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自 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成为研究型教师已经是广大学校、教师的期待。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社会知识日新月异,面对教育改革,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教育技能,那么就需要教师在国际化、经济化、信息化的时代,不断钻研学习,不断开展教育研究,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顺应教育发展的新需求。教育研究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育之路就是研究之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教学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所以,研究不是一个新的开始,研究不是奢侈品,研究也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和日常教学行为相辅相成的。当研究与教育相结合时,我们的教育就变成了轻松舒适的工作。教师为什么要重视研究?一是研究具有导向作用。如果教师的工作没有方向和目的,就像远航的轮船没有航标,人就找不到方向。教师要有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一个方向。二是研究具有调节作用。这就像咖啡店里的音乐,如果只喝咖啡而没有好听的音乐,喝咖啡很容易没有情调,而没有研究的工作就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段时间做个小实验,那段时间做个小讨论,然后再做调整,这种就是研究的状态。三是研究具有整合的功能。就像豆浆中的卤水,会改变豆浆的质量。豆浆如教育,卤水如研究。如果不进行研究,教育就会停留在原来的状态。因此,远航的方向、咖啡店的音乐和豆浆中的卤水是对研究的定位。通过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将变得连续和充满活力。

教育研究从课题开始。通过课题研究,首先,可以鼓励我们思考教育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这是一种教育的进步。其次,通过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最后通过课题研究成果,可以积累教师资本,提高教师个人影响力。我们可以从实际教学中发现,无论是骨干、名师的选拔,还是教师职称的提升,课题研究的成果以及教师对研究项目的投入或参与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只要教师的课题研究围绕教育教学展开,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为之服务,教师的课题研究就会是有效的,才能产生综合的效果。因此,课题研究中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注重课堂教学,三是注重思考。

教育研究从教学反思开始。反思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思考的过程。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质量的教学成绩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总结和反思,才能在理论支撑下不断积累和有序发展。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教学质量较高的老师,通常更注重反思和积累,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成长得更快。需要注意的是反思的结果要在实践中得到证实。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对教育中出现的现象或问题的反思,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反思的结果在后续的教与学中的运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研究从教研活动开始。教研活动是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活动。长期坚持参加教学活动,有助于普及教学经验,深化教学改革。教研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首先是学习教育理论。如果不学习教育理论,肯定会跟不上教育的新形势。其次是公开课教学。公开课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研活动形式,能够鼓励教师更好地备课,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够鼓励教师间相互学习,提高教研和教改的意识。三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可以让教师相互取长补短,加强交流与学习。

可以说研究是教师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必要基础;研究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专家,为人类灵魂的发展做出贡献;研究是提高教育水平的抓手,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关键。

陈 欣

20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