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科学家一样研究”
为了使学生的科学学习“像科学家一样研究”,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要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地方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发展。但我们缺少这种观念与实践,对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认识不够,科学课程一方面校内课程资源的普遍紧张所困,另一方面又造成各种地方课程资源的闲置浪费,课程资源的短缺制约着学校、老师、学生的发展。
科学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凡是在科学课程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都可以称为科学课程资源。它在空间上分布也很广,根据它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以大致将其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我们过去的科学教育,一度过于强调对书本上知识的学习。课堂上,很多老师都习惯于采用“读科学、讲科学”的方式,简单地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这样的科学教育对孩子的科学学习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孩子往往感到科学课的内容过于抽象,课堂上的知识离自己的生活过于遥远,就是学到了一星半点的知识又发现自己没有将它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从而人为地造成了科学与学生间的距离,时间一长,学生便对冷冰冰的书本失去了兴趣,对科学学习也失去了热情。
案例:教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观察岩石》时,课前安排学生自带岩石到课堂,学生对这些不知名的岩石充满着好奇。当进行“滴盐酸”观察时,学生看到冒泡的现象时,兴趣盎然,大声呼喊:冒泡了。全班学生,一下子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发言积极,讨论热烈。
一块本地大多数地区都能采集到的石灰岩,吸引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欲望,从而让学生更加坚定相信科学、热爱科学的信心。这一案例生动反映了教师合理开发利用地方课程资源的智慧,巧妙的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科学教育的内容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科学教育中关于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方面的许多内容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而孩子也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在科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的老师能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关注孩子的生活环境、家庭实际,科学教育能结合孩子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周围事物能慧眼识金,充分利用身边具体、生动的课程资源对孩子开展科学教育,那么科学对孩子而言就不再是冰冷和僵硬的东西。
农村学校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课程改革配套的设备、设施、实验器材等都不能正常到位,导致无法正常开展实验教学;同时,农村小学不具备配备专职科学教师的条件,大部分兼职教师将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从而在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中把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的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阻碍了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