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校说明

点校说明

李清臣诗文总集名曰《淇水集》,大约在南宋前期即已成书。南宋初,孙觌(1081—1169)《与李主管举之》的信中说:“某异时藏录李邦直杂文数篇,秘爱如金玉。晚读《淇水集》百卷,而以蛟螭杂蝼蚓为可惜。”[1]到南宋后期,目录学家陈振孙(1179—1262)在《直斋书录解题》中所著录的《淇水集》则为八十卷。可见《淇水集》在南宋时当有百卷本和八十卷本两种版本流传。其后,《淇水集》散佚。因此,清人编纂《四库全书》时也无从收入《淇水集》。李清臣只有部分诗文散存于其他文献中。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和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的《全宋文》,分别对李清臣的诗文进行了辑录。《全宋诗》收录李清臣诗7首,《全宋文》收录李清臣文105篇,编为十卷。另,唐圭璋主持编纂的《全宋词》也收有李清臣所谓“失调名”的词一首。

此次重新整理编辑的《李清臣文集》,共有十二卷。另有附录一,汇集了李清臣的基本事迹;附录二,移录了程颐和李格非祭奠李清臣的祭文及陈振孙对《淇水集》的解题;附录三,是编者对李清臣籍贯的考订,纠正了过去一般人认为李清臣是今河南安阳人的错误。

此次重新整理编辑《李清臣文集》,编者在前人研究整理的基础上,广为辑佚,去伪存真,新辑出《送刘贡父倅海陵》一诗,删去《全宋文》卷一七一七《李清臣九》误收的《唐太宗论》[2],新补出《论乐》《〈相台志〉序》数篇,并辑有断篇残句若干。

具体到对李清臣诗文各篇的校点,因系辑佚,则逐篇精选版本以为底本。如,《绍圣元年殿试制策》一文,《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八、《宋史》卷三二八、《宋史全文》卷一三、《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四等诸书均有记载,但记载最全者当为《宋会要辑稿》选举七之28,故以《宋会要辑稿》为底本进行点校。另外,对一些命名不当的文章标题也进行了改正。如,《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四八收有李清臣治平二年(1065)参加贤良方正制科考试的答策,但命名为“御试制策”。宋代御试的形式有多种,该标题意思模糊不清,故将其改名为《治平二年贤良方正策》。

朱熹曾说:“为学不可粗浅。……譬如扫地,不可只扫面前。如椅子之下及角头背处,亦须扫着。”校书亦如扫地。尽管编者在校勘过程中用力至勤,但限于学力,《李清臣文集》中当有“椅子之下及角头背处”未能扫到的地方,还望读者不吝指教。

img

2015年1月1日

[1]孙觌:《内简尺牍》卷九。

[2]此文乃范祖禹所作。可见《唐鉴》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