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

出相反,比反应。(预热)

二、导入

刚才我们的游戏中都用到了身体的哪些部位呢?今天,我们也要用这些方法来观察和探究我们身体的结构。

设计理念:游戏中教师熟悉学生,学生不但能感受人的身体结构,为本节课打下基础,而且游戏可还比反应,有评价意识,体验中收获了快乐!

三、观察身体的特征

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们的身体的哪些结构呢?

身体的结构可以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两方面来观察和描述。(手脚——属于身体的外部形态,也称为外形;心脏——属于身体的内部结构)

1.观察身体的外形

小组讨论:老师请一位模特上台展示,帮助同学们认识身体的外形。你很自信,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开始。请同学们思考:人的身体从外形上看,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头、颈、躯干,两臂和两腿合称为四肢。)

小结:身体的结构从外形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头、颈、躯干、四肢。

设计理念:人体的外形探究环节中,探究的个人就是学生自己,让学生感觉人体有很多的秘密值得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的人体的兴趣。

2.人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的同桌,比较身体左右两部分,我们发现了什么?(左右两边给有一只耳朵、眼睛等。)

课件出示人体图,一条虚线把人的身体分成两个部分,沿着这条虚线对折的话会怎么样呢?(完全重合)在数学上把能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对称图形。人体也是一个对称图形,而且是左右对称的。

设计理念:所用的人体图课件是班上同学的相片制作,学生会觉得探究更具有真实性,表现好的学生才有这样的机会,巧妙地组织好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左右对称的结构有什么好处呢?想知道吗?让我们通过活动来体验一下。

活动1:先用单手系红领巾。注意:先将红领巾折三下,然后佩戴、打结,才算完成!10秒钟,开始!再用双手系红领巾,要求一样,开始!(体会双手比单手做事方便灵活;)

活动2:请两面同学起立,右脚离地,只用左脚完成动作,注意力集中,听口令,向左转,右脚落地,向右转,是双脚困难还是单脚困难?(体会单脚比双脚更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

小结:左右对称的结构使人体活动的时候更灵活,运动的时候能够保持平衡,有种协调美。

其实,我们单脚转体、单手系红领巾就是在感受残疾人的行动,见到残疾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回答)对!我们要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因为他们的行动比正常人要困难得多!

设计理念:活动中,各项活动完成的时间和活动评价体系由学生自己确定,把决定权交给学生自己,体现了科学的自主性,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活动。

3.探究身体的内部组成

刚才这些是我们观察到人体的外部形态,人体的有些组成部分从外形上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却能听到、触摸到或者感受到它们的存在。同学们,用看、听、闻、摸的方法,感受我们的内部组成,比一比,哪一个同学发现得最多。

学生汇报、展示。(用手指在手上按一下,会出现一个小洞,然后很快这个小洞就会没有了等)

师总结汇报结果。

感受我知道的身体内部组成:

看、听、摸、闻

设计理念:学生在探究中亲身体验、感知内部器官的存在,亲身体会探究人体活动的快乐。

四、身体怎样工作

人体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对人体起着重要的作用,身体的工作离不开这些结构,身体具体是怎样工作的?在每一个活动中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活动。

1.展示“跳绳”活动、直观探究

举个例子,比如你们喜欢的跳绳活动,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跳绳,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和思考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分参与了?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气泡图:在跳绳活动中手、脚、胳膊、心脏、肺、脑都参与了。)

在这个图中以“跳绳”为中心词,把与中心词有关联的、联系最紧密的内容填写在它周围的气泡中,就形成了气泡图。

2.小组活动,汇报交流

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气泡图,现在在小组内确定一个活动,最好是能够在课堂上完成的活动,注意分析哪些身体部位参与了这个活动,共同完成气泡图。(学生活动)

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呢?说说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活动,是怎样参与活动的?

如:写字——手、眼、脑、心脏、肺

跑步——胳膊、腿、脚、脑、心脏、肺

系红领巾——手、胳膊、眼、脑、心脏、肺

学生展示气泡图,比较异同,仔细观察这些气泡图,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理念:学生分组体验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工作,这样参与面广,探究积极性高,同时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3.总结

从不同的气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而且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同一个活动需要身体多个部位共同参与完成;在不同的活动中有相同的身体部位参与了活动;人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

五、分享收获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后思考

我们的身体结构,从外形上划分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按照人体的工作类型划分,你认为还可以怎样看待人体的组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