出版事业的开山鼻祖。他出版的《精装秀珍书》被看作英国幼儿文学的真正开端。美国的儿童文学图书奖也以“纽伯瑞”为名,从1922年开始颁发,是世界上最早、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

1762年,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出版的小说《爱弥儿》(副标题《论教育》)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的小说,通篇洋溢着对儿童的爱,标志着儿童文学已经摆脱了对成人文学的依附而独树一帜。

(三)发展期——19世纪

19世纪,幼儿文学进入发展期。这一时期的作品艺术形式日趋丰富,有寓言、小说、诗歌、童话、图画书等不同的体裁;艺术表现手法也逐渐成熟,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打破了传统的三段式、三兄弟式的结构,艺术风格趋于多样化;涌现出为数众多的世界一流的幼儿文学作家,专门为幼儿创作,或者适合幼儿欣赏的优秀文学作品数量也大大增加。

19世纪,德国的格林兄弟根据民间口述材料收集整理,出版了包含200多个童话在内的《格林童话》(又名《儿童和家庭童话集》),对世界幼儿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布莱梅镇的音乐家》《青蛙王子》等童话故事,享誉世界。

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使民间童话走向了文学童话,他是文学童话的奠基人,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的早期作品也取材于民间童话,如《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但是在搜寻民间传说和故事的过程中,他找到了“童话”这一最适合自己表达的文学形式,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在吸取了民间童话丰厚的营养后,安徒生逐渐走上了独立创作的道路。他一生共创作了168篇童话,其中《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坚定的锡兵》《夜莺》《小意达的花》等都充分展示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安徒生童话标志着文学童话的诞生。

1865年,英国数学家卡洛尔创作了长篇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其情节变幻莫测,语言妙趣横生,全文以一种无逻辑的幻想,串联起一系列奇妙的故事,首开现代童话荒诞派的先河。被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赞誉为:“我相信这书的文学价值,亦比得上莎士比亚最正经的书,不过是又一派罢了。”

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卡洛·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则是另一本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作品。他在作品中把幼儿身上许多美好的天性和需要克服的缺点都统一在了主人公匹诺曹的身上。它通过木头孩子匹诺曹历尽种种奇遇,在长驴耳朵、鼻子变长的焦急伤心中,慢慢悔悟,改正缺点,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孩子的经历,让孩子在奇妙的想象、欢快热闹、诙谐幽默的气氛中,领悟到作者的教育意图。如今,在科洛迪的家乡,竖着一座匹诺曹的铜像,台座上刻着这样一句话:“献给不朽的匹诺曹——满怀感激心情的四岁至七岁的小读者。”由此可见《木偶奇遇记》在幼儿文学史上的地位。

体现19世纪幼儿文学发展繁荣,远不止上述提到的作家作品。还有英国作家金斯莱的长篇童话《水孩子》(1863年)、王尔德的《快乐王子》(1888年);德国作家霍夫曼的《咬核桃的小人和老鼠国王》(又译为《胡桃夹子》)(1816年)、豪夫的《一个出卖心的人》(1827年)、凡尔纳的《神秘岛》(1874—1875年);俄国克雷洛夫的寓言、普希金的童话诗等,都在幼儿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此外,随着19世纪末彩色印刷术的进步,图画书的出版首先在欧洲发展起来。英国的毕翠克丝·波特于1902年出版了风靡世界的《彼得兔的故事》,不仅丰富了幼儿文学的种类,而且满足了尚未识字的小孩子的需求,一经出现就广受欢迎,堪称图画故事书的里程碑。

(四)繁荣期——20世纪

20世纪,幼儿文学引起了全社会普遍的重视和关注。相关研究机构和文学奖项越来越多。1953年,杰拉·李普曼夫人设立了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1954年,IBBY在苏黎世设立了“安徒生文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这是20世纪世界儿童文学发展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此外,还有为了纪念19世纪英国的图画书画家鲁道夫·凯迪克而设的美国凯迪克奖,以及英国图书馆协会于1955年为儿童图画书创立的凯特·格林威奖等。与此同时,幼儿文学的艺术手法也日臻成熟。三四十年代图画书首先在欧美发展起来,五六十年代被译介到日本,英、美、意、法、瑞典、挪威、俄苏等国家大量优秀作品的涌现,标志着外国幼儿文学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蜚声世界的幼儿文学作品。如英国巴里(1860—1973年)的《彼得·潘》、米尔恩(1882—1956年)的《小熊维尼》、格雷厄姆(1859—1932年)的《柳林风声》和特拉弗斯(1899—1996年)的《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斯阿姨》、罗尔德·达尔(1916—)的《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美国的弗兰克鲍姆(1856—1919年)的《夏洛的网》;意大利姜尼·罗大里(1920—1980年)的《洋葱头历险记》和《假话国历险记》;法国圣·埃克絮佩里(1900—1944年)的《小王子》、阿纳托尔·法郎士(1844—1924年)的《蜜蜂公主》;瑞典女作家拉格洛芙(1858—1940年)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林格伦(1907—2002年)的《长袜子皮皮》和《小飞人卡尔松》;挪威埃格纳(1912—1990年)的《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俄苏作家维塔利·比安基(1894—1959年)的《森林报》、阿·托尔斯泰(1883—1945年)的《金钥匙》、卡达耶夫(1897—1986年)的《七色花》以及日本中川李枝子的《不不园》、松谷美代子(1926— )的《龙子太郎》、佐野洋子(1938— )的《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