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论

西汉论

尝观西汉之君,大抵承秦之余,以刚断明烈为任。文、景、武、宣,皆有君人之至概。宣帝以孝元柔仁,知其必乱天下。已而果然。夫人君之气,必主于刚。其柔仁者,济物之变、补事之隙,时为之用耳,不可以为常也。故君者,天也,阳也;其明,日也;其令,风雷也。天健而运,日实而丽;雷烈而威,风行而无迹。四者不废,然后可以生万物而齐变化。阳不足,则天有时而裂,日有时而亏,雷或不发,而风或不播。休弛郁塞之气极,而妖厉灾疾作于下。下至于昆虫、草木,莫不蒙其疴。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曰:“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刚健纯粹,此所以为天之体、而为君之德乎?高祖最刚而最明,故其基宇廓大而宏远,不可以亟坏。其余胜遗烈,犹足以震动天下之耳目而制大臣之心。故惠帝孱懦,高后女主,哨哨于帘户之间,而婴、哙、平、勃之徒,摄衣而趋、交臂而受职,莫敢先后而不率。至文、景之为君,其治出于恭俭仁恕,然其君臣之间,尊严而甚可惮。继之孝武,虽侈且虐,生民之屠于兵、大臣之夷灭于法者几且大半,天下之怨,可谓极矣。而能兴礼乐、隆儒术,拓土传祚,为汉英主。孝昭幼而明断,故燕王、盖主、桑羊、上官谋发而中败,不得有所措。孝宣承之,核刑名而责功实,天下遂至于太平。此六七君者,亦非有完德具美也。事之失度而过中者,不为寡矣,然且不失为治。教化以之行,社稷以之强,固非以其有人君之概、主之以刚德而然耶?元、成、哀、平,固未尝有显恶大过,暴不若桀、纣,淫不若幽、厉,徒以濡弱偷堕,无刚明之气,终不能一奋人主之威,卓然有所立,愔愔默默,以至于亡。可不惜哉[5]?或有天子之仁义,有大臣之仁义,有匹夫之仁义。天子兼万事之柄,将以制中国而威四方,而专为匹夫之仁、处士之行,拳然以小廉细谨自持者,则是失其所以为大,则天下无所恃,而奸权嬖幸特以朝廷为戏,维持牵制,贸乱人主之所为,各任其私意,以暴民而侵掠天下。人主虽不贪取,而天下不胜其困;人主虽不好杀,而天下不得其生。贤君则不然。以为忠信孤远之臣待我之刚,然后得以立;至弱之民待我之刚,然后得以振。其刚明以强本而威众,使内外大小皆有所恃于上,而天下不胜其乐。《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此武王之刚也。鉴乎西汉之存亡治乱,则君之刚德,可一日而废之哉?善观君德者,无取其一善一恶,要其有人君之概而已矣。

《宋文选》卷一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