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中俄交涉史札记

清初中俄交涉史札记

元代“斡罗思”与现行“俄罗斯”两名词(清初陆次云《八纮译史》卷二“阿路索”一名不通行),皆间接由蒙古文Oros来(I.J.Schmidt《蒙德俄字典》页五六译言“俄国人”),非直接由Rossiya或Russiya一字译出。蒙人遇r发声之外来字,必取r后之元音于r前重迭之,始能读出。故吾人简称俄国之“俄”,不能于Russiya一字中求出也。清初黑龙江索伦(Solon)土语称扰乱尼布楚(Nibchu)一带之俄罗斯人为“罗叉”。方式济《龙沙记略》谓“误作老枪,又误老羌”。何秋涛以“俄罗斯本羌种,老枪误,老羌不误”,固不值辩。劳费尔(B.Laufer)在其绝笔之作Rye in the Far East and Asiatic Origin of Our Word Series“Rye”(《通报》,一九三五年,页二三七至二七三)一文中,于“老”字译意,于“枪”、“羌”二字译音,亦不可从。按《蒙文总汇》“罗叉”作Loca。伯希和教授于一九三九年《通报》一〇九页举出Loca、Locan诸异称,是“罗叉”、“老枪”、“老羌”与Loca、Locan对音,鼻音收声不固定,非有误也。

中国称俄国沙皇(Car)曰“察罕汗”(Caghan Qaghan),称其女皇(Carica)曰“哈屯汗”(Qatun Qaghan)。俄人称中国皇帝曰Bogdo Khan,皆蒙人对两国皇帝之称呼也。盖中俄两国相识,初以蒙人为媒介,故两国咸用蒙语以互称其皇帝。突厥、蒙古称其后为“哈屯”,人所共知,可勿论。柯瓦列夫斯基(Kovalevski)《蒙俄法字典》Caghan Qaghan译言“白沙皇,俄帝”。bogdo为boghda之讹,译言“神圣”,用以称至尊。

中国称俄国守边大头目为“固必尔纳托尔”。俄文Gubernator译言“总督”,与拉丁文写法同。其称管兵头目曰“咭那喇尔”,曰“玛玉尔”,乃俄文“将军”(General)、“少校”(Major)之译音。其称“哩咭斯塔喇托尔”者,俄文Regestrator也,此云“主簿”。“科密萨尔”即俄文Kommisar,华言“经理人”,惟在清初中俄互市史上,乃俄国营商队长之号,自一七一〇年始用之。中文史料,往往误为商人名。

清初黑龙江本地人与俄人互市曰“出勒罕”或“出尔罕”,华言“会”也。按蒙古文言“会盟”曰Cighulghan,鄂尔多斯方言读为ts'ulqan。满文“会盟”曰Culhan,似出自蒙古口语。“出勒罕”即满文Culhan音译。

所谓俄历,即奥古斯督(August)改革之儒略历(Gulian Calendar)。儒略历每四年一闰,微有差误。积至十六世纪末叶,已差十日。故一五八二年教皇格里哥里第十三(GregoryⅩⅢ)下令修改,以是年十月五日为十五日,并改定每逢百之年不闰,逢四百之年仍闰,是谓格里哥里历(Gregorian Calen dar),即今日通行之阳历也。此历四百年九十七闰,平均每年约三六五日五时四九分十二秒,历三千余年始有一日之差(按太阳年三六五日五时四八分四六秒)。欧洲各国虽相继采用,独俄人及希腊人不肯接受。直至一九一八年苏联革命政府成立始废旧历,改用公历。按公历一千六百年为逢四百之年仍闰,故十七世纪儒略历与格里哥里历相差仍只十日,与十六世纪同。一七〇〇、一八〇〇、一九〇〇三年,均仅为逢百之年,不置闰,故十八世纪两历差十一日,十九世纪差十二日,今二十世纪差十三日。吾人在中国报纸上尝见平津宁沪诸地白俄元月七日始过圣诞节者,以此。

俄人初用世界创造(Satvorenie Mira)纪年,以公元前五五〇九年为纪元,以九月为岁首。一七〇〇年彼得大帝改用“我救世主耶苏基督降生”之年为纪元,并以元月一日为岁首。故欲将创世纪年与公历纪年换算,在九月以前,须从创世纪年减去五五〇八年,九月以后减五五〇九年。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出版之《故宫俄文史料》(一九三六年),其第一号文件署“创世纪第七七一八年,即公元一六七〇年四月十三日”,第六号文件署“创世纪第七二一一年,即公元一七〇三年七月十七日”,第八号文件署“七二一四年,即公元一七〇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就是这个道理。

俄人姓名颇长,中国记载,仅译首字,而略其他。图理琛、俞正燮均称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年)进贡陪臣或商人为“尼果赖”,《四裔考》称其人为“尼果赖、罕伯里尔、鄂维策”,均非Nikolai、Gabri、Ivic Spothar之全名。考俄国东来使臣三级,最低者为Gonec,此云“差官”,次曰Poslannik,此云“使臣”,最高者曰Posol,译言“大使”,尼果赖为使臣非商人也。清初俄人仅派大使二次,一为费要多罗(Feodor Alexivic Golovin),签订尼布楚条约,一为萨瓦(Sava Vladislavic),签定恰克图(Kiakhtu)条约。

邓之诚《骨董琐记》卷三“聘盟日记”条云:“海昌陈其元子庄庸《间斋笔记》录《中西见闻记》,俄使义滋柏阿郎特义迭思著聘盟日记。……读此觉康熙时风俗历历如在目前,不当作寻常聘问日记观也。”按“义滋柏阿郎特义迭思”即Izbrant Ides,其人生于丹麦,本商人,一六九二年得俄皇许可,东来贸易,其主要使命在经商,外交任务抑其次也,记中所谓“热尔必良”,即法人张诚(J.Fr.Gerbillon),“波玛斯”,似为荷人徐日升(Thomas Pereyra)之名,至于“郭札玛底”,则Grimaldi(闵明我)也。义迭思所著行纪英译本名《自莫斯科出游的三年行程纪》(Three Years Travels from Moscow,一九一七年),就“热尔必良”译名观之,《中西见闻记》所据者似为英译本。

在中俄互市史上居重要地位者,为Larenz Lange。清初记载称之曰“郎喀”。其人为瑞典籍工程师,前后曾数度来华,深知中国习俗,故独以姓显。初康熙帝向俄国请求西医,俄皇以圣彼得堡医院医生英人Thomas Carvin应,一七一五年遣郎喀伴之,随同商队东来。自此往来中俄间,于东西贸易经验,极为丰富。一七二一年至一七二二年曾为俄国驻北京商务代表。著有《郎喀先生旅居日记》(Journal de la Residence du Sieur Lange),颇值一读。《朔方备乘》卷一二:“康熙五十一年,俄罗斯商人科密萨尔禀称,番僧在京师者,现在有米提理一人,年已老迈,倘有不测,则行我俄罗斯佛教之人,必致断绝。”按尼布楚条约之前,中国在黑龙江俘获不少俄罗斯兵士,其中有Dmitri Nesteroff者,一七三一年上书萨瓦(Vladislavic),谓已居北京四十八年,米提理殆即此人之名也。

清初中俄语言隔阂,交涉困难,居中翻译悉赖法、葡两国耶稣会士,俄外部深感舌人之需要,一七二五年顷设蒙文学校于伊尔库茨克,培养蒙文翻译人材,并要求遣派学生至北京,学习满汉文字。一七八二年恰克图条约第五款,许俄人在北京建立俄罗斯馆,为其僧人及学生驻所。从此中俄直接交涉,不假耶苏会士用拉提诺(Latin)传话矣。

一七二九年北京俄国正教会成立,院长(Archimandrite)为Platkovskii,执事僧(Deacon)为Joseph,另一来华教士名Ivan Filimonoff,此即中文史料所谓“俄罗斯三僧”也。后二人昼博弈,夜酗酒,凶暴殊甚,后或押送回国,或免职,予中国人士印象极恶。别有学习语言学生六人,分两批来华,曰Lucas Vaeikoff,曰Ivan Pukhart,曰Theodosius Jretyukoff,于一七二七年九月伴同郎喀商队东来;曰Gerasime Chulgan,曰Michael Ponomareff,曰Hilary Rossokin,随大僧正Platkovskii于一七二九年六月十六日同至京师。Lucas Vaeikoff中文史料作“鲁喀”,其人本莫斯科斯拉夫拉丁希腊宗教学院学生,由萨瓦选拔东来。Ivan Pukhart即中文史料中之“宜宛”(Ivan=John),本萨瓦侍仆。“佛多德”为Theodosius,Gerasime Chulgan则“喀喇希木”也。

诸生酗酒不悦学,后多更易。其成绩最佳而大露头角者,仅Rossokin一人而已。此人一七四一年回俄京,被任为汉满文翻译,东方语言教授。一七六四年为德籍史家G.F.Muller译图理琛《异域录》,实俄国第一位汉学家也。

清初中俄贸易甚盛,据中文记载,出口货物为烟、茶、大黄、布缎、杂货,入口为各色皮张、毡片等物。至于品色、数量、价值,则语焉不详,莫知究竟。莫斯科外交部档案库中国档(Kitaiskya Dela,一七三〇年右面Ⅳ/60柜,第八捆)存有雍正五、六年间,俄国商队报告书共五十三页,内容分为数部,其最要者,为一七二七年十二月七日至一七二八年八月二十二日在蒙古及北京之流水帐,逐日详记买卖物色种类价目数量,极为珍贵。一九一一年法人G.Cahen曾将此部份原文刊出,并附法文译文及研究,名曰《一七二七至一七二八年俄国北京商队账目》(Le livre de comptes de la caravane russe a Pekinen 1727—1728),兹但将Cahen之统计撮录于下,以见清初中俄贸易之一斑。

俄国货:

(一)松鼠皮 分灰鼠、玄鼠、鄂毕鼠、帖良兀惕鼠等类,共一三七六三八〇张,每千张价银三十五至四十两。

(二)银鼠皮 分鄂毕鼠、雅尔库茨克鼠、雏鼠等类,共二二八〇二〇张,每百张价银七至十二两,雏鼠每千张十两至十三两半。

(三)狐皮 分北极狐、北极雏狐、草狐、白胸狐、白胸火狐、灰胸狐、玄胸狐、火褐狐、火狐、玄褐狐、褐狐、灰狐等类,共九九五八七张。大抵每千张三六〇两至五〇〇两,珍贵者以张计。狐腿共四五二五〇对,大抵每对价三分至六分。

(四)貂皮 共二七五五〇张。每张普通价七十五分至一两。貂腿共四六四二五张,每千张普通价八两。貂腹共四六〇〇张,每千张普通价四〇〇两。貂尾共三二五三张,每百张普通价十四两。

(五)野猫皮 共三四二一张,每张普通价二两半。野猫腿共三〇四〇张,每对价四十分。

(六)海龙皮 共二〇〇六张,每张价一两半至二两。

(七)堪察加海狗皮 共五八一张,每张价十一两半。

以上共皮一七四五三九八张,腿七一五〇三对。此外尚有海牛皮、海马牙、荷兰呢及英、法钟表、玻璃、镜等欧洲美术品、奢侈品。

中国货:

中国绸缎布匹,名称繁多,颇难证合,兹姑举大略。至于长度单位,依Cahen研究,大抵l postav合十二米以上,l partichtche恰当其半,或约十米,1 archine为〇·七一二米,1 tyoun为三五·六〇〇米(约当中国十丈),konec为tyoun之十分之一。

(一)缎子

绸子(aus,薄而窄),共二五〇四postavs,每postav价二两半至四两半。

普通缎子(atlas),共二一六postavs三partichtches,每postav价二两八十分至六两。

厚缎子(kanfa),共一三七〇 postavs三九partichtches,每postav价四两至十二两。

(二)高丽缎子(kamba)

五两缎,共七二四post.三part.,每post.价一两二十分至五两。

六两缎,共五九post,每post.价二两五十分至六两。

七两缎,共二三六五post.,每post.价三两半至七两半。

七两以上缎,共四三〇 post.,每post.价九两至十二两。

(三)各种丝制品

1.Baiberek(中文音作Syandouang)共八五四post.三part.,其中一半每post.价五两。

2.贡绸共三百六十post.三part.,上等每post.价八两,二等七两十分。

3.Svistoun(中文音作gontchaoudza)共一九三post.二part.,十三块,每post.价四两至六两半。

4.花缎共一一〇 post.二十二part.,二十七块,每post.价约十二两。

5.纱共一〇〇 post.,五二五块,每post.价约三两。

6.锦绣(solonneuka)共七十六post.二part.,八块,每post.价约五两。

此外尚有他种物品数量甚少,姑从略。

(四)棉布 共一四〇七五tyouns二十四konec,大抵每tyoun价三两。

(五)黄金 共二一八六两六十一分半,合银二一八六六两,金器共七十六两九十一分,合银七六〇两,白银共二三九六一两二十八分,银器共二四六两半。

(六)植物

1.茶叶 绿茶(珠兰)二六一九斤,每斤价六十分;次等绿茶(兰花?)二一九〇二斤,每斤价四十分;红茶二五二斤,每斤价五十分。

2.大茴香 共一五〇〇斤,大抵每斤价二十七分。

3.红团烟 共七五一盒,每盒八分。

4.药品 共值一〇〇二两。

另有漆器、景泰蓝茶壶、丝帘、珍珠、生牛皮等物,计自一七二七年正月二十一日至是年七月二十五日六阅月内,在北京贸易额(货物及银)达一五二五三四两四十九分,在蒙古七四六二两九十分,别收俄币412.50卢布,当日每两银合1.40卢布,总计一六〇二九〇·六〇两。

(原载《学思》一九四一年第二卷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