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为了确保劳动教育在中小学常态、有序、有效地开展,应进一步落实劳动教育的课程化,尝试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他学科教学和教育活动之中。
1.体系化开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课程
为了确保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有序有效开展,必须使其课程化,将其真正纳入中小学教学总体计划之中,设置为一门显性课程,按照显性课程的要求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才能保障该课程的常态化开设。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实施要以尊重兴趣、基于经验、联系生活、多元选择、着眼发展为理念,开发结合学生实践的劳动教育课程。如:农事劳作课程、劳动创意课程和快乐生活课程等。
2.创新劳动教育学习方式
劳动是面向真实问题的探索活动,是人们亲力亲为的动手实践过程。因此,劳动教育要面向真实生活世界和职业世界,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校外教育。另一方面劳动教育要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以亲历劳动实践引领学习方式变革。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科学探索、工程设计、技术实践,应用学科知识,实现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在应用学习、设计学习、项目学习、操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学习方式变革的核心在于以项目或项目组团的方式推进,打破课程界限,开展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如:某校在劳动教育中开设的“开心农事”模块的学习以跨学科的项目整合学习为主,包括二十四节气、农场小作家、田园古韵等。
3.基于学校劳动教育和家校资源,开发出农事劳作和劳动创意课程以及家校联动融合快乐生活课程
农村学校中,家长就是最好的劳动教育的老师,家长中的能工巧匠比比皆是,学校可以结合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某学校根据家长特长开发的陶艺课程、木工课程都是极具特色的课程。学生们学习轻松又兴趣盎然。
4.社团活动中开发劳动教育主题项目式学习
农村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乡村少年宫实施劳动教育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例如,开展以农事劳动为主题的劳动创意模块,开发诸如“小小农博士”“探秘土壤”“农具博物馆”等项目式学习。这些学习活动最大的特点是研究性强。学生们组成社团,确定研究课题,开展研究活动。不但丰富了学习方式,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