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寮先生前后集》序

《初寮先生前后集》序[1]

一代文章必有宗,惟名世者得其传。天生斯人,固已不数,向非君师作而成之,则其道不坠者几希。若稽本朝,太祖以神武基王业,文治兴斯文。一传为太宗,翰林王公元之出焉。再传为真宗,杨文公大年出焉。长养尊用,风示学者。虽间以刚直被排斥,而眷顾终不少衰。至于仁宗、英宗、神宗,然后异才充满中外。其杰出,如欧阳文忠公,又逢时得政,同心德于三朝,阅八年之久,相与化成天下,功不少矣,故其门人高第尤多。惟东坡苏公崛起西蜀,嘉祐收以异科,治平欲躐置翰苑,熙宁首待以国士。及遇哲宗,遂光显于朝。中间,小人敲撼挫揠、欲杀不果者,天意也、上赐也。晚守中山。尚书左丞王公世家是邦,博学工文词,年十六即贡京师。后二年,坡至,奇之。公亦自谓得师也。明年,坡南迁,不能卒业。

公寻登第,辟初寮精舍,日夜读书著文。年二十有七,游五台,为《竹林泉赋》,以将相喻泉石,格高而意新。送某曾大父诗云:“不论与汝小一月,政自容君数百人。”专用吾宗公瑾、伯仁事,致推尊年德之意。精切混成,不类少作。时方讳言苏学,而公已潜启其秘钥。久之,徽宗旁求文士,召置馆阁,给札亲试,骤掌书命。由中司入北门,历二辖。其制诰、表章、诗文,大率雅重温润,而时发秀杰之语。《定功继伐》等碑、《睿谟曲宴百韵诗》,多出特命。上恩与天通矣。万目睽睽,徒谓其鹤鸣九皋,而不知夺胎换骨自有仙手。故未尝以曲学指之。今《前集》四十卷是也。

洎中兴南渡,四海名胜迁谪避地,萃于湖广。而公婿赵奇、子辟章又家[2]之游夏。大篇短章,更唱迭和。即已尽发平昔之所蕴,且复躬阅事物之变,益以江山之助,心与境会,意随辞达。韵遇险而反夷,事积故而逾新。他人瞠乎其后,我乃绰有余裕。至如桂、柳佛寺诸记,闳深辩丽,近坡暮年之作。黄、张、晁、秦既没,系文统、接坠绪,谁出公右?岂止袭其裳、佩其环而已!今《后集》十卷是也。

初,公与先大父同为元符庚辰进士。政和中,公典贡举,擢先公第二。故公季子承议郎辟纲及公孙刑部侍郎秬、曾孙今邕守宗孟继以集序为请。久负诺责,夫岂无说?盖公内制十八卷、外制八卷,李文敏公汉老实题其首,且谓公“天才英迈,笔力有余。于文于诗,皆瑰奇高妙,无所不能”。用是序公全书,所谓一言以蔽之者。某尚何所伸其喙?若夫本天人之相因、考源流之所自,以申叙累世之契好而告诸来者,则不敢辞也。

公讳安中,字履道,享年若干,后学尊之曰初寮先生,故以名集。

庆元六年二月 日,周必大撰

《初寮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