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
2025年11月22日
【简析】
《蜗牛》这一课时是三年级学生开始接触、观察动物的第一课时。在课前,充分运用农村小学的地理环境优势让学生课前体验亲自捉蜗牛,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生存环境,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设计3个探究活动,第一,是观察蜗牛的身体构造;第二,是观察蜗牛在各种物体上的运动;第三,是观察蜗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这三个活动设计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并解决问题。
最后,在课后设计让学生饲养蜗牛的环节,让学生在饲养的过程了解蜗牛的进食、排泄、呼吸、繁殖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强调学生在观察和饲养的过程中,要做到爱护小动物,尽量不打扰、不伤害蜗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很好做到爱护小动物,每位小小实验员都小心翼翼地拿起蜗牛来观察。尤其是在探究蜗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都是轻轻触碰,还有探究蜗牛有没有嗅觉的时候,都能做到不接触蜗牛,其他组员都会在旁边提醒,不让蜗牛因为实验员的错误操作也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