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吴检法书
辱枉书并近诗。伏承吏事简少,雍容文史,乐道无闷,起居休胜,感慰不已。
某废放之久,虽非幻未证,而诸幻已空;无还尚隔,而可还略尽。公独以文,何耶?少小之过,不由师授,妄作文,果何物哉?向上诸圣,虽寓此以见仁义道德之意,然文非仁非义、非道非德,实则辞也。《易》有“圣人之道四”,而“以言者尚其辞”。辞之为尚,欲以行远。不工则不达。
谓文曰道,吾不求工。此非某之所敢知,将求天下之工于辞者,斯则有以验之。辞必工而可出,愈出而不穷。屈原以来,作者皆睹此秘而可操以驭者。窃尝有得于庄周、司马相如。
周之论风,其辞若与风俱鸣于众窍。掩卷而坐,犹觉翏翏之逼耳。其论真人曰:“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凡累数十句,危如易转之卵而层起,曼如独缲之茧而不绝。
相如赋《大人》有言曰:“低昂夭矫,反以骄骜。诎折隆穹,躩以连卷。沛艾赳螑,汔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骧以孱颜。”如此等甚多。则夫乘云气、御飞龙之状亦可想见。架空凿坚,刊陈趋新,何其来之亹亹也!有得于此,则太史公《龟策》《日者传》,可识其机杼。韩退之《南山诗》、柳子厚《晋问》,不能以汪洋屈河伯。
顷在京国,每以语人,固有不以为难者。指事而拟之,率不过三数语,则重复宕跌,不复从顺而识职。年来窜身荒远斗绝之地,意谓文人胜士所不游。近徙舂陵,有以公《壶中五如石》诗相示者,辄诵“剜苔掬月,激电浮瀛”之句数过。侏儒观一节,若专车焉,则必枕鼓之士。某虽未多见公它作,必知公之不穷也。
《余师录》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姚伯受:原文误作“姚伯寿”。洪迈《夷坚志》(丙集)卷一〇《姚尚书》:“姚尚书祐字伯受,湖州安吉寒儒也。”《宋史》卷三五四《姚祐传》:“姚祐字伯受,湖州长兴人。”据以改之。姚祐于政和五年(1115)至六年任大名府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