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提倡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民国高教界也充分意识到,“‘自动的研究’为教育最高原则,提高学生自动的研究兴趣,实教育者最重要之职责”[38],因此各校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引导学生自动研究,各校首先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学生便利。一些学校采取了合并课程、必修改选修、缩减授课时数等措施,减轻学生上课负担以增进其自由研究的机会与时间。同时很多高校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室,供学生入内研究,如国立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为指导学生作专门研究起见,特设研究室,并成立了由院长、图书馆长、教授组成的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各系指导研究计划、审查研究学生之资格、审查研究报告书、汇集并选举有关研究之各种书报、计划研究室一切进行事宜”[39],并要求每位教师指导时间每周至少两小时,学院三、四年级学生均必须利用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其他如暨南大学、大夏大学等高校也设有诸如法学研究室、教育研究室、经济研究室等机构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独立研究,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开拓精神。

为增强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很多高校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如朱自清在讲《宋诗选》时,有个平时成绩非常好的学生,期末考试时却得了低分,因为朱自清认为“你答的全是我讲的,没有自己的见解,所以给你低分。”[40]此外,该时期各校还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学术性研究团体、举办学术讲座、编辑学术性刊物等课外形式,增进学生的专业学术学识,启发其研究兴趣。在此影响、激励下,民国高校的学术气氛非常热烈,学生们以各种方式展现了自己的学术成果,如浙江大学学生社团土木工程学会编辑的学术性刊物《土木工程》,以其极强的专业性,“风行海内,深得工程界人士之赞许”[41]。交通大学学生田成文发明了“测验电流方向变换数法”受到校长嘉许并呈交通部为其请奖。[42]其他如学生在学期间出版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者更是不胜枚举。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训练了学生的学习、研究方法,为其毕业后从事专业性科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该时期各高校围绕专业开展的缩短教学时间、设立研究机构、改革教学方式、成立学术性社团、举办学术讲座报告等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兴趣,训练研究方法的举措,可为当前我国高校方兴未艾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