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诗的“音乐美”

二、注重诗的“音乐美”

狭义的幼儿诗是指白话自由诗,但实际在幼儿教育阶段,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教幼儿背诵唐诗宋词。尽管幼儿很难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但古诗词的音律动听,丝丝入扣,成人或孩子不一定记得住多少纯粹的幼儿诗,但或多或少都能背诵一些古诗词的篇章。古诗词魅力无穷,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古诗词讲究平仄押韵,诗句工整,流淌的意象蕴含节奏和旋律,优秀的诗篇除了寓意深远,语言的音乐美往往绕梁三日,久久不散。例如:

《春天来了》(佟希仁)

屋檐的流水,

滴答,滴答。

解冻的小河,

哗啦,哗啦。

水塘的小鸭,

呷呷,呷呷。

南来的大雁,

哏儿嘎,哏儿嘎。

全诗八句,四个五字句,三个四字句,一个六字句。四个五字句点明了流水、小河、小鸭、大雁四个意象,意象后面跟着一个双声或叠韵之类的象声词,韵律上每两句押韵,象声词是两个字的双声或叠韵,最后一句三个字营造悠长的韵律。这首诗是注重“音乐美”的典范。诗歌的“音乐美”最早是闻一多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来的,鉴于当时“自由体新诗”像雨后的杂草疯长,缺失了诗歌的“美德”,闻一多先生提出了诗歌必须具备“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诗歌除了注重音节韵律的美,还应该注重“旋律”的美,也是郭沫若先生提出来的“心琴上弹出来的Melody(旋律)”。心里流淌的思绪,用文字流畅连贯而出,就是一首好诗。江全章的《阴·雨·晴》便是这样一首在情绪上富有起伏而且流淌着音乐旋律的幼儿诗:

《阴·雨·晴》(江全章)

爸爸的脸

是阴天,

妈妈的脸

是雨天,

我是快活的风,

吹散了

爸爸脸上的乌云,

吹干了

妈妈脸上的雨点。

太阳出来了,

家里出现

大晴天!

这首诗表达的是幼儿给家庭带来的欢乐。成年人为生活拼搏,难免遇到艰难险阻,而天真活泼的孩童往往给家庭带来欢声笑语。诗的开头是爸爸阴天一样的脸,我们仿佛看到了乌云密布,犹如大提琴奏出了低沉阴郁的第一主题;接着是妈妈的脸泪水涟涟,犹如飘雨,仿佛是弦乐群奏出柔和和略带伤感的副部主题,而“我”是快活的风,吹走了天空的阴霾;然后是“太阳出来了”,仿佛木管、铜管此起彼伏,奏响了欢乐祥和的情景。如果我们听过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这是不是暗合第四乐章的序奏部分?《阴·雨·晴》把自然气象与家庭氛围统一在一起,交织着跌宕起伏,最后是欢乐的颂歌。幼儿是一张白纸,他们的心灵是敏感的,一点点细微的变化都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产生巨大的波澜,纯粹而又强烈,这是容易被成人忽略的,一首富有旋律美的幼儿诗,对幼儿产生着持久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