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太保惟忠墓表

韩太保惟忠墓表

公讳惟忠,著籍真定,为灵寿人。忠宪公之曾祖,今定州丞相之高祖父也。以忠宪公贵,赠太保;夫人张氏,追封江国夫人。太保之子讳处均,亦赠太傅。而丞相既贵,又加赠为太师中书兼尚书令,追封昌国公,徙魏国,又徙韩国;夫人李氏追封韩国太夫人。韩国公之子讳保枢,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鲁国公。鲁国公之子,则忠宪公也。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太子少傅,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陈国公。子八人:长曰纲,故尚书司封员外郎;次曰综,故刑部员外郎、知制诰;次曰绛,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今以建雄军节度使、检校太傅镇定州;次曰绎,故职方员外郎;次曰维,今以端明殿、翰林侍读、龙图阁三学士,吏部郎中、知许州;次曰缜,今以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为枢密都承旨;次曰纬,故比部郎中、知解州;次曰img,故光禄寺丞。

韩氏自忠宪公举进士,因侍鲁公客京师。其后鲁公薨,遂葬于许,而忠宪公益贵,始占第太庙之通衢,而门族之盛为天下冠。在朝廷评其德,在士大夫语其学,在公卿之后论其世,咸多韩氏。然高曾生长灵寿葬其处,则韩氏本河北人也。盖自唐末,更五代,天下之民缠于兵火之毒者,二百余年。至太祖、太宗起河北,有天下,垦除祸难,提携赤子而置之太平安乐之地。累圣继之,以休养生息为事。其顾指左右、驾驭驰骋,莫非一时之豪杰。

考诸国史,则累朝将相颇多河北之人。若赵韩王普,实保塞人;曹冀王彬,灵寿人;潘太师美,魏人;李文正公昉及窦尚书仪之昆弟,真定人;王太尉旦,莘人;张尚书咏,清丰人;柳公开,元城人;李文靖公沆,肥乡人;张文节公知白,清池人;宋宣献公绶,平棘人;韩忠献公琦,安阳人。余有名公卿,相望而立朝者,不可悉数。窃尝原其故矣。夫河北方二千里,太行横亘中国,号为天下脊,而大河自积石行万里,出底柱,傍缘太行,至大伾[6],斗折而东,下走大海。长岗巨阜,纡余盘屈,以相拱揖抱负。小则绵一州,大或连数郡,其气象如此,而土风浑厚,人性质朴,则慷慨忠义之士固宜出于其中。而虽或有不遇不及自用,其才亦必掩郁渟滀,声发益大,泽浸益远,以施于子孙。亦自然之理也。

自太保公基本其庆,而忠宪公以道德事仁宗皇帝,进退优裕,有始有卒。今定州丞相以忠厚正直事仁宗、英宗以及今上,出藩入辅,亲当天下大事,不辞艰难。其昆弟群从又才贤,且皆显用。呜呼!可谓盛矣。如太保公,岂非所谓不及自用其才、而施于子孙者耶?

自太保公至丞相,才四世,而五世诸孙尤众。宗彦,终兵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判三司盐铁句院;宗道,今工部郎中、淮南转运副使;宗右,大理寺丞、集贤校理、判官告院;宗哲,大理寺丞、通判祁州;宗师,度支员外郎、知相州;宗弼,大理评事;宗恕,大理寺丞;宗武,东阿县令[7];宗儒,大理评事;宗良,大理寺丞;宗厚、宗文,光禄寺丞;宗直、宗本,大理寺丞;宗迪,太常寺太祝;宗质,将作监主簿;宗敏,秘书省校书郎;宗尧,寿安县主簿;宗亮,将作监主簿;宗望,郊社斋郎;宗坦,太庙斋郎;宗矩,将作监主簿。于太保公,皆来孙也。其六世诸孙,玠、珪、瑗、琏、瑰、珙、珏、理、珦、琯、玭、璂,或已仕,或未仕,二十人未名。皆晜孙也。

夫二汉元功儒林之后,与夫晋王、谢,唐崔、柳、韦、杜之族,至于与国同久。今韩氏,自忠宪公至高祖,四世赠一品,上下衣冠传七世。此特太保公之遗德已足以致之矣。若忠宪公及大丞相与其诸伯仲,又以勤劳庆善承嗣之。如此,则后又宜有兴者,遽可以世数量乎?传有之:“一岁之计,植之以谷;十岁之计,植之以木;百岁之计,植之以德。”观韩氏所植之厚,岂独百年哉!视德之所至而已矣。

初,太保与韩国公微而葬,其家相比也。其后增筑之,稍如其品制,而墓益大,遂合而为一,独留墓首异封,志以告于后。元丰元年秋九月,丞相自太原易镇定武,乃诣灵寿。既祠谒墓下,因属清臣为之表,而得阳翟孙曼叔[8]书于石。是不独著太保公之系,将以遍示天下为人之子孙者焉。

元丰三年正月十日四,世孙建雄军节度、晋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傅、使持节晋州诸军事、行晋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定州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兼知定州军州事及管内劝农使、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九千户、食实封二千九百户绛立石。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