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研究》简介
《民国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研究》这本书是由.王延强著创作的,《民国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研究》共有135章节
1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民国时期高校招生管理 一、民国时期高校招生形式的发展与演变 (一)单独招生 (二)统一招生 (三)联合招生 (四)保送、成绩审查、联合考试 (五...
2
第一章 民国时期高校招生管理
高校招生管理是指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根据相关教育法规、文件选拔新生的一系列活动。通过招生,高校可以招收到学业水平较为相近的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本校的学业...
3
一、民国时期高校招生形式的发展与演变
近代中国新式高等教育以天津中西学堂、京师大学堂等为滥觞,但开始只是零星出现,不具规模。清末新政时期,作为当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新式教育逐...
4
(一)单独招生
单独招生,是指由各高校自己制定招生标准、自己组织招考事宜的招生形式,这是20世纪上半叶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招考形式。民国初年先后颁布的诸如《大学令》《公...
5
(二)统一招生
抗战爆发后,为促进人才培养,以适应战时各项社会建设需要起见,当时政府开始统筹规划高校招生事宜。1938年,当时教育主管部门决定首先在国立大学实施统一招生,并于该...
6
(三)联合招生
联合招生,是指由几校或数校统筹规划相关事宜,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化解因各自招考带来的一系列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同时,联合招生又比全国统一招考具有一定的灵活...
7
(四)保送、成绩审查、联合考试
作为选拔方式,除了自主招生、统一考试、联合招生外,民国时期还出现过诸如保送、成绩审查、联合考试等方式。 1.保送 保送制度,是高校对一些优异学生或学校的特殊招考...
8
(五)特殊学生招生形式
1.特殊群体学生 除上述各招考形式外,近代高校还出现过其他一些针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招生方式,此种方式带有一定的优待或救济的特色,虽然人数不多,但也是该时期的一种辅...
9
二、民国时期高校招生的组织管理及考试内容
...
10
(一)高校招生组织与管理
如前所述,20世纪上半叶各高校招生,初期自主招考,由各高校自主实施。早期各高校招生,并无专门机构,只是相关人员开会商讨制定政策及要求,如1918年4月26日,北...
11
(二)高校招生考试科目
清末新式大学创立之初,入学考试科目是统一规定的,如根据《钦定考选入学章程》考取大学堂预备科学生要统一考九门课程:①中文论著一篇;②英文论著一篇,至少须三百字以上...
12
(三)招生试题分析
关于试题内容,在此仅以1935年北洋工学院招考新生的部分学科试题为例了解下该时期高校招考的试题内容: 党义(共四题) 1.中国关税是否自主? 2.节制资本是否即...
13
三、民国时期高校招生管理的特点及评析
...
14
(一)民国时期高校招生管理的特点
1.招生改革不断探索,形式多样 如前所述,新式高等教育在中国生根、发展以来,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高校招生经历了系列变革,涌现出了各种招生形式。清末高校,因新式...
15
(二)民国时期高校招生的问题
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民国时期的高校招生,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弊端: 1.招生人数少,高校规模小 受各种原因的影响,相对于每年的高中毕业生数量来说,整个20世纪上半...
16
第二章 民国时期高校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教育方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运用现代管理的...
17
一、民国时期高校教学管理体系
民国时期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教学领域,该时期各高校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体系。...
18
(一)民国时期高校教学管理的组织体系
概括地说,民国时期高校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务行政组织。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部分,教务事宜自古都是各级学校工作的中心。自新式教育在中国兴...
19
(二)民国时期高校课程、教材及其组织形式
课程、教材是高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民国时期,为提高教育质量,各时期的政府及高校亦不断进行课程、教材的改革。 1.民国时期高校课程设置的演变...
20
(三)民国高校课堂教学秩序与纪律
课堂教学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再合理的课程设置,再高质量的教材都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发挥实际作用。民国时期各高校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秩序与纪律的维持,努力为师生提供优良的...
21
二、民国时期高校教学管理的特点
...
22
(一)重视基础学科,奠定学生学识基础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国文、外国语等工具性基础学科及其他专业性基础学科的教学与管理,是民国高校的共识。国文、外国语培养的是语言、书写运用能力,专业基础课则是学...
23
(二)考核严格,确保教学质量
考核严格也是民国高校的一个特色。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曾制定《学生学业成绩考察规则》规定学生学业成绩分平时成绩和试验成绩两种。平时成绩由教员依学生勤惰与...
24
(三)完备法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
民国时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奠定时期,围绕教学这一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该时期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各学校,抑或是民间组织或个人,都在不断探索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
25
三、民国时期高校教学管理理念
...
26
(一)从严出发,强化教学质量管理
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教学为中心展开的,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亦是衡量一所学校水平的核心指标。这一点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经验...
27
(二)文理兼容,主次兼习,促进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
文理兼容、主次兼习的通识教育观,是民国时期许多高校的指导理念。此种理念,倡导学生知识体系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系别或学科,主张在选择主系的基础上兼容它系知识,广泛学习...
28
(三)提倡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民国高教界也充分意识到,“‘自动的研究’为教育最高原则,提高学生自动的研究兴趣,实教育者最重要之职责”[38],因此各校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的研究性学...
29
四、民国时期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评析
...
30
(一)课程规划问题层出,影响了高等教育发展质量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所在。如前所述,民国时期,高校课程经历了一系列改革,由清末民初的政府规划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各校自设,再到30年代的重新统筹规划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