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教育中发展学生的劳动技能

(二)在科学教育中发展学生的劳动技能

教师在科学与劳动教学过程中,可开展一些两者结合的项目专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比如,近年气候变化的社会热点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开展“制作天气瓶”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此项目内容,实际感受气候变化,教师重点向学生介绍气候变暖对地球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并在专业的实验室,向学生展示天气瓶的操作。步骤一:将水33mL和硝酸钾、氯化铵进行溶解。步骤二:将樟脑溶解于酒精中,然后将两个步骤中所产生的溶液混合在一起,加热搅拌到澄清,温度为30~40℃,最后将溶液密封在透明玻璃瓶中。教师在实验结束后,还可通过多媒体播放关于气候变化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我们实际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从身边点滴做起,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将科学课程中技术项目与劳技课程的小制作进行整合也是较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可设计一些技术项目,并在劳技课程上对应的小制作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学模式。

比如,在小学课程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单元中,教师为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可让学生自己制作道具,如制作“土电话”,可将两个一次性的纸杯用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好。用到的道具有刀、竹签、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体验科学课程中的乐趣,还锻炼了动手的能力。并在此节课中掌握声音传播的相关知识,学生收获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