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的内容价值

一、童话的内容价值

优美的语言、神奇的故事、荒诞的情节、长久的回味……童话给我们带来许多深切的阅读体验,这种阅读体验无不显示出该文体具有与众不同的审美特点。在指导学生欣赏童话内容时,应该依据童话文体上的特点,感受童话内容中蕴含的美学涵义。

童话的内容价值

(一)童话的内容价值

1.品味幻想之美

童话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幻想,它既是童话的形式,也是童话的内容。作者用幻想构思故事,塑造人物。幻想世界的建造和展示,幻想手段的表现和运用,能产生美妙的意蕴和奇特的光彩,使平凡普通的故事变得精彩夺目。在阅读欣赏童话时,要紧扣幻想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作品,体验其中的喜怒哀乐,品味童话的奇幻之美。

2.把握形象之美

童话中的人物形象最为自由和广泛,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花鸟虫鱼,还有些产生于人的想象,只存在于魔幻世界的意象,同样也能成为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如精灵、海妖、神兽等。喜新厌旧、为了玩乐差点失去家产的蛤蟆先生,爱慕虚荣上了骗子当的国王,只有拇指大的姑娘……童话中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候我们甚至是先认识童话中的形象,然后才知道故事,进而有所体悟。童话的形象丰富多彩,个性鲜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作家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感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个性意义。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作者对小姑娘不幸命运的描绘,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对下层人民的苦难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坚定的锡兵》让我们体会的是小锡兵面对困境永不退缩的性格。

3.欣赏荒诞之美

在小说、报告文学等写实文体中,人们追求的是一种真实感,越是接近生活本身,就越能激发读者的热情。而童话则恰恰相反,越接近生活本身,就越觉得没味,读者会认为太缺乏想象了。童话就是要有神奇瑰丽的幻想色彩,想象越奇异、越荒诞、越陌生,就越能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荒诞是童话最重要的审美品质之一。如《吹牛大王历险记》便是以荒诞大胆奇异而成为世界名著的,其中的46则故事就是以其离奇的幻想、大胆的夸张、荒唐得极其可笑而令人感到趣味无穷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木偶奇遇记》《假话国历险记》等也无一不是以出色的奇异荒诞之魅力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又如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海底人鱼世界”这一荒诞的美丽世界,通过小人鱼出卖声音对爱情执着追求和为爱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来表现小人鱼祟高的精神境界和美好善良的心灵,其荒诞的美学意义十分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4.感受风格之美

童话作品的数量极为丰富,体现出的风格也各有差异。区分童话的类型有助于我们把握童话的风格,但有时同一类型的童话,由于作家不同体现出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比如郑渊洁的热闹荒诞、赵冰波的优美抒情、周锐的聪敏机智等等。在阅读童话作品时,首先要了解童话的类型,再品味作品的风格。

(二)童话的表现手法

幼儿童话的具体文本形态尽管各有不同,但无论是拥有既定叙事模式的传统民间童话,还是注重艺术表现力的现代文学童话,其文学表现手法都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归结起来,主要有拟人、夸张、对比、象征和变形等。

1.拟人

作为一种修辞格,拟人亦称人格化,是指人类以外有形或无形、具体或抽象的客观存在及主观意识,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情感和言行能力。这是童话里最常采用的一种表现方式。童话采用这样的修辞方式,是跟幼儿的思维发展相关联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理论著作《儿童的语言与思维》中提到:儿童的思维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也就是说这个时期他们的思维以直觉为主,对外界的认识呈现“自我中心主义”,即用自己的感觉和思维来辐射和观照外界的任何事物,当然也包括那些非人类的一切存在物,所以在孩子的眼中万事万物与人一样没有区别。儿童的这一思维也就为童话大幅度采用拟人手法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接受基础和存在的理由。《夏洛的网》讲述的是关于动物们的感人故事。夏洛为了挽救朋友威尔伯的生命,一次次给它在网上用丝织字,直到最后衰竭而死。威尔伯为了报答夏洛的情谊,照顾夏洛临死前产的卵蛋,最后夏洛的孩子们健康出生了。威尔伯的可爱憨厚、夏洛的坚韧勤劳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们跟人一样思维和说话,跟人一样友爱互助。但拟人的运用得遵循物性原则。夏洛作为蜘蛛会结网,所以能在网上织字,威尔伯是一头小猪,所以贪吃贪睡害怕被主人宰掉。

因此,在童话中运用拟人手法时,需要注意物性和人性的统一。

2.夸张

夸张是想象力的一种表现,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进行有意识的、艺术的夸大和缩小,其目的是凸显事物的本质,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夸张是文学体裁里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童话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其对夸张的运用更加大胆和奇特。众所周知,童话本就善于营造一个亦真亦幻的想象世界。自然,在这个世界里出现的一切都可以顺理成章地与真实存在差距。所以与其他文体相比,童话就可以更为大胆地在超越常理和成规的基础上使用夸张。意大利童话作家科洛迪的代表作品《木偶奇遇记》中,木偶匹诺曹因为说假话,鼻子越来越长,最后鼻子长出了屋外,长到了森林,还引起森林的一场讨论。瑞典作家拉格洛芙的长篇童话《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里主人公尼尔斯,正因为变成小指姆那么小了才能骑到鹅上游历了整个欧洲。运用夸张手法,可以使童话情节更为离奇有趣,同时也增加了童话的幽默性,创建更为开放自由的童话逻辑。如在童话《笨狼的故事》中,作者将原本总是扮演大坏蛋角色的野狼塑造成善良、可爱的笨狼的形象,让狼超越其自然属性,以笨拙、憨傻的全新形象赢得儿童的喜爱。

童话的夸张与一般写实性文学中的夸张有所不同。童话作家可以突破现实关系的限制,在保持事物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以荒诞的想象构建无规则的、强烈的、极度的夸张世界,从而更加深刻地反映真实世界。童话中的夸张手法可以运用在形象刻画、情节构思、细节安排以及环境营造等各个方面,与此同时,为了创造独特的童话形象和童话意境,构成强烈的艺术效果,童话中的夸张往往需要和想象紧密相连。

3.对比

对比是把相反的两个事物或者情节拿来作比较的方式,也是童话里常用的修辞。童话的对比,一般用在情节的对比上。这种对比可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横向对比即与自己同一时间段的其他事物相比较,比如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就是把大林和小林失散后的遭遇作为对比的内容,大林被一个富商收养,整天好吃懒做,最后守着一堆金子活活饿死。小林却和同伴们一起和专吃小孩的四四格作斗争,最后越来越勇敢,获得了大家的尊敬。通过这样的情节对比,作者想告诉我们孩子应该养成的品格。纵向对比则是非同一时间段的比较,通常是集中一种事物在不同时间链上的对比,从而表现其的变化发展。王尔德的童话集《快乐王子》里有一篇童话《自私的巨人》,就以这样的纵向对比来构建情节。巨人的花园里开满了花,许多孩子跑到巨人的花园里玩耍,巨人很自私,撵走了孩子们,从此巨人的花园里不再有花开。孤单的巨人守着只有冬天那样凋零衰败的花园寂寞地生活着,直到有一天一些孩子从巨人花园的围墙里偷偷爬进来玩耍,树木才开始发芽开花。巨人打开了花园的大门,孩子们蜂拥而进,花园里从此又开满了鲜花。巨人的花园经历了开花—不开花—再开花这样的比较,这就是一种纵向对比。

4.象征

象征是通过某种具体的事物表现抽象的观念、思想或情感。象征手法所依据的,是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所具有的某种类似性或联系性,借助这种类似或联系,可以使被象征的事物得到强烈、集中而又形象、含蓄的呈现。童话在本质上是一种象征的艺术,丑小鸭、灰姑娘、青鸟等经典的童话形象经由故事传达到人类生活中的诸多领域,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象征意义。必须强调的是,童话的象征不能陷入完全概念化、纯粹图解的误区,它应该与童话自身的叙事结构紧密结合,将意义融化在故事中,使作品通过想象的桥梁架构其艺术高度。幼儿童话在整体结构上形成的隐喻,尤其需要巧妙地隐藏在意象、情节构成的幻想空间背后,让幼儿读者通过想象的方式去理解。

5.变形

变形是对事物本身的特点和外形进行改变。变形体现的是一种更大胆自由的想象。例如安徒生童话《野天鹅》中的十一个王子由于中了魔法,全部变成了天鹅;《格林童话》中的《美女与野兽》,其中野兽其实是一个英俊善良的王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童话可以借助童话的逻辑,在某种程度上打破常规的限制,运用变形的方式,游走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之间,从而创造离奇的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