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出发,强化教学质量管理

(一)从严出发,强化教学质量管理

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教学为中心展开的,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亦是衡量一所学校水平的核心指标。这一点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经验与借鉴,在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中,围绕教学这一核心,民国高校都秉持严格要求的原则,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制度化程序,以保障教学质量。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与改革,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为保障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当时各高校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对请假、早退、迟到、破坏教学秩序的行为予以严格惩罚,如大夏大学曾一次性开除严重缺课者三人,以维护教学秩序[28],严格的规定保障了课堂的教学秩序与纪律

考核结果处理上坚持严格主义。民国时期的高校考核更多与学生升留级,甚至退学连在一起,如圣约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曾实施“百分之七十规则”,即一年级学生若不能在第一学期末取得学期内所修学分的百分之七十时,即令改转其他专业[29]。考核结果的严格还表现在该时期高校普遍实施的淘汰制上,对未完成学业要求的学生厉行淘汰,如武汉大学经济系1942级入学128人,毕业时仅剩20多人[30],这种制度看似严酷,但确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学生努力向学的有效措施,其结果就是教学的高质量,培养人才的高水平,据统计仅在艰难的抗战时期,武汉大学的毕业生中,就有12人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31]。民国高校的严格主义,警示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良好学风,严格要求是最好的应对与解答。高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杜绝一切助长不良学习风气的做法的存在,要严密考核程序,严格考核规则,严禁在高校混日子的现象,厉行退黜,加强淘汰力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