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驿站的方位
(I)喜峰口驿站
《嘉庆会典事例》卷五三一“兵部·邮政·置驿四”;卷七四五“理藩院·边务·驿站”;卷五五九“兵部·邮政·驿程”。
《理藩院则例》卷三一“邮政”。
麒庆:《奉使科尔沁行纪》,《八旗文经》卷四一。
喜峰口一道,除喜峰口、宽城内地所设二站外,设蒙古站十六,……达喀喇沁右翼旗、中旗、左翼旗,土默特右翼旗、左翼旗,喀尔喀左翼旗,敖汉旗,奈曼旗,扎鲁特左翼旗、右翼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左翼中旗、左翼前旗、右翼中旗,郭尔罗斯后旗、前旗,科尔沁右翼前旗、右翼后旗,扎赉特旗,杜尔伯特旗,凡二十旗。(《嘉庆会典事例》卷七四五)
喜峰口管站司员管理汉站二,蒙古站十六,共十八个站。站名不见于一统志,今从《事例》卷五三一。
甲、汉站
1.喜峰口站 即今喜峰口。
2.宽城站 70[8]
即今河北省宽城县,康图满文音译作Kowan Cing Giyamun(满文giyamun,此云站)。乾图再从满文倒译为汉字,作关昌站,不可从。《事例》卷七四五“自喜峰口至札赉特十九旗为一路,……现有管城二驿”。管城亦宽城之讹。
乙、蒙古站
1.和齐·坦频·格儿站 100
《事例》卷七四五作和齐·台品·郭勒,《则例》卷三一作浩沁·台品·郭勒。康图满文作Fe Susai Boo Giyamun,乾图音译作佛苏塞包,译言老五十家。因知此站蒙文站名应为Qaghucin Tabin Ger,和齐·坦频·格儿即其音译。申图[9]平泉南境瀑河右岸的五十家子,就是这个喜峰口外通往黑龙江大道的第一个蒙古驿站。麒庆行记:“涉宽河,越豹河崖,抵党坝,出大矶口,抵第一台,地名浩沁塔比格尔,译言旧五十家子,因台上有五十户蒙古也。康熙中设立外藩各蒙古驿站,自喜峰口至札赉特置驿十六,每驿驻蒙古五十户,筑室受田,俾之耕牧。遇有差徭,户出马一匹,以给其役。”
2.勘斯呼站 120
康图作Keyisku G.,乾图音译作克依斯库。据二图所标方位,此即1/100万旧图及1/50万图NK50D八里罕甸子南、黄土梁子北,老哈河西岸、Hurhok河南岸公路线上的五十家子。
3.托和图站 140
康图作Hara Tohotu Giyamun,乾图译音哈拉·托和图站。根据申图,本站在宁城正北、老哈河右岸的五十家子,东经119°17′,北纬41°42′。
4.伯尔克站 140
康图作Berge Giyamun,紧靠哈尔纪河(Hargi Bira)上游。乾图八排东一把本站的方位标注错了。据1/50万图NK50B,这个站在今敖汉旗(新惠)西南、旧建平(新邱)东北,黑水正东、老哈河支流蹦河两岸的南北两个五十家子,东经119°44′,北纬42°7′。
5.洪郭图站 150
康图作Honghotu Giyamun G.,乾图作洪郭图·苏巴尔汉站。这是蒙文qongqotu subarghan的满文读法,译言有铃的塔。据1/50万图NK51A,本站在今敖汉旗(新惠)东北北孟克河右岸(申图标在左岸)的五十家子,东经120°6′,北纬42°33′。
6.锡喇诺尔站 160
康图作Sira Noor G.,乾图译作希拉娜尔站。据新图K51及1/50万图NK51A,这个站应在奈曼旗(大沁塔拉)西北孟克河末流入湖处,东经120°20′,北纬42°57′。
朱尔哈带
此站不在喜峰口外十六个蒙古站之列。康图作Jurhadai G.,乾图八一东一将它注在锡拉诺尔站与库库彻尔站之间、老哈河右岸。查1/50万图NK51A,本站当为老哈河右岸的南北两个西五十家子之一,约在东经120°20′,北纬43°7′。
新图K51东经120°13′,北纬42°56′有五十家子庙。
7.库呼彻尔站 100
康图作Kuhucel G.,在锡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接近合流处之老哈河左岸,乾图译作库库彻尔。《奉使科尔沁行记》云:“十二日,循老河东南岸而行,行百余里,抵第七台,地名库库车尔,……十三日,过老河,涉西拉木楞,……行一百三十余里,抵第八台,名三音哈克。”据此,该站当在老哈河右岸。查1/50万图NK51A,这个站应在接近二河合流处之老哈河右岸的五十家子。
8.三音哈克站 180
康图作Sayin Hak Giyamun,乾图译作萨音哈克,据1/50万图NL51c,开鲁县西北明白尔河右岸有五十家子(东经120°57′,北纬44°),就是这个驿站的站址。
9.西讷郭特尔站 90
康图作Sine Gol Giyamun,乾图则亦译作西讷·郭特尔。按sine gol译言新河。乾图与《事例》郭特尔的特字,恐是衍文。据康、乾二图所标注的本站方位,并参照《事例》、1/50万图NL51c,位于札鲁特旗(鲁北)至开鲁公路线上的爱里营子(东经121°,北纬44°16′),可能就是这个站的旧址。
《事例》卷七四五称这个站为锡拉郭勒,译言黄河。《则例》卷三一称这个站为希讷郭勒,译言新河。校以康图,《则例》的译名应该是正确的。
10.奎苏·〔布〕拉克站 160
康图作Kuyisu Bulak Giyamun,乾图译名与《事例》同。依二图所标方位,1/50万图NL51c札鲁特旗(鲁北)东,东经121°15′,北纬44°31′的他本庙,可能就是本站故址。蒙文tabin,译言五十,他本庙当是他本格尔庙的简称,即五十家子庙。
11.博罗·额尔吉站 140
康图作Boro Ergi Giyamun,乾图译名与《事例》同。据1/50万图NL51c,此站当在郭特尔河(今霍尔河)南科尔沁右翼中旗旗治白音胡硕与高力板之间的巴仁太本,东经121°49′,北纬44°53′。
12.诺木齐站 140
康图作Numuci Hak Giyamun,乾图译作努木齐·哈克站。据1/50万图NL51c、新图L51以及申图,本站应在今吉林洮安县(治洮南)西南西的平源村(太本站),东经122°,北纬45°16′。太本亦是蒙文tabin的音译。
13.哈沙图站 180
康图作Hashatu Giyamun,乾图译音与《事例》同。据1/50万图NL51c及新图L51,这个站应在今吉林洮儿河北白城市西北的太本站,东经122°42′,北纬45°43′。
14.哈拉·克勒苏特依 180
康图作Hara Keresutei Giyamun,乾图译名同《事例》。据1/50万图NL51B、新图L51以及申图,本站当即今黑龙江泰来县西南二十五公里处的乌雅站(武牙站),东经123°2′、北纬46°14′。
15.珠克特依站 100
康图作Juktei G.,乾图译名与《事例》同。据1/50万图NL51B、新图L51及申图,本站当即今黑龙江泰来县西北、塔子城东北北八公里之绰尔河左岸的乌雅二站,1/20万图L51Ⅹ作乌雅站庙。东经123°12′,北纬46°39′
16.哈达罕 90
康图作Hadayihan,乾图译名与《事例》同。据《黑龙江通志》卷六二后附分县图之“景星县图”,该县罕达罕河南岸有罕达罕站,在景星县(今属龙江县)西南二十余里。另有乌雅头站屯,在景星县治东南雅尔河右岸通向齐齐哈尔的大道上。依驿道走向的形势看,乌雅头站屯必是喜峰口一道的最末一站即哈达罕站,东北距齐齐哈尔直路一二〇公里,参阅1/50万图NL51B及申图。
(Ⅱ)古北口驿站
《嘉庆会典事例》卷五三一“兵部·邮政·置驿”,卷五五九“兵部·邮政·驿程”;卷七四五“理藩院·边务·驿站”。
《理藩院则例》卷三二“邮政”。
文祥《巴林纪行》,《辽海丛书》第八集。
古北口一道,除古北口至坡赖村内地所设五站外,设蒙古站十,……达翁牛特右翼旗、左翼旗,札鲁特左翼旗、右翼旗,巴林右翼旗、左翼旗,阿鲁科尔沁旗,乌珠穆沁右翼旗、左翼旗,凡九旗。(《嘉庆会典事例》卷七四五)
甲、汉站
1.古北口站 即今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
2.鞍匠屯站 70
新图K50,今河北滦平县治所(鞍匠营)。文祥纪程,正月十七日,“由古北口行,有关厅在山下北门内。……出关即在山沟乱石内行,三十里,至三岔口早尖,又十里入山口,石多难行,旋登十八盘,岭甚高,下岭五里许,又登山,亦名十八盘,稍又十余里,至安匠屯。(站官与丁役均系康熙年间由内务府拨来者,官则干把总,丁则拨什户,无技艺操演,专司驿务。)”
3.红旗营站 90
新图K50,今河北滦平县东北红旗营。文祥纪程,正月十八日,“由安匠屯五十里至金沟屯,五里,登伊素岭,曲折盘旋,约十余里下岭,又二十里渡大河,亦名伊素,宿于红旗营。”
4.十八里台站
据《则例》,其正西至红旗营六十里、正南至热河一百里。康图作Sibartai Giyamun,译言泥站。新图K50隆化县东之十八里太即本站所在地。文祥纪程,正月十九日,“由红旗营行四十里度莜麦岭,又二十里至十八里汰。此处有行宫,乃入围之尖营。”
5.坡赖村
据《则例》,十八里台正北至坡赖村八十里,确地待考。文祥纪程,正月二十日,“行十余里,过黄姑屯,有小岭一道,行宫在大道北,又二十里至和乐村,三十余里过坡赖村。又八九里至依北家子,询悉次日即入围场,前途均系蒙古站。”
乙、蒙古站
1.默尔沟站 120
《则例》卷三二:“美耳沟正西至坡赖村一百二十里,正北至希尔哈站一百里。”康、乾两图均无此站。根据《则例》所举的方向和道里,在新图K50上寻找此站,可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西南南之梅林沟。
2.锡尔哈站 100
康图英金河支流希尔哈河(锡路戛河)右岸有Sirha i Susai Boo,乾图译作希尔哈·衣·苏塞包,译言锡尔哈的五十家子。据1/50万图NK50B,此即赤峰西南,围场东北西路戛呀河上游左岸的五十家子,在老府西南约二十公里。文祥纪程,正月二十二日,“行三十里出围场,又二十里至岔道子,二十里复入围场。此站系沿围场东南两面行,是以时出时入。又三十里出围场,至西尔哈,宿于喇嘛庙。”
3.阿木沟站 60
站名不见于康、乾两图。据《则例》,“阿美沟西南至希尔哈六十里,东北至卓索七十里”,根据方位和里程在今图上寻觅,当即新图K50上赤峰西阴河(英金河)南岸的五十家子,其地北距阴河约十公里,位于阴河一条支流的源头,南距老府约二十公里,东距赤峰约六十公里,北距大庙约十公里。文祥纪程,正月二十三日,“三十里至敖宁府,距住程仅四十里,岔道向西北行,又十里,登巴彦乌拉梁,南面约二十余里,北面下仅十余里,又五里,至阿美沟”。
4.卓素站 70
康图英金河支流有卓逊必拉(Joson Bira),乾图音译作逊,即卓素异译。卓逊上游左岸有卓逊苏塞包(Joson Susai Boo),译言卓逊五十家子,在1/50万图NK50B上寻查,此站即今赤峰市西北卓苏河左岸的五十家子。文祥纪程,正月二十四日,“二十五里至公主陵,又二里许,过一岭,不甚大,四十五里至卓索。”
5.彻多布站 80
乾图八排东一卓逊河北有伯尔克河(Berke Bira)左岸支流陈德布必拉,康图卓逊河北有Cendebu Bira,为伯尔克河的支流。彻多布站当在这条河上。《则例》卷三二:“陈图博西南至卓索八十里。”文祥纪程,正月二十五日,“三十里至铁匠营,又数登土梁一道,高不及半里,至巅则阳平一片,约四十余里,四望群山,仅见峰顶,其上风甚大,土人谓之大坝。口外多此,惟巴林一路较少耳。下陵过村,旋复登一坝,十余里方下,又十余里,至陈土博。”
6.拉苏特克站 80
《事例》卷七四五作赖三呼图克,卷五五九同。地在今巴林桥南的来三站。康、乾二图无注记。文祥纪程,正月二十六日,“三十里过小梁一道,名黑水梁,下即黑水村,又四十里至来色。”
7.锡拉穆楞站 40
康图巴林城西南有Sira Muren Susai Boo Giyamun。据麒庆记,本站在巴林桥北十余里。文祥纪程,正月二十七日,“三十里至七株里,行五六里,遍地皆绿沙,旋过沙岭五六道,二里余抵巴林桥。河水面甚宽,独近桥处仅二丈余,水与桥平,桥下之水深十余丈。……岸北有碑亭,兼满蒙镌志。桥建自顺治十四年。系多慧公主所修。桥以北,皆系巴林王境。无汉人村。过桥十余里,抵色拉木伦站。”
8.噶克察站 100
康图无注记。林西县东约二十公里之查干河与招苏太河合流处,D'Anville图[10]有Susai Boo Giyamun记注,今地即申图之五十家子庙。
9.海拉察克站 120
据1/100万新图L50,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巴林右旗白塔子西南二十公里、查干木伦河右岸之五十家子(东经118°21′,北纬44°4′),就是这个站的旧址。
10.阿噜噶木尔站 60
《则例》:“阿噜噶木尔站,蒙古正站,西南至海拉察克站计程六十里。”据1/100万新图L50,本站应在噶察克站东北北六十公里之太本庙。东经118°30′,北纬44°35′。
(Ⅲ)独石口驿站
《嘉庆会典事例》卷七四五“理藩院·边务·驿站”;卷五五九“兵部·邮政·驿程”;卷五三一“兵部·邮政·置驿”;卷五三七“兵部·邮政·设铺”。
《理藩院则例》卷三二“邮政”。
《口北三厅志》卷六“台站”。
独石口一道,除独石口内地所设一站外,设蒙古站,其第一站奎屯布拉克在察哈尔境内,入内蒙古境者五站,……达克什克腾旗,阿巴噶右翼旗、左翼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左翼旗,浩齐特右翼旗、左翼旗,凡七旗。(《嘉庆会典事例》卷七四五)
甲、汉站
独石口站
乙、蒙古站
1.魁屯布拉克站 120
《事例》卷五五九:“出独石口一百二十里至魁屯布拉克。”《口北三厅志》卷六:“第一台魁吞布喇克,设马五十匹、达夫五十家。”《事例》卷七四五:“独石口一道,……设蒙古站,其第一站奎屯布拉克在察哈尔境内。”
查康图,出古北口为Cilon Balgasun。十三排图译作齐伦·巴尔哈孙,译言石城,即新图K50石头城子,南距独石口三十七公里。其北Ulan Hoton,乾图音译作乌兰和屯,译言红城,在上都河左岸,即旧图NK50的大红城子。其北Susai Boo,乾图作苏塞包,华言五十家。一九六二年出版的《中国分省地图》标注为五十家子,此即独石口外蒙古驿站第一站魁屯布拉克。由此东北渡闪电河,为Nohai Hosho,译言狗岬,音译作诺海和朔,乾图漏掉这个站,遂引起不少误解。再北就是上都河右岸的博罗和屯(Boro Hoton,译言青城)了。
从独石口至元上都旧址(昭奈瞒苏谟,译言一百零八庙),元明清三代都设有驿站,也都有记载可考。
《永乐大典》卷一九四二六“站·驿站二”页三:“独石〔东北八十、〕牛群头〔六十、〕明安(卷一九四二二页四作察罕脑儿站)〔六十、〕李陵台〔正西三十六站入和林〕、桓州〔至上都〕。”
《元史》卷三五文宗至顺二年(一三三一年)五月丙申,“赈滦阳、桓州、李陵台、昔宝赤(“站赤”作明安,又作察罕脑儿)、失八儿秃(“站赤”作牛群头)五驿钞各二百锭。”王恽《中堂事记》:“十五日至察罕脑儿,……乱滦河而北……。”足见次站李陵台在滦河右岸。
《明史》卷四十“地理志·开平卫”:“东有凉亭、沈阿(《口北三厅志》卷十三明尹耕“弃开平说”作枕河,《清一统志》卷五四八作沈河)、赛峰、黄崖四驿路,接大宁古北口,西有桓州、威虏、明安、隰宁四驿路,接独石。”明代独石口与开平间的驿站,完全沿用元代的驿站设置。
据《清实录》,康熙三十五年(一六九五年)的昭莫多之役,康熙帝度漠道路是:三月丙寅驻独石口城内,丁卯齐伦·巴尔哈孙,戊辰诺海河朔,己巳博罗和屯。康熙进军的道路,仍是元明两朝的旧驿站。
《口北三厅志》卷三云:“明安城,今人呼为红城子,蒙古名诺海霍朔,亦曰五蓝城。五蓝华言红也,在独石口北一百里。”此说大误。红城子(五蓝城,乌兰和屯)在闪电河西,诺海河朔在河东,分明是两个地方,如何能混而为一?又卷首页十六说:“博罗河屯……在诺海河朔正北六十里,遗址尚存”。卷三页十九说:“明威卤驿,土人呼为博罗城,在独石口东北一百四十里,……在明安驿东北六十里。”如果诺海河朔即五蓝城,亦即明安驿,那末同一个博罗河屯,如何会既在诺海河朔东北六十里,又在它的正北六十里呢?
2.额楞站 230
《事例》卷五五九:自魁屯布拉克“二百三十里至额楞站。”余寀《塞程别记》:上都“五里至双塔,又十五里至赵耐漫苏门泥叉喇,又十五里至墁绰可,又三十五里至额仑。”是上都距额仑七十里。
康图及乾图招·奈满·苏谟西北有额勒尔(Erel)驿,可能就是额楞站。据1/20万图K50Ⅷ,当在今鄂伦诺尔苏木驻地。东经115°57′,北纬42°4′。
3.额墨根站 150
蒙文emegen译言祖母。据《三厅志》,本驿达夫五十家由阿坝垓札萨克抽拨,当在阿坝垓境内。
4.卓索图站 160
康图达尔鄂谟(Dal Omo,满文omo译言湖)西,有魁屯必拉(Kuyitun Bira,译言凉河)自西东来,流入此湖。乾图魁屯必拉的注记,距离这条小河过远,令人不敢认为它就是这条河的名称。魁屯必拉上游有Kuyitun Giyamun,译言魁屯站。乾图把它标注在这条河的源头。
《清一统志》卷五四一阿巴噶旗,“阴凉河在左翼东南一百五十里,蒙古名魁屯,源出卓索图站。”
《三厅志》卷六:“第四台魁吞稿儿(蒙文Kuyitun Ghool,译言凉河)达夫五十家,由阿坝垓札萨克抽拨十家,阿霸哈纳尔抽拨四十家。”这个由两旗共同维持的魁吞稿儿站,就是魁屯站,也就是卓索图站。1/100万旧图NK50达里湖西的居民点,就是这个第四站的所在地。今地当在1/20万图K50之哈泊塔嘎苏木驻地,东经116°6′,北纬43°18′。
5.西林果尔站 150
康图锡林河左岸有Arcatu Giyamun,乾图八排东一及《大清会典图》卷二六二“锡林郭勒盟游牧图二”译为阿尔察图站,就方位、里程看,它就是西林果尔站。蒙古站一站两名颇多。如阿尔泰军台第二十六台毕勒格库,又名那浪;第三十二站赛尔乌苏,又名他拉多兰。本站当在锡林浩特东南南之奥尔托鄂博附近。见1/20万图K50Ⅲ,东经116°33′,北纬44°13′。
6.呼鲁图站 180
在锡林河与大集林河之间,康图有Orodu G.,乾图译作额罗都站。《会典图》卷二六二锡林郭勒盟游牧图二译为额鲁都站,当即呼鲁图站。据《三厅志》卷六,第六台英敦沙哈图,当是本站最初的站名。1/20万图L50ⅩⅩⅩⅢ,在莫托呼都克,东经116°33′,北纬44°13′。D'Anville图将Ortou G.标注在东经116°30′,北纬44°18′处。
(Ⅳ)张家口至归化城驿站
张家口一道,除张家口内地所设一站外,设蒙古站,是为阿尔泰军台。其第一站察罕托罗盖以及第九站沁岱,皆在察哈尔境内。至第十九站奇拉伊木呼尔以下,已接喀尔喀境内。在内蒙古境内者九站,……达四子部落旗,苏尼特右翼旗、左翼旗,喀尔喀右翼旗,茂明安旗,凡五旗。(《嘉庆会典事例》卷七四五)
雍正六年议准,自张家口至归化城,前因噶尔丹之役设立蒐吉、昭化、塔拉·布拉克、穆海图、和林格尔等五站,今应裁汰。(《事例》卷七四五)
阿尔泰军台另详。这里只说明康熙中叶设立、雍正中叶废止的张家口至归化城驿站。
1.蒐吉站
康图作Seuji Giyamun,乾图译为搜集,标记在哈柳台必拉西。就此站方望看,它是张北县通往尚义(南壕堑)大道上的五十家子,在尚义东南东二十三公里,参阅1/50万图NK50c,东经114°13′,北纬41°4′。
2.昭化站
康图作Jooha Giyamun,乾图译为卓哈站。这个站在卓哈河的河源卓哈达巴汉山下。卓哈河即东洋河。所以就地望看,此站应在今尚义与老平地泉之间大道上的台基庙附近、东洋河上游后河的左岸。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年)五月十一日,张鹏翮和钱良择都曾在这里驻营。他们称该地为佐汉郭尔、召哈窝儿。张鹏翮说,这里有水西南流。台基庙南的小河,正是一道向西南流的后河支流。参阅1/50万图NK49D。
3.塔拉·布拉克站
康图作Tala Bulak G.,蒙文tala bulagh,译言平地泉。据乾图,塔拉布拉克站在奇尔鄂谟(Kir Omo)西北。奇尔鄂谟即今京包线上集宁市东南、土贵乌拉站(官村,今察哈尔右翼前旗治)东北的黄旗海子。就地望看,此站即今老平地泉,参阅1/50万图NK49D。
4.穆海图站
康图作Mohuyitu Giyamun,乾图译作谟海图站,即今京包线上集宁市与卓资两站间的马盖图站东南三公里处之马盖图村,参阅1/50万图NK49D。
5.和林格尔站
康图满文作Orin Boo Giyamun,译言二十家子站。乾图无注记。和林格尔是蒙文qorin ger的音译,意为二十家子。据1/50万图NK49D,这个站的旧址即今京包线陶卜齐站西南南十二公里的二十家子村。
6.归化城
康图Kuku Hoton,乾图作胡胡和屯,译言青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
(Ⅴ)杀虎口驿站
《嘉庆会典事例》卷七四五“理藩院·边务·驿站”;卷五二八“兵部·邮政·置驿一”;卷五三一“兵部·邮政·置驿四”;卷五五九“兵部·邮政·驿程一”;卷五三七“兵部·邮政·设铺六”。
《理藩院则例》卷三二,“邮政”。
麒庆:《奉使鄂尔多斯行记》,《八旗文经》卷四一。
杀虎口一道,除杀虎口内地所设一站外,设蒙古站十一。北路四站,……皆在土默特境,其乌拉特三旗,即由归化城达之。西路七站,……达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左翼后旗、左翼中旗、右翼后旗、右翼前旗、右翼前末旗、右翼中旗,凡七旗。(《嘉庆会典事例》卷七四五)
甲、北路四站
1.八十家子站
这个站,康、乾二图都没有注记。
《事例》卷五五九:“右玉县站二十里至杀虎口”。卷五五七:右玉县站“西北二十里至和林格尔厅八十家子。”可见杀虎口和八十家子同在一地。这是从杀虎口内的里程看这个问题。再从杀虎口外的里程看,《事例》卷五三七:和林格尔厅“厅前铺三十里至五素途路铺,十五里至坝底铺,十五里至新店铺,二十里至佛爷沟,二十里至八十家子铺,二十里至右玉县在城铺。”卷五五九“杀虎口一百里至和林格尔站。”“由萨尔沁站分道一百里至八十家子站。”是二十家子站(和林格尔)距杀虎口和八十家子都是一百里;也就是说,这两个驿站同在一地。所以《山西通志》卷三六说:“八十家子在〔和林格尔〕厅南杀虎口外,为入口第一站。”“至八十家子入杀虎口为冲途,蒙古贡道所必由也。”查1/30万图,这两个驿站,也注记在同一个地点。一个地方设立了两个驿站,因为在口外的八十家子是蒙古站,在口内的杀虎口是汉站。
2.二十家子站
康图满文作Orin Boo Giyamun译言二十家站,乾图作鄂林巴,巴为包之误写,包译言家。此即和林格尔,亦即蒙文qorin ger的音译。
3,萨尔沁站
康图满文作Salcin Gashan Giyamun,译言萨尔沁村站,在呼和浩特同和林格尔之间,北距归化城六十里,南至和林格尔五十里。(参阅《事例》卷五五九)康、乾二图都标注在胡图克图河左岸。
4.归化城
今呼和浩特市旧城。
乙、西路七站
1.杜尔根站
呼和浩特市南的大黑河,康图作Durgen Bira。乾图译作图尔根河。根据《事例》卷五五九,这个站在萨尔沁站西一百里。麒庆《奉使鄂尔多斯行记》,自杜尔根“西行五十里,过托克托城,抵河口镇,不里许至〔黄〕河岸。”足见这个驿站在河口镇东五十里处。查1/100万旧图NK49,河口镇东北约二十公里处有大五十家子,就是杜尔根站的旧址。
2.东素海站
《清实录》康熙三十五年(一六九六年)十一月,己未,康熙“自喀林托会渡黄河,驻东斯垓。”足见东斯垓东距黄河不远。《鄂尔多斯行记》,“过河后,沙冈环绕,土人呼为十二连城,行四十里至第三台,(按:本书作者称“口外西行之路以和林格尔为第一台”)地名东素海,……西北行四十里,抵胡素台河。”由此可知,东素海站西距胡素图河、东距黄河的里程是相等的。《大清一统志》卷四八二“山川条”,“东四海泉在左翼前旗(在今准噶尔旗治沙圪堵西北)东北一百三十里。”
从道里方望看来,章盖营子就是东素海站所在地。清代驿站制度每站设章盖及昆都各一。清末志锐《张家口至乌里雅苏台竹枝词》哈留第三台自注云:“每台设章盖、昆都各一,领台兵二十名。章盖品秩准防御、昆都准骁骑校。”章盖营子当即章盖住居的地方。章盖即章京。《事例》卷五三一,杀虎口“多素哈站蒙古章京一员,昆都一名,兵四十八名,马五十匹。”
3.吉格苏特站 200
康熙于三十五年(一六九六年)十一月己未驻东斯垓,癸亥驻瑚斯台(康图作Husutai),己巳驻哲固斯台。吉格苏特,康图作Jegesütei,译言有菖蒲。《大清一统志》卷四八二,蒲池在左翼后旗(今达拉特旗治树林召西)东一百三十里,蒙古名虎苏台,蒲水注入其中。
从道里和方望看来,蒲水(虎苏台河)即今虎斯台河,在吉格苏特东。乾图哲格苏台河右岸有支流名和苏台河(Qosutai Ghool),即今虎斯台河(胡四太河)。《鄂尔多斯行记》,自第三台东素海“西北行十四里抵胡素台河。……是日行九十里抵第四台,地名吉克素。”吉格素即哲格苏台。查1/20万图K49ⅩⅩⅫ,虎斯台河西约二十公里有柳沟河。这个柳沟河从道里方望看,正是哲格苏台河。据1/100万旧图K49,本站在这条河东、萨拉齐黄河南,胡素台河上新召西的塔宾召。蒙文tabin juu译言五十庙。驿站庙大约都称五十家庙、太本庙(如热河境)或五十庙。
4.巴颜布拉克
据《鄂尔多斯行记》,本站在吉格苏特站西八十里,在杭锦旗内。
5.阿鲁乌尔图站
蒙文郡王旗图[11]Aru Urtu Örtegen-ü Ghajar,译言阿鲁乌尔图站地,在乌兰木伦河(即神木河)上流东边一支流的发源处。麒庆云,“阿鲁乌尔图,译言地势广阔也。”
据《绥远志稿》“地理志·疆域·东胜县区村”条,四、五、六三个台站,均划归东胜县。
据蒙文郡王旗图,阿鲁乌尔图站在Qantai Süme(旱台庙)西北,Elesütei Süme东北,1/20万图K 49 ⅩⅩⅫ,东经109°45′至110°,北纬40°至40°30′之间有旱台川,旱台庙必在这条河上。在这条河西,东经109°51′,北纬40°5′有塔并召,译言五十庙。塔并召南约三公里有掌盖沟,即驿站的站长章盖(亦译为章京)住处。这个地点就是阿鲁乌尔图站所在的故址。又1/100万新图J49,东胜县治西约十五公里有旱台庙,再西约三十多公里有爱拉苏台庙,即Elesütei Süme,译言有沙的庙。本站位于旱台庙西北、爱拉苏台庙东北,与蒙文郡王旗图完全相合。
6.巴尔苏海站
蒙文郡王旗图有Barsuqai-yin Örtegen-ü Ghajar,即巴尔苏海站地。蒙文杭锦旗图说明:“在西南,我们乌审、杭锦二旗在巴尔苏海站地方互相毗邻。”该图西南边境上有Barsuqai Örtegen-ü Süme,译言巴尔苏海站庙。旧图NJ49之东经109°22′,北纬39°52′有三台庙,在东胜县西五十三公里,其西南南有塔斌庙,在东经109°20′,北纬39°37′,就地望看正是巴尔苏海庙所在地,巴尔苏海站当在此地。
7.察罕札大海
《大清一统志》卷四八二鄂尔多斯条,“(乌审)右翼前旗……西北至插汉札达海右翼中旗(今鄂托克治乌兰哈拉嘎苏东北)界六十五里。”又“左翼中旗驻套内正西近南西喇布里都池,……东至插罕札达海泊右翼后旗(今杭锦旗治锡尼北)界七十里。”
《漠朔方略》(转引自《游牧记》卷六),“自边外至宁夏之正路,无人知之。但由神木过贝勒旺舒克所居阿都海之地,接摆站大道有一路,若从此往,则自神木五十里至俄尔几和泉为一宿,四十里至塔拉泉为一宿,七十里至摩都图湖为一宿,八十里至俄钦湖为一宿,七十里至俄都海为一宿,七十里至大路察汉札达海五十家驿为一宿,七十里至贝勒宋喇卜所居西拉布里都为一宿,……自神木至察罕札达海五十家驿,路中水草柴薪无误,行道沙多。自察罕札达海至横城口,路平,水略少。”
蒙文Caghan Jadayhai,译言白厂院子。旧图NJ49,东经108°52′、北纬39°18′之间察汗加达汗,即察罕札达海。其西南十公里为六台章盖驻所。新图J49,东经108°42′、北纬39°22′有塔并庙即五十家庙。
察汗加达汗西南四十三公里为沙拉百洞湖,当即鄂托克旗札萨克驻地的锡喇布里多诺尔。沙拉百洞湖西南二十公里为鄂托克旗王府。
《绥远志稿》“地理志·疆域·东胜县·区村”,“民国二年全县划分为东西南北四,十三年添四、五、六台站区。”“东胜县境辖地共为六段:曰县治所在地,曰五台地,曰六台地,……曰万寿祝嘏地,不相连接,而以县治所在地为最大,余约十余里至四十里见方不等。”
根据以上资料,察罕札达海站当即东经108°52′、北纬39°18′,察罕札达汗西南十公里的“六台章盖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