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句
1.直须刺着天公眼,便遣雷霆下取将。
《能改斋漫录》卷一四《王履道诗文警策》,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2.后人谁促渔阳战?旧守犹迁象郡来。
《三朝北盟会编》卷五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3.不见牛医黄叔度,即寻马磨许文休。
《竹坡诗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不论与汝小一月,政自容君数百人。
《文忠集》卷五三《初寮先生前后集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桃花春有信,结子遍昭阳。
《纬略》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疏星残月漾中流,黄鹤楼前鹦鹉洲。
《舆地纪胜》卷六七《荆湖北路·鄂州下》,中华书局影印本
7.云山连楚塞,夏木[13]暗随城。
《舆地纪胜》卷八三《京西南路·随州》,中华书局影印本
8.随州九十九重山,安得乡人住此间?(《赠乡人》)
《舆地纪胜》卷八三《京西南路·随州》,中华书局影印本
9.汉东老人家壁立,随行只有《渊明集》。
《舆地纪胜》卷八三《京西南路·随州》,中华书局影印本
10.忘情汉东客,行脚水南禅。
《舆地纪胜》卷八三《京西南路·随州》,中华书局影印本
11.随岗百欠一,陆产万不一。(《随州食覆盆》)
《舆地纪胜》卷八三《京西南路·随州》,中华书局影印本
12.谁料此行逾溠水?吾能未到说随州。(《唐城道中作》)
《舆地纪胜》卷八三《京西南路·随州》,中华书局影印本
13.八桂西南天一握,重江今古水双流。
《方舆胜览》卷三八《广西路·静江府》,中华书局影印本
14.山川为公来,先已流瘴疠。(《逾桂林》)
《方舆胜览》卷三八《广南西路·象州》,中华书局影印本
15.江山似慰天涯客,花卉先回岭北春。
《明一统志》卷八三《象州扶疏堂题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宦游梅岭外,讼诉榕庭空。(《和郁林使君韵》)
《方舆胜览》卷一二一《广南西路·郁林州》,中华书局影印本
17.高花曾吐驿庭春,老干空缠薜荔鳞。
《全芳备祖集》(后集)卷一八《木部·楸》,《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海山珠树玉斓斑,拟擘炎云觐玉颜。
《全芳备祖集》(后集)卷一《果部·龙眼》,《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浮云事有千端异。
《雪山集》卷一四引王安中诗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凤鞋微露绣帮相。
《能改斋漫录》卷一四《王履道诗文警策》,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21.寻得天花伴众芳。
《全芳备祖集》(前集)卷二五《花部·茉莉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2.辨杏认桃君莫谩。
《永乐大典》卷二八〇九《红梅集句七言二首》,中华书局影印本
23.通印子鱼盐透白。
《容斋四笔》卷八《通印子鱼》,《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五四录有此诗,但文字稍有异。其曰:“玉燕双双扑鬓云,碧纱衫子郁金裙。神仙宫里骖鸾女,来侍长生大帝君。”
[2](宋)晁补之《鸡肋集》卷一〇亦收有此诗四首,与《声画集》所收王安中之诗完全相同。其作者是王安中还是晁补之,实难断定,姑且存疑。
[3]已死:《蟹略》卷一又作“已腐”。
[4]王地:(宋)潘自牧《纪纂渊海》卷一五《象州》作“王郡”。
[5]笋箨:原文误作“笋萚”。今据理改之。
[6]《后村诗话》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中录有某人数首诗:“(缺)诗,深精可讽味。初至象郡,五言云……南迁后,四六比向来两制尤高简精妙。”因其文首缺字,一般很难判定此数诗为何人所作。但是,从该人被流放象州且不再南谪,以及刘克庄对其“南迁后,四六比向来两制尤高简精妙”的评论看,能草拟内外两制且被流放象州、在南宋之初还在世之人,当为王安中。因此,此数诗应为王安中之作。诗名为编者所加。
[7]恃:原文误作“持”。今据《四部丛刊初编》本改正。
[8]捉:原文误作“提”。今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初编》诸本改正。
[9]瘴:原文误作“嶂”。今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改正。
[10]灯:原文误作“镫”。今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初编》诸本改正。
[11]原文将作者署名误作“王安石”。王安石未到过广西,不可能作此诗。王安中曾被流放象州。此诗当为其所作。
[12]原文将作者署名误作“王安石”。王安石未到过广西,不可能作此诗。王安中曾被流放象州。此诗当为其所作。
[13]夏木:(宋)潘自牧《记纂渊海》卷一二《京西南路·随州》作“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