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的图画特点

一、图画书的图画特点

(一)图画具有时间性

1.延续性

图画书的图画包含了单幅绘画作品所不具有的时间上的延续性。单幅的绘画作品是对于某一场景的固定呈现,它所表现的大多是发生在一个特定时间里的景物、环境、动作、氛围等等。因此,一幅绘画作品所指向的,总是一个即时性的瞬间,也就是在短暂的时间过程中被凝固的视觉场景,如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星空》《向日葵》等。图画书的图画则与一般意义上的绘画作品不同,图画书的画面被赋予了时间性,它不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而是处于时间的运动之中,是整个叙事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例如图画书《我爸爸》中,所有与爸爸有关的画面看上去是以一种并列的方式放置在一起的,而并没有一个连贯的情节线索。但是在这里,画面与画面之间仍然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时间关系。这是一种情感上的时间关系。随着一个画面向着另一个画面的推移,作品中的每一幅画面都吸收了之前所有画面累积起来的关于“爸爸”的情感内容,同时也为后一幅画面提供了新的情感基础。故事正是顺着这样的画面推移和转换,一点点地走向高潮。如果我们单独地来看这里的每一幅画面,显然产生不了如此强烈的情感效果。只有当它们先后连续在一起,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呈现时,孩子对爸爸的那份无与伦比的钦佩和爱,才能得到最充分的表达。

因此,图画书的图画是一种具有时间延续性的图画,它必须通过与前后画面的连续性配合,来呈现一个有序的叙事过程。当然,除了一部分纯以画面叙事的无字书外,图画书画面之间的这种时间延续性,在很多时候还需要文字叙述的配合,才能得到完整的呈现。

2.直接性

图画书从封面一直到封底都是用一幅幅图画来是讲故事,画面给读者以直面的冲击力和吸引力,能一幅接一幅连贯地直接地展现故事情节。对于幼儿来说,因为识字数量的有限,其感知、理解图画书主要靠自身的视觉和成人的讲述来完成。图画不依附文字而存在,其本身具有的叙事功能,能够完整地表达故事的内容、情节、角色,实现形象性和故事性的合二为一。幼儿根据图画内容进行大胆猜测、思考和想象,使得幼儿仅看图就可以明白故事的内容。如《鼠小弟的小背心》非常直观地把鼠小弟的小背心给鸭子、猴子、海豹、狮子、大马和大象穿,最后小背心被撑坏了,变成了秋千。不识字的幼儿也能非常直接地明白故事的内容和书中传达出的情趣。

(二)画面具有趣味性

图画书的图画除了会讲故事,还很有趣。这种趣味性,不仅体现在情节的有趣上,也体现在画风特点上。好的图画书画面具有鲜明的画风特点,形状、颜色、画面构图与整个基调都能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留下深刻印象。所以画面的风格和特点,也是图画书的审美特点。例如,在芭贝·柯尔的《身体里的荷先生和荷太太》中,作者运用有趣的人物形象,给儿童讲述了关于身体和性别的常识。有的图画书形象逼真,例如鲁斯曼·安娜的《肚子里有个火车站》,这本书色彩丰富,图画形象,用拟人的方法描述了身体内消化系统的运转。

《身体里的荷先生和荷太太》封面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封面

(三)形象具有直观性

图画书中的图画,作为独特的图画语言艺术比用文字表现的幼儿文学形象性更加直观。画面展现的人物、动物的表情、动作都十分具体形象。环境画面或写实,或夸张,都能让幼儿感到逼真传神、生动有趣。图画书中的图画,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绝不能因为对象是幼儿就降低艺术标准,它反而需要更高的创作技巧。图画书的图画要吸引幼儿,就应该具有“新”和“奇”的特点。在适合他们接受的前提下,做到新颖、新鲜、新奇、新巧。同时,适度的夸张、鲜艳的色彩、富于动感都是增强形象性的手段。如美国大卫·香农的《大卫,不可以!》中大卫的造型怪异,画得既稚嫩又夸张,看上去就仿佛是一个五岁孩子的涂鸦,简直就像一个小恶魔。

《大卫,不可以!》正文

是这样的图画吸引着幼儿。因为生活本来的样子,因为幼儿的天性,他们接受这样的直观图画,从形象到画面的场景,以及连续的人物或动物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