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师使用网络资源的基本策略

2.科学教师使用网络资源的基本策略

(1)课堂教学中运用络技术资源与多媒体交互配合。无论多么注重实验的课程也离不开书本知识的讲授。而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仅靠文字表述,学生受限于年龄小,其知识储备、理解能力、社会经验、洞察力都不足以很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很难按时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更不用说进行拓展性、研讨性学习研究。因此,有必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用文字和更加生动直观的图像、影音材料进行教学。而互联网技术便能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网络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能起到很好的“寓教于乐”,加深理解的效果。例如“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等系列涉及科学历史发展变迁的课程,“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等涉及复杂结构性问题的课程,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相关视频、图像、3D动画模型等,将其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摆脱枯燥的纸面文字,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全面调动课堂气氛。互联网与多媒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用多元化、多维化的信息交流方式,最大限度上打破时空限制,直观高效,能够很好地满足各种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热情。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求知心理特点,更顺应教育发展的要求,从根本上提升了教学效率。

(2)课后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增加沟通机会。原来小学科学教学的全部过程几乎在课堂上进行,学生一周往往只有两到三次课的机会才能得以与教师进行交流,课后除了完成作业与看书便无法获取新知识。这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亦打击了学生的求学好问精神。而利用网络技术,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社交网络软件,完成作业布置、拓展知识阅读、临时通知、共同研讨等环节,可以大大节省课堂时间,同时也拉近了师生距离,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网络上有海量的科学知识文献可供阅读,教师在经过筛选后,可将有价值的文章推荐给学生;条件成熟后,甚至可以邀请科学界的名家进行网络直播讲座,更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其对科学的热情。上述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应用于科学教学,也可推广到其他方面的教学工作中。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往往是“一人对一班”的单向状态。无论是在课堂授业、作业考试、家校互动、社会实践中,真正面对面交流的往往只有学生与其任课教师,这种单向的交流模式大大降低了教学活动效率,也不利于学生的社会性素质成长。利用网络技术,构建师生互动平台、家校交流平台、教学研讨平台,可以大大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多样性,解决旧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课外,网络信息共享确保合理规划。小学科学作为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科目,许多知识单靠课上学习、课下习作,是无法很好地融会贯通的。因此,教师必须积极组织课外社会实践性质的活动,带领学生接触社会、亲近大自然,在团体活动中全方位发展综合素质。但是,课外、校外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成本与实践,也存在安全性、时效性、可行性等一系列的问题。利用网络技术,查询所需的信息,积极与外校老师交流,与天文馆、博物馆等相关人员沟通,倾听各方面的声音,全方位地收集信息,慎重规划课外、校外实践活动。这样做既节约了时间,又集思广益,增加了课外活动的可行性。再一点,可以通过近年兴起的网络支付的方式组织课外活动,比如,用团购的形式购买天文馆的门票、车票等,在得到网络信用保障的同时,又可以节约出行成本。除了这种大规模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布置—些小型的社会实践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学习了“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这课后,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的资料,制作幻灯片、宣传海报,开展社区活动,或是写论文、倡议书,向有关部门投稿。亲手将知识变为有益于社会的行动,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重要的一课。综上所述,网络不仅仅是获取、加工、交换信息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是帮助学生创造机会、展示学习成果、了解社会与世界的窗口。互联网技术使得小学科学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最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接触吸收知识的途径,同时也在信息共享中,使教师获得自我成长,有利于构建良性循环的师生课堂互动模式。互联网技术进科学课堂,并进步地发展为组织化、有序化、模块化的互联网教学通用体系,是未来的主流趋势。

(4)建立科学资源库

一是建立科学教学软件库。库中的科学教学软件应满足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等要求,适合不同年级的科学课堂教学的需要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二是建立科学教学资源库,为学校教师提供丰富的备课用的参考资料(包括各种科学教学参考资料、特级科学教师的优秀教案和优秀科学课件等)。三是建立科学电子图书馆,在校园网上建立CD服务器,采用光盘储存与科学教育教学有关的视听材料和重要的图书资料。将一些电子图书馆联入网络,组成一个庞大的网上电子图书馆,实现一种全新的科学信息检索模式。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建立虚拟科学教育学校,由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一些优秀科学教师和教学设计专家组成的科学教研组负责科学课程的规划与课件脚本的设计,再由软件编程专家负责把脚本制作成高质量的网上科学教学课件,然后实施网上科学教学。由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组成虚拟班集体,这样就可以形成一所或多所虚拟学校,从而实现某个地区乃至全国范围的远程科学教育教学网络。虚拟学校有多种不同的科学教学模式,常用的有讲授型、个别辅导型、讨论型、探索型和协作型。其中,讨论型、探索型和协作型更能体现网上教学的优越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

案例:在教学《空气污染》一课,教师请学生小组协作在网上收集各地空气污染的典型事例,访问国家环保总局网站,讨论分析这些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并联系当地实际提出一些预防空气污染的措施,编撰环境保护的小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开发和利用网络环境科学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并给予学生健康科学的引导,逐步增强网络环境下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力度。但是教师与学生在利用网络资源时都应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生的自制力不高,所以家长应对其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