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兵策上
天下之事莫难于兵,天下之才莫难于将。今夫奉法令、蓄士民,虽提顿矫暴之,其逆顺祸福,非待岁月之久。理势之极,动之有非是。虚徐而议,彷徉而止,利可以缓从,患可以中避。若夫群数十万之众,扃熊罴之气、聚貙虎之力,制之非其道,则若奔马之辔不可收。厉吾人人,而敌人与抗。伺[9]我小瞢,睨我小跌。一有形罅,若弩羽之来不可障。是故,朝为胜兵,暮为野骴;朝为强国,暮为丘墟。其存亡死生之速如是!故曰:天下之事莫难于兵。
生者,人之所甚乐;死亡,人之所甚恶。将使人触白刃、冒流矢,赴死如赴生。安逸,人之所至愿;劳苦,人之所最病。将使之草食水饮、介胄而骑,角逐出入于死生之场,趋劳如趋逸。耳目之众也,将使之莫敢不一。心志之异也,将使之莫敢不同。我之迹,将使之不可窥。彼之情,将使之不可隐。故曰:“天下之才莫难于将。”
一治十,十治百,百治千,千治万。万一者,将也;百万者,兵也。以一人动静进退,而百万之命系焉。故国之命在师,师之命在将。国轻用将,将轻用师,危亡之本也。
非仁不能以怀物,非威不能以戢士,非勇不能以震敌,非智不能以应变,非信不能以固结。专于仁,则慢而不为用;专于威,则怨而不为用;专于勇,则力折而机误;专于智,则声蔽而实穷;专于信,则事滞而利失。备者多胜,专者多败。故将之材得,则兵未战而先胜;将之材失,则兵未战而先不胜。有不可用之将,无不可用之兵。将胜,则兵少以为多,兵弱以为强;将不胜,则兵多而易乱,兵强而陷速。
知兵必胜之将,其大略盖出于智谋、仁义。而仁义施之阳,智谋藏之阴。阳明而无不知,阴潜而下不可见。至哉!知此者,其知所谓将乎?故良将之材未易有也,有之而未易知也,知之而未易用也,用之而未易终也。非至君不能用将,非至将不能用兵,非至兵不能破敌。兵事、将材之难如此。
太祖皇帝角材智、合寇仇而任之。即位之四年,慕容延钊入荆南,高继冲献其地。五年,王全斌伐蜀。六年,降孟昶,平三川。十一年,潘美之兵趋广南,数月而絷刘鋹。十五年,一曹彬,桥长江,过师于采石。十六年,拔金陵,俘李煜。将明卒锐,势如决河海,声若走风霰。素定之策,印圈钥勘,不失尺寸;算日数刻,以俟捷奏。积世之珍,人于王府;数路之籍,登于版图。以此之将,将此之兵,故兵用而武功成,将出而敌国破。长摹远据,以授后圣。
太平之业,百年余矣。庙堂之上,习于安娱;辕门之中,恬于豢养。兵不知律,将不知兵,国不知将。观今之所谓将,其在内者,徒车骑容冶,日奉朝谒,利厚禄以肥子弟,苟声色、美田宅而已;其在外者,资公养之费,约结要人,酣歌玉食,希冠盖之誉,庇占惰卒,便豆觞庖廐、织纴绣画、针韗凫锻,伎巧玩好之事而已。其于训练之精粗、赏罚之后先、士气之强怯、地形之迂直、鹅鹳之疏密、虏态[10]敌情之诚伪,谩焉不知百一。以此之将,将此之兵,是故治安闲暇之日,名繁数稠,高位大俸。索上农夫十户之赋,足以给一兵;悉关市之征,不足以奉一将。阔视哆言,尚各不满。一旦走檄传警、投之敌前而用之,小出必小挫,大举必大北。血丹原野,肤钝锋刃[11],四夷以为大噱。非天之灾,非地之变,非时之不幸,国不知将,将不知兵,兵不知律之祸也。
韩非曰:“所用非所养,所养非所用。”故臣愿陛下于优安寡事之时,留神于兵,垂意于将。当途以收之,当术以验之。投之以难而观其决,付之以事而观其应,问之以疑而观其虑,尝之以故而观其材,愒之以险而观其忠,较之以气而观其勇,则将斯得矣。《诗》曰:“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牗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12]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北有松陉之膻丑[13],西有赫连之遗种,南有盘瓠杂獠、丁黎余民。陛下蓄十余将、练数万人,守则守,战则战,四边必睨睥而不敢背。备虑之有素,谁敢恐惧中国而侮之者?陛下垂拱于太平之上,澹不早图,岁苟一岁、日苟一日,养不可用之将、蓄未尝战之兵,猝有风尘从疆塞而起,扰吾赤子、掠吾土毛,然后骇而为之,则亦暮已!
《崇文古诀》卷二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